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瑞紅 覃程 林萍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7-5640-1225
摘? 要:目的:探討社會支持、心理壓力、認知重評三者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抑郁-焦慮-壓力量表簡體中文版和情緒調節量表對832名醫學生進行施測,用LMS法進行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1)社會支持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壓力。(2)認知重評在社會支持和心理壓力間起中介作用。(3)認知重評的中介作用受性別的調節。結論:本研究對醫學生的個體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補充了社會支持對醫學生心理壓力的影響中認知重評的中介作用。
關鍵詞:心理壓力? 社會支持? 認知重評? 性別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6(b)-0169-03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Medical Students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Cognitive Reassessment and the Regulating
Role of Gender
SHI Ruihong1? QIN Cheng2? LIN Ping1*
(1.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4007 China;2.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4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ognitive reassessment,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 Methods: 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and Depression-Anxiety-Stress Scale were used to test 832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LMS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mediating effect. Results: (1) Social support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predicts psychological stress. (2) Cognitive reappraisal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3)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is regulated by gender.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supplem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gnitive reassessment i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ocial support; Cognitive reassessment; Gender
隨著中國醫學的發展,我國醫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長期較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醫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社會支持是指個體感覺到被社會照顧、支持的情感體驗,對于預測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 認知重評作為個體最常用的調節策略之一,與社會支持程度息息相關[1]。有研究發現,個體較多的采用認知重評會增加其正性情緒體驗,表明此種情緒調節策略對心理壓力有作用[2]。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主觀感受到社會支持程度不同,所以其程度和情緒調節策略的選擇也會受到性別的影響[3]。本研究旨在檢驗認知重評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壓力之間的中介機制,以及性別是否調節了這一效應,為降低醫學生心理壓力提供一定的思路。
1? 調查對象與研究工具
1.1 調查對象
本文采用便利抽樣法,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醫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32份,有效率為92.44%。其中,男生363人,女生469人,平均年齡20.00歲(S=1.19)。
1.2 研究工具
1.2.1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采用Zimet等人編制,姜乾金翻譯和修訂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4],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3個維度,使用7點計分法,總分越高,表明其領悟社會支持度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39。
1.2.2 情緒調節策略量表中文版
采用Gross等人編制,王力等人修訂的量表中文版[5],量表包括認知重評、表達抑制2個維度。量表采用7點計分法,得分越高,相應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頻率越高。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02。
1.2.3 抑郁-焦慮-壓力量表簡體中文版
采用Lovibon等人編制的抑郁-焦慮-壓力量表簡體中文版[6],量表包括抑郁、焦慮、壓力3個維度。量表采用4點計分法,分數越高對應的抑郁、焦慮或壓力程度越嚴重。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06。
2?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6.0和Mplus 8.3進行統計處理,方法主要為描述統計、相關分析和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
3? 結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的方法檢驗共同方法偏差,結果顯示,第一個因子的解釋變異量為17.90%,小于40%的臨界標準[7],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與抑郁、焦慮、壓力之間呈負相關,與認知重評呈正相關(見表1)。
3.3 社會支持與心理壓力的關系——有調節的中介模型檢驗
參考溫忠麟提出的方法進行檢驗[8]。首先,檢驗認知重評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壓力之間的中介作用。結果顯示,社會支持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壓力(β=-0.533, P<0.001)。將認知重評放入模型后發現,社會支持仍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壓力(β=-0.307, P<0.001),社會支持顯著正向預測認知重評(β=0.585, P<0.001),認知重評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壓力(β=-0.396, P<0.001)。認知重評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壓力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
其次,使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對性別進行差異檢驗,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對認知重評的效應顯著(β=0.572, P<0.001),認知重評對心理壓力的效應顯著(β=-1.498, P<0.001),性別與認知重評的交互項對心理壓力的效應顯著(β=-0.272, P<0.05),95%置信區間為[-0.525,-0.070],不包含0。上述統計結果說明,性別對“社會支持→認知重評→心理壓力”這一中介路徑的后半段起調節作用。進行簡單斜率檢驗,結果發現,隨著認知重評的增加,心理壓力下降趨勢明顯,且與男生相比,女生下降趨勢明顯(見圖1)。
4? 討論
本文探討了社會支持與性別對心理壓力的調節作用,結果顯示,第一,醫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壓力存在正相關關系,社會支持可以正向預測心理壓力,與宋曉東等人的研究成果一致[9]。當今醫學生面臨著學業和心理的雙重壓力,長此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第二,認知重評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壓力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換而言之,社會支持不僅會直接預測心理壓力,還可以通過增加認知重評來降低心理壓力。此結論與馬玉鳳等人的研究成果一致[10]。第三,性別在認知重評與心理壓力之間起調節作用。具體表現為,隨著認知重評的增加,女性更容易降低心理壓力。此結論與宋霖琳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1]。因此,比起男性,女性使用認知重評策略會更容易調節負性情緒。綜上所述,學校應對醫學生采取相關的社會支持, 提升和促進低程度社會支持的認知重評使用率,從而促進心理健康。對于女性醫學生,要鼓勵多采用認知重評。
5? 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發現:社會支持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壓力;認知重評在社會支持和心理壓力間起中介作用;認知重評的中介作用受性別的調節。
參考文獻
[1] 成偉鵬.社會支持對農村初中寄宿生孤獨感的影響:情緒調節的中介作用[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7.
[2] 程發宏,高玉萍,劉興輝.心理彈性對青少年情緒體驗的影響——情緒調節策略的中介作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1(2):34-36.
[3] 陳琳,陳海德,李新偉,等.社會支持與大學生抑郁的關系:認知重評的中介作用及性別的調節作用[C]. 中國心理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中國心理學會,2019:2.
[4] 王慧.某高校大學新生適應性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20.
[5] 朱蓉蓉,甘怡群,李艷,等.大學新生積極情緒在認知重評與生命意義感關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7,31(6):490-494.
[6] 莫敏,崔志鴻,王曉剛,等.大四男生色情瀏覽現狀調查及其與抑郁-焦慮-壓力相關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7,39(11):1183-1190.
[7] 鄧穩根,黎小瑜,陳勃,等.國內心理學文獻中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的現狀[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2(5):447-453.
[8] 方杰,溫忠麟.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J].心理科學,2018,41(2):453-458.
[9] 宋曉東,黃婷婷,景怡.研究生心理壓力調查報告——以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為例[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38(3):74-82.
[10] 馬玉鳳,季麗麗,韓冰雪,等.乳腺癌患者的情緒調節策略在社會支持與焦慮抑郁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研究,2020,33(6):721-726.
[11] 宋霖琳,陳晶,雷威,等.醫學院校和綜合院校不同性別大學生的情緒狀態、情緒調節策略與拖延行為及相關性[J].職業與健康,2020,36(15):21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