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愿有人做傷害自己顏面的事情,一旦有人傷自己面子,自己就會本能地去抗拒。面對一個好的建議,選擇以照顧人面子的方式提出,會比對峙更讓人容易接受。
有一個作坊,給員工的待遇十分差。老板之所以不愿改善員工待遇,是由于他認為員工都不專業,工作不努力。直到一天,出現作坊趕貨卻找不到員工的問題,財務了解后,便告知老板:“找不到人趕貨,誰都不愿意來了。”老板奇怪地問:“為什么?”財務說:“他們都住得遠,打車車費貴,公交又擠不上,他們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老板說:“那就走路呀,不花錢,又能鍛煉身體。”財務搖搖頭說:“路途太遠,太費鞋,他們又買不起新的,要不您出個通知,讓他們光腳來上班,那就可以解決了。誰讓他們命不好,在這上班呢!沒本事、又不上進,打不起車又坐不上公交,現在只能光腳上班了。”
他用開玩笑的語氣說著,說得老板都不好意思,只好點頭同意改善一下員工待遇。財務在反駁老板時,并沒有直接反駁老板的不人道,而是暗暗地提示老板,既顧及老板顏面,又讓老板樂意接受改善建議。
很多事情出現問題時,當局者并不知曉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強硬地提建議,說他的做法太過分或太愚蠢,不管誰心里都會不舒服,更別提會采納建議了。合時宜、顧情面,才是一個好建議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