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耳朵不僅用來聽聲音,內耳中還有主管人體平衡的前庭感受器。當你乘坐的交通工具突然啟動、顛簸運行、緊急剎車,或你玩游樂場的一些旋轉游戲時,你會處于“被擺動”狀態,使前庭器官感受到左搖右晃,不斷發出雜亂的信號給大腦,內耳的調節功能跟不上,就會感到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暈車”, 癥狀包括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泛酸、唾液分泌增多、出汗等。
簡單來說,暈車就是大腦接收到視覺與聽覺不符合的信息而引起的一種應急反應。當我們坐進車內,眼睛把車內的環境匯報給大腦,讓大腦覺得“周圍是靜止的”,前庭卻可以感受汽車的加速、轉彎,告訴大腦“現在咱們正動著呢”。因為這些信息相互矛盾,大腦一時不能很好地整合,便可能按照最壞的情況進行估計——“食物中毒”,因為中毒可以在身體不動的情況下產生天旋地轉的感覺。為了避免最壞的情況,大腦只好命令胃腸道使勁兒蠕動,同時為了保護重要的內臟器官,體表血管會收縮,將血液往身體內部趕,于是就出現了上述一系列癥狀。
冰刀不能在地板上滑行,是因為地板上沒有可供冰刀滑行的潤滑劑。人們在滑冰時,體重集中在冰刀上,冰刀的刀刃面積很小,冰刀刃對冰的壓強就很大。而晶體的熔點和壓強大小有關,壓強大,熔點就會變低。冰在壓強增加的時候,熔點會隨之降低,不到0℃就會融化。因此,當我們在冰上滑的時候,冰會在冰刀的壓力下融化,在冰刀和冰之間形成一層水,這層水就像機器中的潤滑油一樣,能減少冰刀和冰之間的摩擦力。如果沒有這層水,在冰上滑行會跟在地板上滑行一樣困難。
環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各有各的用途,運行在不同的高度上。需要對地面目標進行仔細觀察的衛星,通常運行在近地軌道,如科學實驗衛星和偵察衛星等;需要頻繁地、周而復始地對地球進行觀察的衛星,通常運行在中軌道,如極軌氣象衛星和資源衛星等;而一些要求在空中“固定不動”的衛星,如轉播電視的通信衛星,則采用地球靜止軌道。這個軌道在地球赤道平面內,離地面大約35 800千米。因為在這個軌道上,衛星繞地球自西向東旋轉,速度為3.075千米/秒,正好等于地球自轉的速度,地面與衛星就相對“不動”了。
雨滴落下時是一種接近于絲線般的狀態,這是因為雨滴從高空落下,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會發生形變,從球形被拉長至細長的線形。雨滴的直徑通常都在幾毫米左右,根據水的密度計算,直徑5毫米雨滴的質量不過0.1克,在墜落的過程中,重力很容易就和空氣阻力達成平衡,使雨滴到達“終末速度”,也就是雨滴開始勻速下落,不再加速。雨滴的終末速度為9~13米/秒,和自行車的速度(一般情況下)相當。并且雨滴只是液體,這點能量沖擊對人體而言并沒有多大。
同樣是從高空落下,冰雹的力度就大了不少,那是因為冰雹是固體,受到空氣阻力不會發生明顯形變,其體積、質量也較雨滴大了很多。另外,若是大量的水從高空落下,并且沒有分散成水滴的話,其沖擊力度也是不容小覷的,例如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