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繼群

打開手機“釘釘”軟件,進入“網上聯絡站”模塊,查看選民留言并開展“移動”接待,是當下海曙區人大代表接待選民的新方式。
為方便閉會期間選民與代表的聯系,2005年海曙區人大常委會在白云街道探索建立了代表聯絡站。聯絡站常年向市民開放,16年來共組織接待活動440余次,來訪群眾1650余人次,解決各類問題1489余件,辦結率達97.5%,群眾滿意率達98%。代表聯絡站成為代表與群眾聯系的好橋梁、社情民意收集反饋的好場所、全過程民主基層實踐的好陣地。
一年前,張師傅拿著一封信來到海曙區江廈街道代表聯絡站,反映奉化江中有捕魚工具、江中魚蝦越來越少的問題。當值市、區兩級人大代表通過實地察看、走訪調研,形成代表建議并提交到市人代會上。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真辦理,江中違規捕魚現象基本杜絕。從反映問題到迅速解決,全程參與的張師傅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
海曙區還創新推出“流動聯絡站”,將接待功能延伸至社區、寫字樓和高山地區,提供“送上門”的接待。章水鎮位于寧波市的最高峰四明山區,高山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山塘蓄水。今年1月,受極端干旱天氣影響,山塘缺水嚴重,山民用水困難。流動聯絡站到章水鎮杖錫片接待后,第一時間聯系相關部門組織緊急送水,加快山塘引水工程建設,及時為高山群眾“解渴”。全過程人民民主就這樣延伸到了海曙區的每個角落。
代表聯絡站運行幾年后,如何對接年輕人偏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成為亟需破解的課題。2009年,白云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試點網上人大代表接待工作,代表聯系選民的智慧之窗自此開啟。
在白云街道試點成功后,海曙區人大建成了全區統一的街道人大網站,并建成了網上聯絡站地理信息平臺,涵蓋了公共服務、民生實事、代表履職等多項內容,成為代表聯絡站的2.0版。通過“面聯+網聯”機制,群眾與代表線上隨時互動、線下無縫對接,自2017年開始,網上聯絡站的接待量就趕超了實體站。同時,海曙區政府網站首頁開通了“代表直通車”頻道,代表在“代表直通車”上反映的問題,直達政府部門負責人。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化、智能化成為網上代表聯絡站的發展方向。2018年,海曙區人大打通人大官網、代表網上聯絡站、微信公眾號、代表直通車、地理信息平臺等后臺數據,以釘釘為載體開發了“代表釘”履職平臺,海曙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進入3.0時代。
未來已來。乘著全省數字化改革東風,海曙區人大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對接基層治理“四個平臺”數據,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篩選群眾反映集中、呼聲強烈的高頻熱點事項,集中開展主題接待。如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創建中,洞橋鎮通過“四個平臺”了解到群眾反映集中的占道經營問題,通過主題接待活動,督促鎮政府快速處理占道經營52起。通過智能搜索,截至目前,全區17個鎮(鄉)街道開展聯絡站主題接待258次,涉及“打贏兩戰促進發展”、老舊小區整治、生活垃圾分類、安全生產等眾多領域,收集社情民意1000余條,解決實際問題420余個。
延伸閱讀:2014年8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加強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201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浙江調研期間,到衢州市柯城區府山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視察,對代表聯絡站建設工作給予肯定。2019年5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下發《關于深化全省代表聯絡站工作和建設的指導意見》。截至去年9月,浙江已建立5825個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全省8.3萬多名五級人大代表就近編入相應站點,領導干部代表進站聽取民意、接待選民已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