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很多人以為“0蔗糖”就是無糖,尤其是一些減肥人士,認為只要是“0蔗糖”食品就可以放心食用。
真相:“0蔗糖”不代表無糖。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營養成分含量聲稱“無糖”或“不含糖”的食品,則每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的糖含量不超過0.5克;而低糖,是指每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的糖含量不超過5克。“0蔗糖”可理解為在加工過程中未添加蔗糖,但并不代表該食品內不含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其他糖類。因此,“0糖”和“0蔗糖”表示的含糖成分、含糖量截然不同,有著本質的區別。
流言:有人認為,接種新冠疫苗后就不會被感染了,所以無須佩戴口罩。
真相: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針對該病毒的疫苗也剛剛進入臨床應用,病毒、疫苗相關的特殊性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新冠疫苗對人群的保護作用是得到肯定的,接種疫苗后,大部分人群可以獲得有效的保護,不再發病;即使少部分發病的人群也表現為臨床輕癥患者,極少有重癥臨床患者。
另外,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變異株,現有疫苗對變異株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注射疫苗后仍會感染病毒應該不是個例,只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發生的風險。注射疫苗后仍然需要注意個人防護,遵守公共場所的防護規定。
流言:大家都知道塑料袋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于是很多人在買東西的時候會選擇紙袋,甚至不少紙袋上還寫著“綠色環保”的標語,所以紙袋一定比塑料袋環保。
真相:普通塑料袋很難自然降解,被隨意丟棄后對環境的危害很大,一般來說,紙袋比塑料袋更容易回收利用,但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紙袋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制作紙袋需要砍伐樹木,大量使用紙袋還有可能對生態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日常購物時應該盡量選擇可以循環利用的產品,比如布袋等。
流言:現在市面上的很多紅心柚都是打針染色而來的,千萬不要買。
真相:柑橘類果樹的果實是呈現瓣狀的,如果對其注射染色類的激素物質,很難滲透到整個果肉部位,而是會停留在果瓤部位;要想將其均勻分布到果肉部位,就需要對每個瓤瓣進行注射。先不說這個工作量大小的問題,只是注射的針數,果皮都會受不了,何況消費者也能看到這些針孔。紅心柚之所以會呈現不同于白心柚的紅色性狀,是因為在長期的自然進化過程中,這些柚子品種逐漸出現了兩種不同于白心柚的類胡蘿卜素,一種是β-胡蘿卜素,另一種是番茄紅素,它們正是紅心柚出現的根本原因。這兩種色素的存在,對人體健康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流言:網上出現過很多關于電梯自救的常識,包括“第一時間按下所有樓層鍵”“電梯墜地前跳起可保命”等,這些做法都是很有用的。
真相:在通常情況下,電梯運行過程中的事故有兩種,一種是急停,一種是出現故障并自動回到基站復位,真正發生“電梯自由落體”的概率非常小。如果被困在電梯里,除了呼叫救援,不要盲目開門自救,電梯轎廂不是封閉空間,不會有窒息危險,要避免因自救失敗導致傷亡。
關于“第一時間按下所有樓層鍵”的說法,如果電梯在運行而且樓層鍵有用的話,說明電梯運行正常,根本就沒出問題,而大多數的故障電梯都是回到基站復位的,這時候也按不了樓層鍵。至于“下墜前跳起”的說法,如果電梯真是自由落體的話,什么姿勢都沒用,如果只是電梯異常下降,盡量背靠墻壁下蹲,可以緩沖一下,免得關節錯位。針對廂式電梯事故,最好的建議還是立即撥打電梯內的求救電話,等待專業救援。
流言:春季是痛風的高發季節,為了避免痛風發作,千萬別吃豆制品,因為豆類的嘌呤高。
真相: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導致的疾病,近幾年來,我國患病的人數也不少。大多數植物性食物的嘌呤含量都要比動物性食物低,但是也有一部分植物性食物嘌呤含量偏高,比如豆類、菌類、菠菜等。不過,即便是這樣也不用太擔心。有研究顯示,食用豆類可能不會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反而可能降低痛風的發病風險。如果你實在擔心,那么可以選擇吃豆制品,而不吃完整的豆類。比如豆腐、豆漿、腐竹,甚至也可以吃豆子發芽后的蔬菜,比如綠豆芽、黃豆芽。它們都是豆子進一步加工后得到的食物,在加工的過程中,經過了浸泡等多道工序,嘌呤會流失掉一部分,因此含量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