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吳思敬代表作概述

2021-09-29 05:51:57江蘇王珂
名作欣賞 2021年19期
關鍵詞:心理

江蘇 王珂

“吳思敬自1980 年代朦朧詩論爭開始,參與中國當代詩歌理論與批評建設。他行走于詩學問題前沿,對中國當代詩歌做出前瞻性與客觀性研究,以史家眼光考察中國詩歌的歷史與現狀,普及詩歌理念,進行詩歌教育,扶持新人,以人本主義和啟蒙批評方式維護詩壇的活力與健康。”從出版著作和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看,吳思敬都堪稱新詩研究界的“勞動模范”,奠定了他的當代著名詩評家和詩論家的重要地位。

他的主要著作有:《詩歌基本原理》(工人出版社1987 年版)、《詩歌鑒賞心理》(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詩歌鑒賞心理》(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寫作心理能力的培養》(北京出版社1985 年版)、《沖撞中的精靈》(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心理詩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詩學沉思錄》(遼海出版社2001 年版)、《吳思敬論新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中國當代詩人論》(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年版)、《文學原理》(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年版)、《文學評論的寫作》(合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文章學》(合著,檔案出版社1986 年版)……主編或編選的著作主要有:《磁場與魔方——新潮詩論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年版)、《主潮詩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年版)、《校園朗誦詩選》(語文音像出版社1999 年版)……

吳思敬的重要“詩論家”聲譽主要是他的《心理詩學》和《詩歌基本原理》等著作奠定的,他的著名“詩評家”地位主要是由他的《他尋找純凈的心靈美——談顧城的詩》和《女性人格獨立的宣言——讀舒婷的〈致橡樹〉》等論文奠定的。

“在新詩史上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優秀的詩歌流派或較大的詩歌運動總是有自己的理論家‘保駕護航’。如新月詩派有聞一多,象征派詩歌有梁宗岱,七月詩派有胡風,現代格律詩運動有何其芳,新民歌運動有張光年,朦朧詩運動80 年代有謝冕、孫紹振、徐敬亞,90 年代有陳仲義。……第三代詩人出現時,給予強有力支持的理論家有陳超。90 年代出現生活流、個人化寫作時,有吳思敬、王珂等為之辯護。……在每一次較大的詩歌創作‘運動’中,新詩理論家們都及時提供了理論支援,特別是當新詩的創作方法及美學原則發生重大變革時,如朦朧詩問世時,理論家的投入更是積極,甚至爆發了影響巨大的‘論爭’,政治意識形態還卷了進來。”在當代詩壇,吳思敬是為“新潮詩歌”“保駕護航”的詩評家和詩論家,尤其是為“朦朧詩”做出了巨大貢獻。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當朦朧詩這個新生事物剛剛出現,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眾多讀者和詩評家紛紛對其行口誅筆伐之“禮”時,國內關于朦朧詩的代表詩人顧城的第一篇評論《他尋找純凈的心靈美——談顧城的詩》,沖破層層有形無形的阻礙,發表在香港的《詩與評論》上。該文在當時的國內外新詩評論界獲得了強烈的反響。這篇評論的作者吳思敬自從1978 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他的第一篇詩評《讀〈天上的歌〉兼談兒童詩的幻想》以來,一直辛勤耕耘在詩歌評論這個越來越寂寞化邊緣化的園地里。在圍繞朦朧詩的論爭中,吳思敬先后發表了《要允許“不好懂”的詩存在》《說“朦朧”》《新詩討論與詩歌的批評標準》等文章,其中的《說“朦朧”》較早地引入了“模糊論”的某些理論來解釋文學現象,在詩歌理論界開了用自然科學的某些方法研究詩歌現象的先河。

1978 年到1980 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發軔期,吳思敬就發出了“石破天驚”的“改革”聲音。1978 年3 月11 日,《讀〈天上的歌〉兼談兒童詩的幻想》發表于《光明日報》;5 月,《讀高士其的科學詩》發表于《詩刊》第5 期;7 月9 日,《為文藝的趣味性恢復名譽》發表于《北京日報》。1979 年6 月18日《藝術的生命是真實》發表于《人民日報》,12 月8 日《標語口號與詩》發表于《中國青年報》。1980年7 月24 日《讓人講自己的話》發表于《北京日報》,8 月3 日《要允許“不好懂”的詩存在》發表于《北京日報》。

9 月20 日至27 日,在北京定福莊煤炭干部管理學院參加中國作協《詩刊》社舉辦的“詩歌理論座談會”,他在會上做關于詩歌現代化的發言更是“激進”:

得思想解放之先的朦朧詩,有如沖破嚴冬陰霾的春燕,也阻擋不了它在廣闊的天空中翱翔。謝冕在一次座談會中指出:“近一兩年里出現的二批年輕詩人及他們的一些‘新奇’‘古怪’的詩,是新詩史上的一種新的崛起,它‘打破了詩壇的平靜’,引起了習慣勢力和惰性的驚恐與不安。”思想激進的鐘文、吳思敬進一步補充了謝冕這種反規范的意見,認為“這批年輕詩人的詩作不僅是‘新的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是方向是未來詩壇的希望,他們必將掀起詩歌發展的大潮”。

吳思敬“推出”過多位朦朧詩人。1984 年1 月,《他尋找純凈的心靈美——讀顧城的詩》發表于《詩與評論》(香港國際出版社出版)。7 月,《追求詩的力度——江河和他的詩》發表于《詩探索》總第10 期。1986 年9 月,《痛苦使人超越——讀梁小斌的〈斷裂〉》發表于《星星》第9 期。

吳思敬更是舒婷重要的“保駕護航”者。2000年發表的《舒婷:呼喚女性詩歌的春天》認為:“1979年到1980 年之交,舒婷的出現,像一只燕子,預示著女性詩歌春天的到來。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和多年來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識,女性詩歌有著不同于男性詩歌的獨特風貌。男性詩人一般情況下不存在對性別的特殊強調。但女性詩人則不然,在男性中心的社會中,女性對自己的地位、處境、生存方式等最為敏感,因而女性詩歌在新時期首先以女性意識的強化的面貌而出現是自然的。作為一位真誠而本色的女詩人,舒婷自然而然地顯示了女性立場,她的詩歌也滲透著一種鮮明的女性意識。”“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風暴過去之后》等作品在浪漫主義的抒情話語中融有豐富的社會性內涵,可稱之為‘一代人’的心聲。”2006年寫的《女性人格獨立的宣言——讀舒婷的〈致橡樹〉》對舒婷評價更高:“《致橡樹》是舒婷的名篇,寫于1977 年3 月。1979 年4 月在《詩刊》發表后,便以其鮮明的女性意識、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對愛情的熱烈呼喚,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強烈共鳴,被多種詩歌選本選入,并成為朗誦會的保留篇目。”

吳思敬還為多位女詩人“保駕護航”。他在《現代女性心靈的自我拯救——讀從容的詩》中說:“從容所提出的‘現代女性心靈禪詩’是有宗教意味的,這當然與人的宗教信仰有密切關系。但是從容提出這一命題的本意而言,是針對當下女性詩歌寫作的弊端,而不是為了傳播宗教。……從容的‘現代女性心靈禪詩’,其核心就是希望在詩歌寫作中融入禪宗思維,提升詩歌的精神高度,從而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使女性書寫從瑣屑的生活流與狹隘封閉的心態中解脫出來,如法國詩人讓·羅貝爾所言,讓詩歌‘中止絕望,維系生命’。”

吳思敬的一些論文也奠定了他的“詩論家”地位。1980 年5 月寫的《把心靈的波動銘記在物體上》(《星星詩刊》1981 年第9 期):“詩應當是發自心田的流泉,是撥動心弦的顫音,是點燃心靈的火種,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有可能經受住時間的檢驗。”1984 年寫的《詩的主體性原則》強調:“詩的主體性原則要求詩人真誠地展示自己的內心,因而優秀的詩篇是最富于個性色彩的。……自我與時代、與人民是一致的,因詩人本身就生活在這個時代,是人民的一員。偉大的詩人往往有整版涵蓋一切的氣魄:我是人民!人民是我!”2012 年4 月寫的《詩人應當是一個民族中關注天空的人》認為:“在任何一個時代,詩人都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蕓蕓眾生。他不僅要忠實地抒寫自己真實的心靈,還要透過自己所創造的立足于大地而又面向天空的詩的世界,展開自覺的人性探求,堅持詩的獨立品格,召喚自由的心靈,昭示人們返回存在的家園。”

吳思敬沒有出版過論述新詩詩體的專著,卻是重要的詩體理論家,還是“自由詩派”的領袖。一直主張新詩應該是自由詩,2013 年出版的《吳思敬論新詩》由他自己編著,精選了他一生中的優秀詩論30 篇,多篇涉及詩體建設,如《詩體略論》《論新詩的分行排列》《短時存貯容量限制與詩的建行》。他的代表作《新詩:呼喚自由的精神——對廢名“新詩應該是自由詩”的幾點思考》被放在首位,這篇論文的四個小標題充分顯示出他的自由化詩體觀:“‘新詩應該是自由詩’是從內在精神角度對新詩品質的概括”,“‘新詩是自由詩’標明了自由詩在新詩中的主體位置”,“自由詩在新詩中具有本原生命意義與開放性的審美特征”,“公用性與穩定性的缺失使現代格律詩難以與自由詩相抗衡”。

吳思敬主張的不是極端的詩體自由,他推崇的是詩的自由精神:“‘自由’二字可說是對新詩品質的最準確的概括。這是因為詩人只有葆有一顆向往自由之心,聽從自由信念的召喚,才能在寬闊的心理時空中任意馳騁,才能不受權威、傳統、習俗或社會偏見的束縛,才能結出具有高度獨創性的藝術思維之花。而對廢名‘新詩應該是自由詩’的理解,恐怕也不宜把‘自由詩’狹隘地理解為一個專用名詞,而是看成新詩應該是‘自由的詩’為妥……這里所談的與其說是一種詩體,不如說是在張揚新詩的自由的精神。”吳思敬十分贊賞蔡其矯的直率說:“2005 年在廣西玉林舉行的一次詩歌研討會上,一位記者向老詩人蔡其矯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新詩最可貴的品質,您的回答是什么?’蔡老脫口而出了兩個字:‘自由!’蔡其矯出生于1918年,他在晚年高聲呼喚的‘自由’兩個字,在我看來,應當說是對新詩品質的最準確的概括。”

吳思敬的“詩論家”地位主要是由他的詩學著作奠定的,最重要的是以下三部專題性著作。

《詩歌鑒賞心理》,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收入柳萌和林非主編的《文學青年小叢書》中,10.4 萬字,第一次印刷高達9829 冊。全書分為四章:一、詩歌讀者的審美心理結構;二、詩歌欣賞的心理條件;三、詩歌鑒賞的心理流程;四、詩歌鑒賞的心理狀態與效應。作者在序言中說:“《詩歌鑒賞心理》這本小冊子,就想對讀者鑒賞詩歌中的微妙心理變化做一粗略描述,從而使詩歌愛好者對詩歌鑒賞規律有一定的把握,提高詩歌審美的自覺性。”這本書采用了大量心理學知識,僅參考的心理學著作就有杜·舒爾茨的《現代心理學史》、R.F.湯普森的《生理心理學》、薩哈洛夫的《獲得性遺傳》、托馬斯·門羅的《走向科學的美學》、J.M.索里與C.W.特爾福德的《教育心理學》。

20 世紀80 年代中后期新詩心理學研究隨著文藝心理學的興起引起多位詩論家的注意,如1988 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錢谷融和魯樞元的《文藝心理學教程》,1989 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文藝心理闡釋》。但是由于學科跨度太大,對研究者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要求太高,很多人都“眼高手低”,只有吳思敬和尹在勤出版了新詩心理學著作。“和詩歌變革緊密相連的是詩歌評論與研究方法的更新,對于中國大陸的詩歌理論批評來說,1985 年是令人難忘的‘早晨’。這一年,詩歌理論批評家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復活和蘇生。他們不謀而合地領悟到,理論批評和創作同樣享有天賦的、平等的創造權利。為了更好地使用這個創造權利,詩論家們大面積地吸收和運用心理學、生態學、符號學、自然科學的方法。尹在勤的《詩人心理構架》,就是運用普通心理學原理寫成的詩歌心理學。吳思敬的《詩歌鑒賞心理》,也是運用心理學知識,描述讀者鑒賞詩歌中微妙心理變化的專著。”

吳思敬是新詩心理學研究的奠基人。1985 年11月,《用心理學的方法追蹤詩的精靈》發表于《詩刊》第11 期,人大復印資料《心理學》第11 期轉載,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86 年第1 期轉載。11 月,專著《寫作心理能力的培養》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該著1987 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1987 年10 月,專著《詩歌鑒賞心理》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 年3 月,《情感的控制》發表于《詩神》第3 期。5 月至7 月,《詩歌創作心理場的實質與效應》于《未名詩人》第5 期、第6 期、第7 期連載。1989 年5 月,《詩歌創作中心理平衡的追求》發表于《文藝學習》第3 期。1995 年10 月,吳思敬還寫了《心理平衡的追求》長文,三個小節題目是:宣泄、升華和補償。他認為:“人的心理有一種追求平衡的傾向。國外醫學界新興起的‘整體醫學觀’,把健康看成是生理、心理、自然、社會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這種醫學觀認為:人的機體內存在著兩個平衡,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外部也有兩個平衡,自然生態平衡和社會生態平衡。因此彼此交叉作用。……外部的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不平衡,往往會導致人的生理和心理不平衡。”“詩歌所以能成為一種‘情感的體操’,起到宣泄的作用,就在于詩人在寫作過程中創造了一個虛擬的境界,在這里揚棄了審美主體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具體的利害關系,此時的主體已經超越了粗陋的利害之感與庸俗的功能之思,而以審美的眼光來觀照詩的境界,人世間的種種苦難被凈化了。”“詩歌所以能成為一種‘情感的體操’,起到宣泄的作用,就在于詩人在寫作過程中創造了一個虛擬的境界,在這里揚棄了審美主體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具體的利害關系,此時的主體已經超越了粗陋的利害之感與庸俗的功能之思,而以審美的眼光來觀照詩的境界,人世間的種種苦難被凈化了。”

1996 年由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心理詩學》將新詩理論界的詩歌心理學研究推向了頂峰。1998 年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書分為六章:一、內驅力;二;心理場;三、信息的內化;四、信息的再生;五、信息的外化;六、詩人的創作心態;七、詩人的個性特質。第六章的第二節《創作心態舉隅》中分為四種心態:虛靜心態、迷狂心態、焦慮心態、快樂心態。從這些題目就可以顯示出此項研究的“科學性”。

2010 年他接受“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采訪時還提出了新觀點。

記者問:“您剛才談到詩有宣泄情緒、心理疏導的作用。那么,我聯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詩歌與心理之間的關系。在當今這個浮躁的時代,人的心理特別浮躁,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我一直認為詩歌是人安放靈魂的居所,對療治心理具有重要作用。以色列詩人耶胡達·阿米亥早就說過:‘詩歌是一種治療’,這兩年福建師范大學的王珂教授也開始關注‘詩歌治療’這種功用,翟永明前不久在深圳一次研討會上也做了《寫詩是一種心理治療》的發言,甚至還存在一個國際詩歌治療協會。據我了解,您曾在20 世紀80 年代開始便以多部著作和多篇論文對詩歌與心理的關系進行過系列探討,您對詩歌與心理之間關系的探討與這種‘詩歌治療’是否有關?您如何看待‘詩歌治療’?”

吳思敬回答:“現在有一種醫學觀念,叫‘整體醫學觀’。‘整體醫學觀’把人的健康不是僅僅看成身體的健康,而是看成生理、心理、自然、社會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這種醫學觀認為:人的機體內存在著兩種平衡,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外部也有兩個平衡,自然生態平衡和社會生態平衡。一旦外部的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不平衡,就會導致心理不平衡,比如人由于其所處的社會地位的不同,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不同,而產生心理不平衡;而心理不平衡,又往往會導致人的生理不平衡,由此導致各種疾病。可以說,人的身體疾病,往往是由心理不平衡的心理疾病引起的。音樂,有陶冶人的情操和平靜人的心靈的作用。同樣,書法也有。有些擅長寫書法的人在不痛快或有些郁塞的時候,他不會找別人發泄情緒,而是拿起筆來用狂草書寫一番,就能把心里的情緒發泄出來,使心情平靜下來。這些藝術形式都有心理宣泄的作用。同樣詩歌的這種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一個是閱讀詩歌。在你心情不舒暢的時候,讀幾首與你心境相近的詩,很可能心情就平靜下來了。另外是創作詩歌,你拿起筆來在創作中用詩的形式很快就把內心不愉快的情緒排解出來。我國詩人李廣田在20 世紀40 年代便說過,他覺得現在這個時代青年人的壓力都非常大,內心很苦悶,如果不找一個宣泄口把內心郁積的情緒發泄出來,那不是要把人悶死嗎?他覺得詩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宣泄口,因此他把青年人寫詩當成一種心理的、精神的衛生,或是一種‘情感的體操’。他實際上就談到了詩對郁積的心理情緒的發泄,平衡人的心理的作用。所以我覺得詩對人的治療作用主要就在于這種心理疏導作用。當然,詩并不能包治百病,否則我們就不用去醫院看醫生了,只要開一些詩歌的學習班就行了,但那是不可能的。”

1992 年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詩歌基本原理》是吳思敬最重要的著作。1992 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新時期詩歌理論批評是當代詩歌史上最活躍、最具建設性的時期。……拿基礎理論研究來說,‘十七年’時期只有亦門的《詩是什么》,90 年代則有呂進的《新詩的創作與鑒賞》、吳思敬的《詩歌基本原理》等數種專著。這些專著,以詩歌自身掌握世界的方式、創作規律、語言特點作為研究對象。”吳思敬1985 年12 月24 日寫的“后記”說:“1984 年8 月至1985年5 月,我應《工人日報》視之約,為該社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宣教部聯合主辦的‘全國職工文學創作函授講座”撰寫一部詩歌教材,每月刊載一講,每講約三萬字,共十講。教材刊登以后,我收到許多相識和不相訓伯青年朋友的來信,他們熱情的鼓勵和誠懇的建設使我感到這十個月的勞動畢竟還有些價值,于是我對這部教材又做了些體合例上的調整,刪除了一些枝蔓,定名為《詩歌基本原理》,現交工人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出版后成了“暢銷書”,第一次印數高達11440 冊。

這本書出現“洛陽紙貴”現象,與當時的“詩歌熱”有關,更與它的理論性和操作性都很強有關。全書分為四編:一、本體論;二、創作論;三、鑒賞論;四、詩人論。第一章采用了“信息論”的研究方法,如第二節詩的系統構成分為兩小節:一、詩在中介系統中的位置;二、詩的信息系統。詩的信息系統一節又分為:詩歌的信息加工系統——詩人;詩歌的信息貯存系統——詩作;詩歌的信息接收系統——讀者;詩歌的根本信息源和最終信息宿——客觀世界。詩的構思一節的操作性特強,如詩歌構思的內容一節分為:煉意(要從宏觀去思考,要避俗,要忠實于自己的內心感受);取象(意象的來源、意象的種類、意象的選擇);發想(擴想、聚想、聯想)、角度(主觀角度與客觀角度、正面角度與側面角度、凝聚角度與散射角度);結構(結構的特征、結構的功能、結構類型舉隅)。直到現在,也沒有一本詩歌,尤其是新詩的基本原理及基礎理論著作,超越《詩歌基本原理》和《新詩的創作與鑒賞》(重慶出版社1983 年版),它們仍然是大中學教師最重要的新詩教學“參考書”,是新詩愛好者的“入門書”。

當代新詩研究界主要有詩評家、詩論家和詩歌史家三種角色,有的人偏向“詩歌史家”,如孫玉石,有的偏向“詩評家”,如謝冕,像吳思敬這樣的既能當詩評家又能當詩論家的新詩學者屈指可數。

①陳衛:《撒播詩的新綠——吳思敬1980 年代以來的詩學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年第5 期。

②王珂:《新詩現代性建設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17 年版,第121—122 頁。

③百度百科:吳思敬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B4%E6%80%9D%E6%95%AC/731083 3?fr=aladdin.

④1923 古遠清:《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 年版,第488 頁,第483 頁,第482 頁。

⑤⑥吳思敬:《舒婷:呼喚女性詩歌的春天》,吳思敬:《走向哲學的詩》,學苑出版社2002 年版,第225 頁,第225 頁。

⑦吳思敬:《女性人格獨立的宣言——讀舒婷的〈致橡樹〉》,吳思敬:《中國當代詩人論》,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年版,第373 頁。

⑧吳思敬:《現代女性心靈的自我拯救——讀從容的詩》,吳思敬:《中國當代詩人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年版,第402—403 頁。

⑨吳思敬:《把心靈的波動銘記在物體上》,吳思敬:《走向哲學的詩》,學苑出版社2002 年版,第225 頁。

⑩吳思敬:《詩的主體性原則》,吳思敬:《吳思敬論新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104 頁。

11 吳思敬:《詩人應當是一個民族中關注天空的人》,吳思敬:《吳思敬論新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357 頁。

12 13 14 15 16 吳思敬:《新詩:呼喚自由的精神——對廢名“新詩應該是自由詩”的幾點思考》,吳思敬:《吳思敬論新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3 頁,第6 頁,第8 頁,第10 頁,第37 頁。

17 吳思敬:《自由的精靈與沉重的翅膀——中國新詩90 年感言》,吳思敬:《吳思敬論新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37 頁。

18 吳思敬:《詩歌鑒賞心理》,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2 頁。

20 21 22 吳思敬:《心理平衡的追求》,吳思敬:《吳思敬論新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164 頁,第170 頁,第170 頁。

24 吳思敬:《詩歌基本原理》,工人出版社1997 年版,第429 頁。

猜你喜歡
心理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閑會閑出“心理病”嗎?
溫先生心理困擾的背后(上)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4:28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解讀補償心理
心理小測試
心理Q&A
健康之家(2006年1期)2006-01-01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a色毛片免费视频| 91av国产在线|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最黄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色|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色天天综合|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欧美色综合网站|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原创视频在线|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九九九国产| 欧美区一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欧美午夜视频|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中文字幕 91| v天堂中文在线|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成人亚洲天堂| 色天天综合|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福利一区在线| 99视频在线免费| 一级毛片高清|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久久一级电影| 久青草网站|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欧美日韩综合网|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中文字幕色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洲精品在线91| 毛片一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国产自在线拍|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99re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