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紅
縱觀我國一線城市發展,總部經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主要驅動力。
在這一概念的起源地北京,總部經濟已成為其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北京市商務局數據顯示,2020年,北京3961家總部企業實現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全市比重36.5%;今年上半年,這一數據又實現同比增長9.7%,財政收入貢獻支撐作用明顯。
深圳作為較早規劃總部經濟的城市之一,總部經濟創新性極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共擁有上市公司總部308家,僅次于北京居全國第2;全國30%以上的創投企業,以及幾乎所有核心互聯網公司和頭部地產公司都在深圳設有總部或區域總部,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與深圳同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對總部企業同樣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根據廣州市發改委2月份發布的《關于公布廣州市2019年度總部企業和總部經濟集聚區名單的通知》,2019年度廣州確定總部企業582家,同比上漲23.9%;總部經濟集聚區3個,擬獎勵總部企業數量499家,同比上漲29.9%。戴德梁行研究所預測,未來4年,廣州新增313萬平方米的寫字樓供應量,其中235萬平方米都是總部物業。
“北京總部經濟以國企總部和近幾年新興的科技獨角獸總部為主,深圳更多的是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總部的聚集地,而上海則是國際化程度更高,跨國公司的國際區域總部,或者大中華區、亞太區域總部高度集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分析道。近年來,隨著總部經濟認定標準的調整,上海快速成為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最集中的城市,截至2020年末,外商在上海累計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67家,其中500強企業落戶區域總部112家,大中華、亞太及以上區域總部136家;累計設立外資研發中心達479家,由世界500強企業設立研發中心約占1/3。
總部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如何將總部經濟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各地都在不斷嘗試、創新。
在剛剛閉幕的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北京發布了《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和美譽度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集購物、美食、旅游等消費形式于一體,引領創新生態的數字消費和新型消費標桿城市。
對此,北京市商務局總部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總部企業在其中大有可為。一方面,總部企業門類全,行業覆蓋面廣。目前北京市重點總部企業涵蓋國民經濟17個行業,其中與消費有關的行業企業占比達到1/3,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經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近70%位于朝陽CBD地區,主要從事商務服務業。總部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其功能定位,龐大的商務服務企業規模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總部企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北京總部經濟發展綜合能力持續10年居國內城市首位,輻射全國、鏈接世界能力不斷提升。總部企業的入駐,帶來了包括高端人才的培養和流動、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的擴散,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等在內的創新機制,將這些創新機制融入到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將推進消費模式全面創新,智慧零售、在線娛樂等新消費業態模式層出不窮。
與此同時,知名品牌首店首發彰顯“城市名片”效應。“北京提出要‘優化布局免稅店,持續吸引國內外知名品牌首店首發,其實早在1987年,肯德基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餐廳就選在北京前門地區,此后更多的國際品牌首選在北京落戶,再輻射至全國乃至亞洲地區,這其中凸顯出來的積極效應和商業繁榮,將推動北京更好更快地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該負責人表示,在打造世界級商圈的過程中,也隱藏著很多總部企業的身影,其多集中在金融、研發、管理、信息、營銷等環節,結構更優、競爭力更強、輻射力更寬、國際化程度更高,將全面促進商圈的升級。
北京SKP便是其中最閃亮的代表。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北京SKP仍以177億元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不僅連續10年蟬聯中國“店王”,更是首次超越英國哈羅德百貨,問鼎全球“店王”。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北京SKP不斷調整創新,加強時尚消費體驗分不開。北京華聯(SKP)百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丹在2021中國總部經濟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體現在時尚消費層面,還應包含文化消費、藝術消費、科技消費、生活方式消費等多個層面。“2019年12月開幕的SKP-S,是我們在全球時尚零售行業進行的一次創新嘗試。我們想把科技、藝術和時尚結合起來,在虛擬和現實之間、未來科技和傳統之間、藝術和時尚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把高高在上的藝術、高深莫測的科技帶入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讓它們在日常消費中能夠體驗,可以觸摸。”她說道。
在SKP-S,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與其他商場各具特色的店招不同,入駐SKP-S的國際品牌無一例外地都按照場館要求,統一店招式樣,這一小小的差別,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北京SKP在國際時尚行業已擁有相當分量的話語權。
在上述北京市商務局總部經濟發展處負責人看來,總部經濟與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機結合,關鍵在于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做好總部經濟服務。“北京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80%,在全國首屈一指,北京又是總部企業的主要集聚地,總部經濟發展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所以在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進程中,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就是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總部經濟發展政策,推出力度更大、措施更實、受益面更寬的舉措,更加符合企業的需求,讓市場在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王昊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2013年底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時,之所以將總部設在北京,原因就在于作為“首善之都”,北京的營商環境、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政策的開放透明、人才的優勢以及市場的優勢給特斯拉帶來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們選擇北京落戶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也強調,促進總部企業聚能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十分重要。“我國高度重視改善營商環境,各級政府采取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家在華投資的跨國企業,正大集團對于這一變化感受最為深刻。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副董事長薛增一表示,以中國總部所在地北京為例,其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和服務意識在不斷增強,不僅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政策,提供相應補貼,還進一步落實工作居住證和戶口指標,幫助職工解決住房、入托上學等問題。
但與此同時,侯云春也指出,目前我國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還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仍需努力加快“放管服”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構建親清正商關系,搭建各種服務平臺,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為總部企業賦能聚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