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施瓦布 何剛

嘉信理財創始人查爾斯·施瓦布。圖/ 受訪者提供
成立于50多年前的嘉信理財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在線券商,可以說,這家公司見證和推動了美國證券市場的成長,同時也見證了科技改變全球證券交易方式的歷史。
嘉信理財創始人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近期在中國出版了他的著作《投資:嘉信理財持續創新之道》,圍繞這本書和中美兩國證券市場,《巴倫周刊》中文版主編何剛與施瓦布先生進行了一場跨洋對話,以下為經過精簡和編輯的對話實錄。
何剛:首先,我想請您講講您的書的副標題“嘉信理財持續創新之道”,您能否簡單跟我們解釋一下嘉信理財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過去幾十年,如何改變了美國人的投資方式?
查爾斯·施瓦布:非常高興能一起聊聊,現在我在夏威夷,這是我目前能到達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您問到了我們企業的創立初衷和發展理念。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我一直使用的都是傳統華爾街(證券)經紀公司的服務,這當然是很多年——50年前——的事情了。我們也大概是50多年前創立的嘉信理財,當時我覺得如果能夠改變這種銷售模式,可能會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好處。
在嘉信理財出現之前,購買證券的環節中有銷售人員、客戶和公司。我們把中間的銷售環節給去除掉了,也就是說客戶可以直接和公司聯系,這樣的話可以消除銷售人員(與客戶之間)可能會產生的利益沖突,因為他們是以收取傭金的方式來獲得薪酬的。去除銷售環節后,公司可以直接為客戶提供交易服務。這也使得我們的傭金能夠遠遠低于華爾街的傳統水平。
后來美國政府決定調整傭金規則,幾百年來美國一直采用的是固定傭金制,后來采用了溢價傭金制,這讓嘉信理財這樣的公司就可以收取更低的傭金,其他的公司也模仿了我們的商業模式。在過去50年中,我們一直在降低傭金,從以前的100美元降到了50美元,現在是降為零傭金服務了。
何剛:您提到了傭金比率的問題,可能華爾街的其他老牌公司是非常痛恨嘉信理財的,因為你們推行了零傭金的模式。那么在零傭金的模式下你怎么樣來持續盈利?是不是整個行業最終都會采用零傭金的模式?
查爾斯·施瓦布:我們公司想要長期持續發展,就要不斷加大投資,提升業務能力,比如IT能力、電腦系統等等,同時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來吸引用戶。除此以外,我們還會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我們是一個多元化的公司,我們有銀行業務,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盈利來源。儲戶在我們這里存款,然后我們會去買一些國債等等,同時我們會保持比較高的資金流動性。
另外也有許多投資者在我們這里開戶,我們也會收取一定的管理費。我們的客戶可能會購買指數基金、ETF,也可能會使用我們其他的資產配置系統。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使用這些服務,但是我們收取的費用應該說還是比較低、比較合理的。所以總體而言,在過去50年中,我們公司盈利還是很不錯的。
何剛:回顧嘉信理財過去四五十年的發展歷程,您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幾個里程碑是什么?
查爾斯·施瓦布:過去40年里我們有很多發展里程碑。我講兩個對嘉信理財來說最重要的事件,一個是互聯網革命。以前我們是用電話相互交流,有的人可能是到我們的公司柜臺,但大多數的交易是通過電話來完成的。后來出現了新的科技,就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英特網開始出現。我們一直引領著技術的革新,也是最早使用新科技來開展業務、服務客戶的金融公司。我們很快就建立網站,提升我們的網絡能力,直接和客戶通過網絡進行溝通。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如果詳細看每一個發展階段中我們實現的這些成就,我們是很有創新性的,比如說我們建立了共同基金的市場,你可以通過我們購買任何的基金產品,在零傭金的條件下來購買我們的任何基金,就像一個超級市場一樣。
后來我們建立了一些針對獨立投資顧問的托管服務。有些投資者會雇傭這些獨立投資顧問,向他們推薦一些共同基金,這些服務不用支付傭金,但是每年會有一個年費。而這些獨立投資顧問會使用嘉信理財的平臺做托管,比如說有些Vanguard的基金可以通過我們嘉信理財的平臺進行購買。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革新,就是共同基金市場平臺。
另外一個重要事件是我們在大約十二三年前建立了自己的銀行,讓顧客可以便捷地存儲資金,并且可以免費從ATM機取款。當時ATM在全球用得非常多,你不需要攜帶現金,你到了任何國家,都可以直接去ATM機上取錢。
這些都是我們過去所做的一些創新性的業務革新。在過去40年里,嘉信理財這樣的創新是非常多的。歸根結底,我們關注客戶的需求。華爾街總是希望能夠從客戶身上賺錢,但我們持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希望客戶能夠更加滿意,感受到更多開心和快樂。
何剛:根據您的介紹,美國一開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后來才有了散戶投資者進入市場,更多的人開始做自己的投資決策。這種變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為)現在更多的散戶投資者愿意自己投資,而不是把錢交給機構投資者來代為投資?
查爾斯·施瓦布:您其實提到的是“金融素養”這個問題。中國確實創造了經濟奇跡,但是現在很多學校的金融素養課程還是很少,其實在美國也不多。從全球來看,金融素養的教育都不發達,很多人其實需要我們幫助,讓他們能夠獲得一些投資知識。
在美國,很多人要面臨退休,每天有10萬人進入到退休階段。二戰之后的嬰兒潮一代人也將慢慢進入晚年生活。在退休之后,投資回報將取代工作收入,成為他們的經濟來源。當然政府會提供社保,但還不夠。所以要讓家長負起責任來,從小教育子女養成投資的習慣,具有一些金融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