趙建華
摘? ? 要:種子是最基本的農業投入品,是農業科技的芯片,在農業生產實踐中起著核心作用。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彰顯了種子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種子在生產經營領域還存在許多問題,要探索加強種子品種管理、質量管理、市場管理、包裝管理和基地管理新機制,構建有機聯系、相互配套、高效運轉、健康穩定的種子市場管理新秩序,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關鍵詞:農業生產;種子;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5-0028-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F324.6? ? ? ?文獻標志碼: A
1? ?平川區農業基本現狀
平川區為白銀市遠郊區,現轄2鄉5鎮3個街道辦事處,61個行政村,3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達2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2萬人。2020年全區農作物種植面積為2.1萬hm2,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53萬hm2,占總種植面積的72.5%;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為0.58萬hm2,占總種植面積的27.5%。全區年總需種量超過600萬kg,其中糧食作物需種量為500萬kg、經濟作物需種量為50萬kg。全區現有從事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兩家,種子經營(門店)50余家,年銷售農作物種子總量達500萬kg。共落實各類農作物制種面積667萬hm2,其中,玉米制種面積533.3萬hm2、蔬菜制種面積133.3萬hm2。
2? ?平川區種子市場存在問題
2.1? ?農民科技素質低、自我防范意識差
個別農民在購買種子時,不到證照齊全、具有經營能力的正規企業(門店)購買,也不索證索票,致使發生種子矛盾糾紛,沒有證據證明雙方曾經交易購買的痕跡。少數農民自我防范意識差,隨意從市場攤點、百貨商店、流動商販手中購買種子,甚至部分農民購買無包裝種子,未留任何購買證據,調查處理困難,往往給農民造成損失[1]。
2.2? ?種子市場門檻低,監管難度大
《種子法》規定,“種子經營者專門經營不再分裝包裝種子的,或者受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經營者以書面委托代銷其種子的,可以不辦理種子經營許可證”。一是種子進入市場門檻低,造成農作物種子品種多、亂、雜,市場上僅玉米種子就有幾十個種類,農民很難選擇。很多不具備種子經營能力的人從事種子經營活動,造成一個地方存在較多的種子經營門店,形成不良競爭。這些種子經營者專業知識不高,種子質量意識淡薄,進貨把關不嚴,進貨渠道混亂,種子經營門店環境衛生臟、亂、差,導致假、劣種子時而出現,坑農、害農現象時有發生。個別經營者不能正確、及時處理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引發諸多種子質量糾紛,且賠償能力有限,給農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二是個別經營者沒有農作物種子經營委托書,無進貨發票,無銷售記錄,表現為“來無源、去無處”。三是個別商販攤點經營無包裝種子,因平川區是白銀市主要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個別農民把自己繁育的玉米種子拿到市場銷售,會引起種子質量安全隱患。四是未審先推現象屢有發生,特別是雜交玉米種子,盡管數量不多,但存在種植風險[2]。
2.3? ?無標簽或標簽標注不規范
市場上雜交種子包裝基本正確規范,符合國家規定。而部分常規種子質量指標及其他信息在包裝袋上或包裝袋內標注不全面現象普遍存在,在各類常規瓜菜種子中表現尤為突出。部分常規農作物種子無種子標簽或者只有種子名稱,標簽標注簡單化、不完整,種子包裝不規范。
在歷年冬春季種子市場專項治理整頓中,部分種子標簽標注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編號已過期,保質期已過,生產日期模糊不清[3]。
2.4? ?種子違法形式隱蔽,取證難、處理難
一是無證生產。個別商販利用基層村組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的弱點,私下協議生產玉米種子且形式隱蔽不易發現,種植風險增加,使農戶利益受損。二是種子違法取證難。特別是轉基因種子及品種侵權種子,不借助高端技術和手段很難斷定,為市場管理帶來盲區。三是個別商販走村串戶兜售馬鈴薯種薯,而馬鈴薯種植區域大多處于邊遠鄉、村,種子監管調查取證難度加大,給馬鈴薯生產留下安全隱患。四是假種子界定難。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農民的維權意識在增強,種子出苗或發生生長發育障礙,會采取各種投訴方式為自己維權。而假種子鑒定程序較復雜,所需鑒定時間周期長,還需要當事人繳納一定的種子鑒定費,無形中給種子機構調查處理矛盾糾紛增加了一定的困難和壓力[4]。
2.5? ?對農作物種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一些鄉村干部對農作物種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轄區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日常工作中輕描淡寫,避重就輕,作風漂浮,對違法生產經營種子行為視而不見,不能進行有效監督和舉報。個別村組沒有真正發揮統一協調作用,組織渙散,與不法商販隨意簽訂種子生產協議書,爭搶基地,非法生產種子,嚴重擾亂了種子正常生產秩序[5]。
2.6? ?個別種子企業不履行登記備案事項
一些種子企業設立分支經營機構不在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還存在個別境外種子企業到平川區生產繁育種子,因其種子生產有效區域與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不符,為逃避種子機構監督管理,與一些合作社或種植大戶私自簽訂農作物種子生產協議書,在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未履行登記備案管理事項,非法從事種子生產[6]。
3? ?解決對策
3.1? ?強化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區、鄉、村各級組織以新型農民素質教育培訓為契機,加強對種子生產經營者進行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和培訓,特別是不斷提高執法人員和種子生產經營者對涉農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同時,結合春耕備耕,管理機構每年利用農閑時段,舉辦1~2次種子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班,對一些重要涉農法律、法規要進行反復學習和強化領會,使生產經營者學法懂法,牢固樹立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嚴格利用法律法規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
3.2? ?嚴把數量,提高質量
一是減少種子經營門店。建立違法經營者信息檔案制度,對多次違法經營主體進行立案查處,并建議市場管理部門吊銷其營業執照,強制其退出市場。二是建立種子質量抽檢制度,對經營者經營的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進行抽檢,逐步向常規農作物種子延伸。對于可能存在的質量風險做到早發現、早查處,嚴防假劣種子流入市場。三是增強審批許可的剛性約束。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進一步明確規定種子經營者必須具備的注冊資本、設備、設施及專業技術能力和水平等條件,對不合格的種子生產經營不予審批許可,不得進入種子生產經營領域,對違法生產經營者建議吊銷其生產經營許可證,清退出市場,在源頭上凈化種子市場。
3.3? ?加強種子標簽管理
種子標簽是種子的“身份證”。要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包裝袋上或包裝袋內種子標簽必須標注農作物種類、種子類別、品種名稱、生產經營者名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編號、注冊地地址和聯系方式、質量指標、凈含量、檢測日期和保質期、品種適宜種植區域、種植季節、檢疫證明編號、信息編碼等內容。農戶購買種子時,要檢查種子標簽是否完整規范,不要購買散裝種子、攤點經營種子、流動商販及百貨商店所售種子。
3.4? ?加強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力度
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種子機構開展品種區域試驗和示范展示工作,引進優良品種,建立高標準農作物新品種科技示范園區,充分展示優良品種潛力,通過試驗、示范確定適宜本地種植推廣品種和搭配品種,輻射帶動良種推廣。做好良種良法配套,促進新品種和新技術應用,減少農戶因品種不適而造成損失。正確引導和規范個體經營戶做好新品種的試驗工作,推廣“先試后賣”經驗做法,減少種植風險。突出引進馬鈴薯脫毒種薯新品種,在干旱山區進行生產繁育,做到脫毒馬鈴薯種薯全覆蓋。
3.5? ?加大執法力度,強化案件查處
要從種子生產經營的上游加強監督檢查,重點加強對種子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檢查,做到“來有源、去有處、可追溯”。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種子和生產經營假劣種子及未審先推違法行為。要跟蹤監督,與鄉村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平臺,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一經發現,立即立案查處,達到“查處一件,震懾一片”的效果,并公開通報和曝光案件查處結果。對違法情節嚴重,為農民造成較大損失的,不僅要賠償經濟損失,還需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3.6? ?增加資金投入,提高監管能力
當地政府應把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首先從經費上保障種子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網絡監管平臺,要把日常巡查和重點監管結合起來。強化種子基地管理,暢通群眾舉報渠道,公平公正,規范執法程序,守初心、擔使命。建設一支公正廉潔、精干高效的種子管理隊伍,為科技興農、農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成績。
參考文獻:
[ 1 ] 李濤.天水市種子市場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種業,2017(11):24-27.
[ 2 ] 呂煒. 種子市場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 3 ] 包玉婷,宣裕吉.農作物種子市場質量監督管理現狀及對策[J].種子科技,2021,39(1):19-21.
[ 4 ] 甄志華.農作物種子的使用出現的問題及預防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9):142-143.
[ 5 ] 孫明濤,邢繼偉,周強,等.當前種子市場存在問題及對策[J].種業導刊,2020(4):29-30.
[ 6 ] 顧芹芹,樓堅鋒,姚丹青,等.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規范標注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種子世界,2018(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