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葛莉葒
社會各界積極落實領導人關于學生近視問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教室照明質量也越發關注和重視。本文通過選擇30間教室進行評價,主要對維持平均照度、照度均勻度、照明功率密度、顯色指數、相關色溫、統一眩光值等指標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指出目前教室照明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合理的可行性建議,有助于促進教室照明質量的提升。
當前,我國各年齡段學生的近視率逐年攀升并呈低齡化傾向,2018年領導人指示有關方面,要結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綜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抓好落實。尤其強調,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為積極貫徹落實領導人關于學生近視問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加強新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近期對15所學校的30間教室進行照明質量的檢測評價,為后續提升教室照明質量提供參考數據,以保障學生擁有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
本次評價選擇可能影響學生視力和節能環保相關的檢測項目,包括維持平均照度、照度均勻度、照明功率密度、顯色指數Ra、相關色溫、統一眩光值等。
維持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勻性的要求為我國標準中強制性的指標要求,如果平均照度達不到標準中規定的指標要求,學生處于這種照明效果的教室中閱讀或書寫時間稍久一點則會感覺到用眼吃力,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容易造成眼睛近視問題;照度均勻性不合格表明存在比較明顯的明暗交替區域,學生處于這種環境中,眼睛需要經常變換調節,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視力風險。
照明功率密度是指單位面積上一般照明的安裝功率。將整個被照區域內所有燈具的總功率除以被照面積即為照明功率密度。單位面積所消耗的功率越小,表示該教室越節能,當然應該在保證照度達標的前提下考慮節能才有意義。如果缺乏前期的設計,只是單純的更換大功率的熒光燈管或普通LED燈來替換原有的燈具進行教室照明改造,容易造成照度均勻度達不到要求而且還浪費能源。
顯色指數是指光源顯色性的度量,顯色指數越高,人眼區分物體各種顏色越輕松,若長期在顯色性很差的光源下,人眼的錐狀細胞敏感度也會降低,容易眼疲勞。在對顏 色區分要求精細的場所對光源的顯色性是有嚴格要求的,顯色性越高越不容易傷害視力,反之則容易損傷視力。
相關色溫是指當光源的色品點不在黑體軌跡上,且光源的色品與某一溫度下的黑體的色品最接近時,該黑體的絕對溫度即為此光源的相關色溫。“暖光”的相關色溫較低,而“冷光”的相關色溫相對較高。相關色溫提高后,藍色輻射的比例增加,藍光隨之增加。個別過于明亮的燈具,其藍光比例有可能超過安全值。使用過高色溫的照明產品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容易造成用眼疲勞從而導致近視及相關眼睛疾病。
眩光是指當視野中的亮度分布不均勻或亮度范圍不適宜,或視野中的亮度對比非常大,以致引起視覺不舒適感覺或降低觀察細部或目標的能力的視覺現象。統一眩光值(UGR)主要用來評價教室中燈具產生的眩光情況,反映教室內光源對人眼造成不舒適感的心理參數。
本次評價主要依據標準GB/T 5700-2008《照明測量方法》對維持平均照度、照度均勻度、顯色指數Ra、相關色溫進行測量,依據標準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對照明功率密度和統一眩光值進行測量。指標要求主要參照GB 7793-2010《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的規定進行合格性判定,其中教室的維持平均照度要求≥300lx、照度均勻度≥0.70、顯色指數Ra≥80,相關色溫3300K~5500K、照明功率密度≤9W/m2、統一眩光值≤19;黑板的維持平均照度要求≥500lx、照度均勻度≥0.80、顯色指數Ra≥80、相關色溫3300K~5500K。
由于本次評價的教室里的燈具均已使用一段時期,有些燈具已使用十年以上,因此,本次評價所檢測的維持平均照度為實際測得的平均照度,不使用維護系數。30間教室中使用LED光源的教室26間,使用熒光燈光源的教室4間;26間使用LED光源的教室中,使用LED燈管作為光源的教室2間,使用LED面板燈的教室24間。以下針對本次評價的各個項目的檢測結果分別進行分析。
(1)維持平均照度
本次評價的30間教室和黑板的維持平均照度情況,見圖1。

圖1 教室和黑板的維持平均照度檢測結果
由圖1可以看出,教室的維持平均照度合格為25間,占教室總數的83.3%;不合格教室為5間,占教室總數的16.7%;黑板的維持平均照度合格為20間,占教室總數的66.7%;不合格教室為10間,占教室總數的33.3%。
(2)照度均勻度
本次評價的30間教室和黑板的照度均勻度情況見圖2。

圖2 教室和黑板的照度均勻度檢測結果
由圖2可以看出,教室的照度均勻度合格為28間,占教室總數的93.3%;不合格為2間,占教室總數的6.7%;黑板的照度均勻度合格為5間,占教室總數的16.7%;不合格為25間,占教室總數的83.3%。
(3)照明功率密度
本次評價的30間教室的照明功率密度均合格,無不合格情況。
(4)顯色指數Ra
本次評價的30間教室顯色指數Ra合格為25間,占教室總數的83.3%;不合格為5間,占教室總數的16.7%;黑板的顯色指數Ra合格為28間,占教室總數的93.3%;不合格為2間,占教室總數的6.7%。
(5)相關色溫
本次評價的30間教室相關色溫合格為24間,占教室總數的80%;不合格為6間,占教室總數的20%;黑板的相關色溫合格為24間,占教室總數的80%;不合格為6間,占教室總數的20%。
(6)統一眩光值
本次評價的30間教室的統一眩光值均合格,無不合格情況。
通過對30間教室的照明質量進行評價性檢測,我們發現部分教室的照明質量存在問題,經過調研分析后,歸納出以下幾點原因。
抽查的部分教室中使用的燈具,由于未進行二次配光設計,也未根據教室的實際空間尺寸進行布燈設計,使得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勻性無法滿足標準要求;在黑板照明上對于燈具的配光性能要求更高,必須對燈具進行配光設計,使光線能均勻分布在黑板上,并且盡量不會直射到老師和學生的眼睛。
部分教室照明燈具生產企業對燈具和教室照明設計的相關標準理解不透徹,甚至有些生產企業只會依據外觀模仿其他企業的產品進行生產,對教室照明燈具具體的指標要求不清楚,以及教室照明設計規范的要求也不了解,造成其所生產的燈具無法滿足標準要求。
部分教室照明燈具生產企業只具備簡單的組裝生產能力,沒有專業的燈具設計人員,無法根據不同的教室布局進行定制化的燈具設計;另外,燈具安裝施工人員不專業,未能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也會使得教室照明質量達不到標準要求。
根據本次評價的檢測結果,建議教育部門對存在不合格情況的教室進行照明改造,更換合適的燈具,并進行正確的施工安裝,使其滿足標準要求。建議每年不定時地對各學校開展教室照明質量評價工作,由于燈具存在光衰問題,而且每盞燈具的光衰情況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室照明的各項參數水平也存在動態變化,評價時重點關注教室燈具已使用一定年限的教室。通過每年的評價,建立教室照明質量追蹤數據庫,全面掌握各個學校的教室照明質量風險信息,加強教室照明質量風險監測,為提升教室照明質量提供基礎性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