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人大常委會

按照“大場景、小切口”和急用先用、成熟先行的要求,湖州人大對照省人大“1+5+2+1”工作體系,結合湖州實際,市區縣人大聯動,從多跨協同角度謀劃“小切口”“小應用”,創新推出湖州人大監督在線(“督政通”)。
聚焦重大任務,深化需求清單編制。湖州人大把需求分析作為推進“督政通”建設的邏輯起點,從新形勢下“為什么監督、監督什么、怎么監督”的重大任務中找準改革需求,具體而言,從發揮根本政治制度優勢、拓展監督廣度深度、推動監督工作與時俱進三個需求出發,編制形成重大需求清單。
聚焦多跨協同,加快應用場景建設。一是明確“五橫九縱”整體框架。橫向為“3+1+1”功能模塊,即:聚力中心大局、依法高效行政、接受人大監督3個一級指標展示模塊、1個決策分析模塊、1個評價反饋模塊。縱向為9個人大專工委業務模塊,分別與32個政府部門相關工作關聯起來。二是逐級拆解任務。將3個一級指標進一步拆解為17個二級指標、195項三級指標以及若干四級、五級指標,多層級展示各類數據。三是強化數據歸集。將各級指標所需要的數據,逐項與城市大腦、黨政機關整體智治系統、數字政府等數字化系統建立數據鏈。四是細化分析體系。通過歸集的數據進行建模,對各部門共性指標數據進行算法分析和動態升降式排行,對個別部門獨有的個性化指標,進行科學化量身定制建模分析,形成各個政府部門依法履職的精準“畫像”。五是構建評價標準。依托于分析體系計算出的結果,對每個監督指標合理設置評價閾值和條件,對同一領域的評價規則進行集成,形成預警模型。
聚焦制度重塑,推進改革突破落地。一是推動監督由偏于“靜態”向實現“動態”躍遷。打通數據共享通道,在被關聯場景(系統)中自動抓取,在線產生“活數據”,隨時隨地調取實時數據。同時,形成監督工作一件事管理,從監督議題確定、監督活動開展、監督結果反饋到整改情況回復都做到了在線處理、有據可循、留痕管理。二是推動監督由偏于“單向”向趨于“多維”躍遷。注重指標溯源多維化, 做到交叉印證,自動生成排名結果、對比結果、預警結果,并按照領導視圖、專工委視圖、代表視圖三個維度予以呈現。強化結果的關聯運用,人大對政府部門的監督情況同步在黨政機關整體智治系統內呈現,實現共建共享。三是推動監督由偏于“粗放”向注重“精準”躍遷。匯集人大監督工作中的各類數據,通過數據建模、研究和深度分析, 生成可供決策服務的結果數據,以圖表等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實現大數據輔助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