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冠平



潮涌東海,碧波萬頃;千島大地,明珠璀璨。
舟山,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1390個大小島嶼,約280公里的深海岸線,為群島新區建設帶來蓬勃活力的同時,也給人大工作帶來新挑戰。
長期以來,海島地域分散、代表作用發揮難、監督力量統籌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舟山市各級人大常委會。如何在海島地域性特色背景下,創新制度機制和手段方式,打開人大履職的“海島密碼”?
讓制度發揮優勢,讓立法彰顯成效,讓重大事項決定更顯張力,讓監督履職和代表工作向縱深推進……立足新發展階段,舟山市人大常委會以新的擔當和創新精神,提質破局,打造海島人大工作“舟山樣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海上花園城市建設和爭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市交出高分答卷。
創制性立法,構筑起海洋保護屏障
因海而生,為海而謀。自2015年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舟山市人大通過特色立法、創制性立法,有效破解海島“個性”問題。
作為全球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區,舟山是長江、甬江、錢塘江三江入海的交匯區,2020年進出港船舶80萬艘次,一年的船舶污染物約20萬噸,東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刻不容緩。
“海洋污染物處置的最大難題在于產生在海上,利用處置在岸上,雖然海、陸處置各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但海陸交接環節則是‘空白地帶。”舟山市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坦言。
為填補這一上位法的“空白”,《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條例》應運而生,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是國內首部規范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對船舶污染物處置的海陸無縫對接做了創設性的制度規范,通過污染物轉移處置的聯單制度,填補了海、陸接收環節的監管盲區,形成港口船舶污染物全過程全鏈條閉環管理。”舟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要想打造國際一流的江海聯運綜合樞紐港,這部地方性法規必不可少,還可能會影響到國家各個口岸,起到一個示范引領作用。”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安全環境執行總監激動地說道。
說起舟山與“海”有關的創制性立法,還有一部法規不得不提,《舟山市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
舟山有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公里,它是舟山人賴以生存的“生計海”,也是我國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場所。然而,隨著海洋污染加重、捕撈強度過大,近海漁業資源持續枯竭,能經常釣到的魚類僅剩二三十種,“東海無魚”成了舟山之痛。
“再不保護,就沒什么可保護的了。”2015年初,在舟山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上,有委員提出:“舟山海域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應該立法保護這片海洋。”這是一個造福子孫后代的提議,一呼百應。當年12月,市人大常委會研究決定,正式將“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作為舟山市首部實體性地方立法項目。
2016年,經過60余場(次)調研、座談會、意見征求會,先后吸收了300余條意見建議后,《舟山市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終獲省人大常委會批準,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該條例作為全國首部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地方性法規,創設了海釣許可制、貝藻類捕撈許可制,不僅填補了國內島礁漁業資源保護的法律空白,更為海洋保護提供了“舟山范本”。
條例出臺后,舟山市相關部門立即出臺了海釣管理暫行辦法、貝藻類捕撈管理暫行辦法、海釣船舶標識管理暫行規定等配套制度,先后開展聯合執法1200余次,查處案件130余件,查獲漁獲物200余噸,讓漁業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做實決定權,助推國家海洋戰略落地
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
“通過!”大會主持人話音剛落,全場頓時響起持久的掌聲。2015年2月7日,舟山市六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積極實施國家戰略推進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的決定》。
2016年4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隨后,舟山市人大常委會專門研究部署、持續發力,為保障國家戰略發展提供法治支撐。
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它是中國唯一一個由陸域和海洋錨地組成的自由貿易園區,為舟山擴大開放創造了新機遇,也為舟山加快“二次創業”注入了新動力。
為全力助推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2019年2月18日,市七屆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合力加快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決定》,提出要加快建設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加快建設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加快建設國際石化基地,加快建設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范區,打造油商大會品牌。
如今,浙江自貿試驗區已滿“4周歲”,成績喜人: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舟山區域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61項,全國首創77項,全國復制推廣30項,全國首創率和復制推廣率均走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前列。浙江自貿試驗區已躋身國內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
近年來,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舟山市人大頻頻出手:多次赴甬嘉滬等地,圍繞助推甬舟一體化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發展求取真經;邀請在浙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視察自貿試驗區和綠色石化基地建設;專題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甬舟一體化發展情況的報告。
初心使然,使命在肩。舟山市人大常委會聚焦國家戰略落地開花,主動作為,做實人大決定權,打出監督“組合拳”,全力助推“舟山號”乘風破浪,駛向深藍。
落好“聯動子”,下活海島監督“一盤棋”
舟山群島地域分散,如何讓轄區內人大及其代表形成合力,下活海島監督“一盤棋”,舟山市人大常委會一直在工作推進中尋求破解之道。
多年實踐,舟山市人大常委會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構建聯動機制,緊扣海島難題“攥指成拳”,讓基層人大監督“生威發力”。
舟山是座海島城,最不缺水,也最缺水,尤其是一些偏遠海島,常年為沒水喝發愁。20世紀90年代開始,舟山市人大連續多年聯合縣(區)人大,組織各級人大代表圍繞抗旱救災、水利建設、大陸引水等內容開展專項視察、專題調研,足跡遍布本島大小水庫、海塘、水利設施,有力助推了舟山大陸引水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相繼建成,讓島城告別水荒。
2014年9月,市人大聯合各縣(區)成立“五水共治”專項評議工作調查組,圍繞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畜禽養殖場整治等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并組織開展了滿意度測評。
2018年4月,圍繞“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市人大聯合縣(區)人大開展城區河道治理情況專題調研,持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管網改造提升。
2020年、2021年,“防洪排澇工程建設”和“漁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項目連續兩年入選市區兩級民生實事項目,市區人大聯合組成督察組,共同推進實事項目落地起效。
…………
上下聯動,在舟山市人大歷史上由來已久,如今已成常態,監督內容包括海島教育資源均衡化、海島養老事業發展、海島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等眾多民生議題。
破除區域限制壁壘,下活海島監督“一盤棋”,除了用好上下聯動監督“殺手锏”,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場內外聯動,也是舟山市人大創新實踐的一項“監督利器”。
今年6月24日,市人大常委會舉行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專題詢問會,身居外島的市人大代表王佳佳,當時正是通過視頻連線實現了“現場詢問”。當天這場專題詢問,首次運用了舟山人大數字化改革的最新應用場景,場外收看直播的人大代表,不僅可即時登錄舟山數字人大平臺“隨手拍”上傳視頻、反映問題,還能實時提問相關部門,通過“云上詢問”共破難題。
執法檢查時通過手機APP“隨手拍”,電視網絡直播常委會會議,代表進直播間實時互動……近年來,舟山市人大常委會致力探索數字化人大監督的“海島經驗”,變島際間的“線下單一陣地”為“網上掌上融合”,將傳統的人大監督方式變成全天候、互動式、常態化的監督,不斷增強人大監督合力,提升人大監督成效。
激發活力,代表履職深耕海島“沃土”
舟山市現有五級人大代表2300多名,其中1700名代表分別居住在近百個大小島嶼上,他們受時空限制,不僅會議通知慢、領取資料不及時、問題反饋滯后,有些居住在懸水小島的代表,往返本島參加一次代表活動,甚至需要一個星期時間。
為了破除這些空間上的限制,舟山市人大常委會以海島雙聯系為紐帶,建成覆蓋各鄉鎮(街道)的36個實體代表聯絡站、36個網上代表聯絡站、213個聯絡室(點),讓代表聯系選民“零距離”。與此同時,各區縣還因地制宜地將代表聯絡站(點)設在居民家里、田間、船頭和漁業合作社,比如桃花島的民情聯絡室、蝦峙島的“船上流動聯絡分站”、岱東鎮的“抲魚人”代表民情接待室、秀山島的“民生小鋪”,一個個海島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如同一條條“民情通道”,在海島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釋放了大能量、發揮了大作用。
2019年,舟山市人大常委會又主動順應數字化浪潮,先行一步在全省構建起履職評價積分平臺、建議辦理跟蹤平臺、知情知政學習平臺、監督議事反饋平臺“四位一體”的代表履職應用系統,以“一網盡覽”“一網通辦”,有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代表掌上履職24小時“不打烊”。日前,這一代表履職應用系統再次迭代升級,新增和完善了代表履職時光軸、隨手拍隨口提、大會審議意見即交即辦等13個子欄目,開啟了代表“云端履職”新時代。
如今,指尖“云”履職已成為舟山市各級人大代表的履職常態,也成為舟山人大數字化改革發展新躍遷的一個縮影。據統計,舟山市代表履職網絡平臺已覆蓋全市2332名五級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