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畢業后,我離開了熟悉的新疆,來到陌生的鄭州工作。離開家的那一天,拖著沉甸甸的行李箱踏上離別的列車,家與遠方的分界線就是那塊維漢雙譯的站牌。車廂外的世界從荒原,戈壁,沒有樹,沒有道路,沒有車轍,當然更沒有人,蔓延開來的黃色大地偶有起伏,遍布著細碎的石頭,石頭縫里探出一團團不知名的黃綠色植物,然后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縱橫交錯的公路鐵路。最后,我來到了人口眾多的中原腹地——鄭州。
如果你沒來過烏魯木齊,你也不會知道這里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城市,一個有著370萬人口的二線都市,是祖國的西大門,一個生機勃勃現代化的都市。如果你沒來過鄭州,你也不會知道這里是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作為一個新疆人,雖然可以借助網絡實現與家人情感上的聯系,但吃不到正宗的新疆美食,真是令人無奈。本想說在這里的生活一切都好,可自己的“新疆胃”不同意。除了接受來自遠方親人的投喂之外,我只能自己外出覓食。在新疆,滿大街都是某某拌面王或某某抓飯王,可到了內地想找一家地道的新疆飯館真的很難。在新疆,看著東八區的時鐘,過著東六區的生活,兩個小時的“距離”,和親戚朋友在時間溝通上十分糾結。我說早上七點的鄭州,他們說凌晨七點的烏魯木齊,我說晚上八點,他們說下午八點。在鄭州,晚上八點太陽已經落山了,而在新疆,晚上十點天還亮著呢!
離開生活了20多年的新疆,我來到陌生的鄭州,有很多地方需要適應。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前方的路會有曲折,但也充滿希望。來到鄭州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但在單位學到的東西令我受益匪淺,相信未來的日子會更加美好。(作者單位:河南省資源環境調查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