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寶
作為一個慈善系統之外的人,我退居二線有幸被借調到淮安區慈善總會財務部工作,干了一年多慈善義工下來,感動感觸良多。
其間所經歷的人和事,與我想象中“小而閑”的社會團體單位,有相同,更有不同,疏懶如我,都有了“作文以記之”的沖動。
就事來說,盡管日常工作中也有不少尋常小事,但確確實實更多的都是關乎民生應急、救急的大事,一樁樁,一件件,參與其中,與有榮焉。就人而言,雖然我有心理預期,能到區慈善總會的大多都是比較優秀、人中龍鳳,大多是機關退下來的老領導、老前輩、老革命,但實際接觸以后,這些慈善人的點點滴滴,還是刷新了我對機關老干部的認知。有一次月末例會剛結束,在走廊碰見一位身材中等、資歷閱歷較深搞宣傳的領導,他知道我是剛來的同事,就隨意聊了聊,問我月末為什么不出去走一走,然后就娓娓道來,給我介紹淮安區歷史名勝。他和我說起了歷史名城淮安區的各種景點來龍去脈,有些知識點我是聞所未聞,可他說起每家景區歷史和特點來,卻如數家珍,簡直把我震驚了。后來了解到,這是一位干了十多年報社總編,知識比較淵博。在區慈善總會我一般輕易不問對方的閱歷、資歷及社會背景和對方談古論今,因為這只會讓我生“老大徒傷悲”之嘆,后悔當年為啥不好好讀書。
工作期間,接觸最多的是區慈善總會一把手王國權會長和分管我們的鮑三貴秘書長兼財務部主任。找王會長匯報工作有時不太容易,需要預約和見縫插針。王會長經常苦口婆心地要求我們下屬和年輕同志要多學習慈善業務,并將所有工作努力干到極致。更讓我們感到汗顏的是,他對慈善業務“鉆”和“專”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這些具體經辦的人。我對善款收入、支出、救助、監督、績效管理以及財產保值增值這些數據和規定要求算是比較熟悉的,但每每討論起來,我總能聽到他說出我未曾領悟的見解。
王會長告誡我們,搞慈善捐贈活動不能只盯著區內那幾個大企業、大公司,而更要把慈善業務活動向大都市、發達一線城市等國內外延伸,取得初步成效。按照“有人做事、有錢辦事、有辦公場所、有制度保障、有志愿者隊伍、有檔案資料”等“六有”的要求,在鎮街道、機關事業及企業建立了基層慈善組織,并將觸角伸向區外,在河北省秦皇島建立了第一家省外慈善分會,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一線大都市慈善分會,近期貴州、重慶等省外慈善分會也即將掛牌。目前全區共計設立各類慈善組織381個,其中:鎮街道慈善分會17個,村居慈善工作站348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慈善分會16個。慈善組織網絡覆蓋100%。此外還創造性設立“慈善冠名基金”12個,本金達2300萬元。
同時,要求對慈善法規制度建設不能只盯著那幾個現行的要求框框,而更應該深入學習發達地區以及國內外慈善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為了取得真經,他會自己親力親為去學習借鑒兄弟地區先進經驗做法和好的規章制度。我經手的一些制度辦法和文稿材料,自認為嘔心瀝血、精雕細琢,可一到王會長那里,他總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中的問題和不足。“邏輯不對”“太文縐縐了”,這是他常對我念叨的話。有些時候,從結構到文字,稿子幾乎被他全盤推翻了,但我還是打心眼里很佩服。
對我們的簽報,他從不簡單圈閱,特別是對一些制度辦法,他會靜下心來,和我們一起,一遍又一遍地過。一些重要的制度辦法和文稿從起草到出臺,大家在他的辦公室進行逐條研究不下七八次。有時從窗外陽光明媚直到夜闌人靜,不過完一遍就停不下來,晚飯推遲吃,這樣的場景,我見過好多次。
對鮑秘書長,我喜歡和大家一樣叫他三哥,雖然我自己老大不小了,但這聲三哥代表著我對他親切中的一份尊敬。
“頭腦聰明智商高”,這是我對鮑秘書長的第一印象。接觸多了,更深切地體會到,鮑秘書長的聰明是實至名歸的。他的腦子轉得飛快,看文稿幾乎一目十行,卻總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他修改稿子,有時候寥寥數筆,化腐朽為神奇,讓人擊節贊嘆。在布置我寫一些重要的文稿時,從框架結構、語言風格到一些重要表述,他一一道來、語速較快清晰又邏輯嚴謹,常常讓我有跟不上的感覺。以身作則,敬業自律,這是我對鮑秘書長的第二印象。有次為了趕一個重要文稿,鮑秘書長和我們一起連續加班加點,放棄節假休息,親自修改、親自定稿。
財務部的程慧玲總賬會計,同事們都親切地叫她程姐,我一個小老頭,不好意思這樣叫她。程慧玲總賬用行動詮釋了她的大姐風范,她在慈善財務會計業務辦理上是我們這個財務部的主心骨,在忠于職守、嚴于律己和嚴格把關以及熱愛生活方面是大家的榜樣。她負責慈善收支業務統計,救助資金發放,記賬、算賬、報賬等,可謂“手握大權”。觀察一段時間后,我不禁暗暗敬佩領導的選人用人眼光。程慧玲總賬“手中有劍、心中無劍”,不把權力當權力。她總是把事情擺到桌面上,不“看人下菜碟兒”。前來辦事的人即使被她拒絕了,也一個個心平氣和,總是讓人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她的所作所為,使我對依法行政、依章辦事有了新的感悟。
財務部現金會計劉紅霞,一和人說話偶爾還紅霞滿面的嬌羞,工作上卻絲毫不怯場。每天來得早,走得晚,靜靜地工作,默默地付出。扎實的財務知識和業務功底,廣闊的視野,良好的領悟力和執行力,剛從區社保中心大廳調過來的她,很快就無縫銜接地融入了新崗位。和她工作,我感到無比愉快。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她從不面露難色,與她溝通工作總是一點就通,她負責的事情,每一件都讓人省心和放心。
還有許許多多的慈善人,雖然接觸不多,卻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辦公室的宋舜同主任,用最樸素的大白話和讓人會心一笑的比喻,闡釋艱深繁復的問題,再加上他極富睿智的幽默,他的講話是單位里一道美麗的風景。并且他在法律上為我們的法規制度把關且不說,就連我們提供的一些文稿,經他裁剪潤色后,往往就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淮安區慈善總會確實藏龍臥虎,他們一個個閱歷豐富、資歷深厚、素質優異卻又低調謙和。這樣一群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和能力的人,拿著不超出常人的報酬,以超出常人的熱忱和自律,干著超出常人負荷和想象的慈善工作。他們每個人做事都認真細致,尤其是對各種慈善業務高質量的要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不求最好,但必須追求更好。雖然我私下里調侃這是讓一眾精英窮經皓首的“內卷”,但內心里其實充滿了十分敬佩。
多少個寒冷的冬夜,我走在東長街北首,不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抬頭一望,區慈善總會辦公大樓有時會有加班工作人員。我自己的工作單位是淮安區一個機關事務性單位,有著做不完的業務,在加班加點上我也算見過一些世面。來區慈善總會工作一年多,朝八晚七的常態讓我體會到,我在區財政局分管范圍內的工作相對還是比較幸福舒服的。
一年多來,這里一群做大事而非做大官、賺大錢的人,震撼了我,感動了我。雖然每天只是“兩點一線”,但這一年多是我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段軌跡。謝謝這些慈善人,特別是慈善總會退休不退崗、退職不褪色各位領導和財務部的每一位同事,我無法用文字一一表達對你們的敬意,謹在此謝謝你們在工作和生活上對我的關心,更謝謝你們從不同側面教會我進一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