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藝

《中國新聞周刊》社長呂振亞致辭。
年輕人的世界正在發生精彩的變化。聚焦這些變化,在北京最好的時節,“2021有意思生活方式大會”于9月11日舉辦。
這是《中國新聞周刊》攜旗下生活方式平臺“有意思報告”及動漫IP“哎呀我兔”,首次共同呈現的一場探究當代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討論及展覽活動。
大會以“趣!創造”為主題,特邀眾多學者、大咖、機構及品牌一起,打破界限,分享洞見,探討年輕人面對時代風向時的無限可能。
《中國新聞周刊》社長呂振亞為大會致辭時表示,有意思的生活方式,是越來越多人的生活追求,也是《中國新聞周刊》觀察和了解年輕人的方式;是吸引我們觀察與表達的起因,是對未來的展望。
第一屆有意思生活方式大會,也將成為《中國新聞周刊》垂直內容平臺繼續探索當代生活方式進化的新起點。
“有意思主題演講”環節邀請了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從不同維度探索當代年輕人生活方式、思維模式的進化。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談到,中國青年面向未來,需要跨越三個“一步之遙”:從活著到活過,從愛上到愛過,從作文到寫過。“活過”是從內向外生活,“愛過”是思考對方的幸福和美好,“寫過”是書寫自己人生的劇本。跨過這之間的距離,人生會有更多可能。
時尚博主、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主理人黎貝卡提出,現代女性“三大剛需”:賺錢、變美、愛自己。她表示,女性消費的龐大數據背后,是無數女孩在獨立這條路上所做的努力。她們的經濟、情感更加獨立,也更關心如何提升和滿足自己。“她經濟”還會不斷發展,“她力量”還會繼續崛起。
做了八年辯手的席瑞分享了他關于“表達”的感受。在他看來,故事是個人最好的IP ,“講故事”是通過表達認識自我的方式。同時,表達也需要勇氣,讓人成長的故事普遍充滿了傷痕和鮮血,真正的自我和解需要正視與面對它,因此表達也是自我療愈的過程。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因為疫情防控未能如約出席,他通過視頻就“如何應對人生的不確定性”進行了分享。在他看來,最佳方式是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找到自己“矢志不渝的盼望”,過好每一個今天。“人總要對焦于某種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別習以為常的平庸與膚淺”的觀點贏得了全場掌聲。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

辯手席瑞。

時尚博主、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主理人黎貝卡。

《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王晨波發布《2021有意思生活方式報告》。
社交與消費,幾乎重新定義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2021有意思生活方式報告》在本次大會發布,直指當前新社交與新消費趨勢。
《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王晨波現場解讀報告,他提出深度網絡化的社交是年輕人的日常,而消費領域的社交化趨勢,更成為新世代的明顯標簽。報告通過對年輕人的社交、婚戀、健康、理財、消費等方面的精準洞察,剖析了年輕人真實、新鮮、有趣的生活觀念與方式。
現場還邀請了眾多年輕人耳熟能詳的品牌的代表,一同探討由年輕人主導的新消費趨勢。
旅悅集團CEO周榮表示,年輕人追捧“新玩法”,在展示熱血、追求刺激、敢于嘗試的同時,也渴望脫離自己原有圈層、追求全新的社交體驗。他們對新去處、新社交、新體驗、新趨勢感興趣。為了吸引更重視體驗感的年輕人,民宿也因此變得更有趣,實現與不同潮流文化的碰撞。
抖音電商副總裁王月偉表示,越來越多人正在習慣用短視頻和直播來表達、交流、購物。她主張重視年輕人的興趣,以“興趣電商”連接內容、商品和用戶,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購物需求,讓更多國潮好物被看見和獲得。
元氣森林的聯合創始人鹿角就“怎樣相信年輕人”進行了分享。她表示,元氣森林敢于讓年輕人團隊做決策,用真金白銀支持他們的完美主義和理想主義,同時也尊重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和消費習慣。商業的成功法則,本質上是基于對人的尊重。
時代天使首席市場官劉彧分享了他的洞察:年輕用戶文化更自信、消費更加理性,愿意花合適的錢去實現自己認為有意思的生活,品牌也會在生活理念上去滿足當代年輕人的需求。如今好產品不再是營銷和推廣,而是真正集中在對用戶和產品的價值創造上。高品質、懂國人、懂當代年輕人的民族品牌,會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NBA籃球公園中國區CEO許磊表示,NBA籃球公園正在嘗試將NBA籃球作為一個入口,給球迷更多超預期體驗,并以將NBA與文化、娛樂、藝術等跨界結合、成立球迷俱樂部、舉辦籃球文化Party等動作去觸達更多的可能性,帶給年輕用戶更良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