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我國對幼兒美學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現如今,幼兒童話劇表演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逐漸被人們熟知并推崇,但是由于幼兒缺乏主觀能動性,所以其表演過程能夠順利實施還是具有一定困難的。本文將以幼兒童話劇表演為核心內容,對提升幼兒表演水平的指導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幼兒 童話劇表演 指導策略
童話表演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想象力,還能夠加強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幼兒大腦的發育。但幼兒對劇本臺詞以及角色表演的認知還不是特別明確,所以想讓幼兒的童話劇表演能夠有效、順利地開展還是十分困難的。在組織開展童話劇表演活動時,首先應當根據幼兒年齡將幼兒分成三個年齡階段;其次應站在幼兒的角度,分析幼兒的思維模式;最后應當研究適合幼兒表演的方式及策略,從而提升幼兒整體童話劇表演水平。
一、3~4歲幼兒童話劇表演水平指導策略
3~4歲的幼兒年齡整體偏小,對于事物都是好奇陌生的狀態,對于童話劇也是一樣,雖然沒有嘗試過,但是對童話劇的表演形式會一直保持新鮮感和好奇感,因此,這些幼兒對兒童話劇有著極高的表演積極性。但是,這個階段的幼兒童話劇表演也是最難進行的,究其原因在于,此年齡段的幼兒認知能力往往沒有那么強,因此,在進行組織表演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對角色定位是沒有清晰認知的,在臺詞表達上也是不具有準確性的。所以這個階段的幼兒,不建議去表演一些故事情節復雜,并且有大篇臺詞的童話劇。筆者建議,此階段幼兒童話劇的編演還是要以模仿為主。因為模仿類的幼兒童話劇較為簡單,但是又很有趣,幼兒可以通過模仿熟悉的人物,感受到表演帶給自己的快樂。為了能夠保證幼兒童話劇表演的順利進行,在進行表演之前,教師或家長可以先帶領幼兒將所有臺詞朗讀一遍,并且向幼兒講述每個人物出現在童話劇里的意義,以此幫助幼兒更快地進入角色之中,激發幼兒對童話劇的表演興趣。
(一)讓幼兒理解童話劇作品的大致內容
首先,開展童話劇之前,我們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選出適合此年齡段幼兒的童話作品,要保證故事情節明了、臺詞簡潔。同時劇中人物要盡可能地選擇幼兒較為熟悉以及喜愛的形象。確定童話劇作品之后,還要將整個童話故事向幼兒進行詳細的講解及描述,在講述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分析童話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在進行一定的講解之后,需要給幼兒一定的思考時間,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分析出故事表達的含義,并說出自己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引導者或家長要適當地對幼兒進行肯定和表揚,以便增加其信心和積極性。
(二)將童話劇表演與幼兒生活進行有效結合
在進行童話劇表演之前,切記不要給幼兒分配好角色之后直接開展表演活動,因為這樣會讓幼兒“先入為主”。在開展表演之前,可以讓幼兒對故事中的角色進行模仿,在幼兒模仿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結合發生在身邊的實例,做到表演形式與生活經驗相融合。例如,大家最熟悉的《拔蘿卜》,可以讓幼兒先模仿農民伯伯耕種時的樣子,讓幼兒想想“農民伯伯耕種是什么樣的”“自己有沒有在生活中或電視上看過農民伯伯耕種”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幼兒對現實生活進行細致的模仿。讓幼兒通過模仿的最初表演形式感受自己與角色之間并沒有很大的距離,從而更快更積極地融入表演中去。
(三)在表演的過程中加入頭飾道具
在表演的過程中,3~4歲的幼兒缺乏表演的主觀能動性,時刻都需要適當的引導,但是如果引導方式不準確,很容易讓幼兒失去對童話劇表演的興趣。因此在進行表演時,可以加入適當的道具來增加話劇表演的樂趣。道具一定要保證簡單、實用且有趣,因為此階段的幼兒并不能像成人一樣準確了解道具的功效性或背后的經濟價值,所以如果購買或者準備一些價格相對昂貴的道具,就很容易被損壞,因此,只需準備一些較為簡單卻十分富有趣味性的道具即可。
通過調查發現,在此階段的童話劇表演過程中,給幼兒帶一些小的頭飾,能讓幼兒更有角色的代入感。相較于面具或者頭套而言,頭飾更加輕便以及舒適,并且更加具有安全性。3~4歲的幼兒缺乏較高的安全意識,如果讓他們佩戴一些面具、頭套等道具,在沒有正確指導下使用,是很容易發生意外的,所以為了保證戲劇活動中幼兒的安全,頭飾是比較適合的道具。頭飾輕便,可以不影響幼兒的正常肢體語言以及動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幼兒進行戲劇活動的體驗,進而保證童話表演的順利進行,讓幼兒在適宜道具的輔助下享受到童話劇表演帶來的快樂。
二、4~5歲幼兒童話劇表演水平的指導策略
相較3~4歲的幼兒來說,4~5歲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童話劇表演經驗,其無論是在臺詞表達還是在肢體動作上,都更加成熟。所以在此階段的幼兒表演活動中可以提高一些難度,可以在分角色的過程中進行一些表演互動。另外,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更加深入地了解舞臺話劇表演,適應不同場景的變化。表演全程,我們只需要起到引導幫助的作用,讓幼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一)引導幼兒深入理解作品
首先在題材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故事性,并且角色個性鮮明的童話故事。在確定表演作品之后,再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將作品進行展示,讓幼兒對故事內容進行盡可能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引導者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整個童話故事中每個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交流方式,再將幼兒進行分組,讓他們討論每個角色之間的情感變化以及心理描寫,從角色的角度出發感受整個故事的發展,從而幫助幼兒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以及心理活動。最后,還要對每個角色的上場任務進行整體性分析以及總結,讓幼兒明白、了解每個角色的上場任務和在整個故事之中的作用,引導、幫助幼兒更加順利地走近角色、感受角色。
(二)引導幼兒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角色
在進行童話劇表演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給幼兒分配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因為每個角色在故事中的交流方式、語言表達以及存在的意義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角色的表演方式也不盡相同。在分配角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給幼兒選擇角色,而是要尊重幼兒的意愿,根據幼兒對故事中角色的喜愛程度以及理解深度,讓他們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如果直接分配角色,經常會出現幼兒不喜歡自己被分配到的那個角色,從而降低和影響幼兒的表演積極性。相反,如果幼兒能夠表演到自己喜愛的角色,就會興致勃勃地了解童話故事情節的發展,能夠讓自己更加快速地進入到角色之中,保證幼兒童話劇表演活動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讓選擇同一角色的幼兒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向對方講述自己表演這個角色的想法和感受,讓他們彼此進行不斷的交流學習,讓每個參與過戲劇活動的幼兒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學習感受,最終讓他們在舞臺上呈現出更加完美的表演狀態。
(三)通過一些輔助工具來提升幼兒的表演技能
對于4~5歲的幼兒來說,他們的注意力還是不易集中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輔助工具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童話表演的積極性。要想激發幼兒對童話劇表演的積極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幼兒對作品感興趣。因此,在進行童話劇作品講述或描述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示與作品相關的動畫、圖片或者是音樂。通過運用多媒體或高科技等方式來增加幼兒的感官感受,激發中班幼兒對童話劇表演的興趣以及對于童話劇作品內容的探索欲望。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幼兒對角色進行即興創編。幼兒扮演角色的前提條件就是對所扮演的角色有了較為全面、準確的了解。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編,創編之后可以向其他同伴展示,這樣不僅能夠讓幼兒感受到童話劇表演的樂趣所在,還開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5~6歲幼兒童話劇表演水平指導策略
5~6歲幼兒的表演在整個幼兒話劇表演中具有較高的地位,此年齡段的幼兒所進行的話劇表演可以再增加一些難度。因為5~6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完整表達自己內心想法以及思考的能力,并且有較為豐富的幼兒童話表演經驗。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引導其進行自主創作,教學者或家長只是對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而不占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此階段的幼兒童話劇表演過程中,讓幼兒自己成為童話劇的主人,才是提高他們表演能力的有效途徑。
可以讓幼兒自行分組,然后讓幼兒進行分組討論。首先,要確定的就是童話作品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為幼兒提供幾個題材以供選擇,也可以讓幼兒自己選擇童話作品。在選定童話作品之后,各個小組之間開始研究作品,然后一起商定角色的分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從旁邊給幼兒一些建議或者是自己的想法,但是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幼兒自己手中。其次,可以給幼兒一定的自由發揮時間,讓他們自己進行實踐演練,并用一部分時間對每個小組進行觀察,對他們需要改正的地方進行精準生動的指導,從而提升整個童話劇作品的演出質量。最后,可以讓每個小組進行童話作品展示,待每個小組展示完畢之后再對每個小組表演情況進行公平、公正、客觀、準確的評價,但評價中主要還是以鼓勵為主,用幼兒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他們的不足。這種自導自演式的幼兒童話劇表演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溝通能力,還能提升幼兒對童話劇作品的認知程度,讓幼兒清楚了解整個童話劇創作的流程和環節,從而有效地提升幼兒對童話劇創作的綜合能力。
四、結語
幼兒童話劇已經成為目前最為推崇和備受喜愛的藝術形式及文化教育活動,相關人員應該予以重視。將幼兒分成三個不同年齡階段,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特點選擇適合于他們的童話劇表演方式,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是科學合理的戲劇培養方式。幼兒是祖國的未來,給他們開辦戲劇表演訓練就是對其進行健全人格培育以及美育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未來兒童基礎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以及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
參考文獻:
[1]潘衛芳.圖書館親子閱讀活動對兒童早期閱讀能力的影響研究[J].才智,2020(07):208.
[2]李振寧.淺談提升幼兒童話劇表演水平的指導策略[J].戲劇之家,2019(03):51.
[3]孫祎飛.論兒童話劇表演人物塑造原則[J].北方音樂,2016,36(09):81.
(作者簡介:賈靜,女,本科,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三級演員,研究方向:表演、編劇)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