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何昌義老人今年已78歲了,他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上黨鎮其一村黨支書的工作崗位上干了整整14年,于2002年又踏上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崗位,至今也有19個年頭了。令何昌義感到欣慰的是,在他的倡導及組織下,村里的一群退離工作崗位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的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們,組建起了留守兒童校外輔導站。在這群老人們的精心打造和呵護下,如今這個輔導站成了全區乃至鎮江市的“示范校外輔導站”。
其一村地處蘇南茅山革命老區,經濟相對薄弱,兩個自然村共452戶、1500多口人。2002年,全村在外務工人員572人,其中夫妻雙雙外出256人,留守兒童58人,占適齡兒童80%。當看到這些父母不在身邊跟著祖輩或是親友生活的孩子,放學后不做作業、打架鬧事、玩火戲水,甚至偷盜惹事等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和監護缺失帶來的各方面問題,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務工也憂心忡忡。何昌義心里十分著急,他和村干部及幾位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商量,打算建立留守兒童校外輔導站,發揮余熱,對村里的留守兒童進行校外教育管理。他的想法得到了上級關工委和村“兩委”的支持。
2008年,村委會出資為輔導站租賃了兩間計50平方米的民房,并從鎮江技工學校找來45套舊課桌凳。何昌義發動老同志中的能人,將舊課桌凳進行修理、重新刷漆,使其煥然一新,并修繕粉刷房屋,其一村留守兒童校外輔導站正式成立,從此孩子們有了自己的“家”,學生們親切地稱之為“愛心小屋”。
隨著留守兒童的增多,現有的兩間民房越來越不適應需求。為此,何昌義于2011年籌資50多萬元,建成了600多平方米的獨門獨院的校外輔導站。目前,輔導站內不僅設施齊全,有圖書5000冊,電腦10臺,各種文體器材十幾種,40套腰鼓和60套演出服裝,還有籃球場、健身園、乒乓活動場等3000多平米的室外場地;而且建立了一支由16名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組成的穩定的、高素質的校外輔導員隊伍,其中老教師11名,輪流為孩子們進行文化知識、思想道德、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輔導教育,做好家庭、學校、孩子三者間的協調交流工作,并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為老區的留守兒童打造了全市一流的校外輔導站、孩子們的健康樂園。
2009年,其一村輔導站與江蘇大學流體中心結對共建,江蘇大學每月兩次派大學生到輔導站,給孩子們進行道德、法制知識的科普,以及英語口語訓練等輔導,開展“關愛自然、義務植樹”活動,暑寒假期也不間斷。與此同時,他們還先后與江蘇科技大學、鎮江高等專科學校、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多所高校合作,使輔導站活力大增。
在何昌義的帶領下,輔導站注重老區紅色資源教育。以革命烈士何其一命名的其一村,有著豐厚的紅色資源,村旁的烈士陵園內27位烈士,有8位是本村人。每年清明節前,輔導站均組織孩子們掃墓,請烈士何其一的弟弟何其豪講述烈士抗日故事,將本村8位烈士的革命斗爭故事編印成冊發給孩子們學習,還用故事會、演講比賽等形式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孩子們在紅色村莊中健康成長。
在何昌義的倡導下,輔導站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開展親情互動。孩子們長年見不著父母的面,難免感情疏遠。輔導站除了經常組織孩子們開展視頻與父母通話、定期給爸爸媽媽寫信,還利用端午、中秋、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和孩子們一起包粽子、吃月餅、煮元宵、扎花燈,給孩子們家的溫馨。同時,在“五一”、國慶、元旦等節點,讓孩子們給爸爸媽媽送一張賀卡、發一條短信、打一次電話,問候爸媽的辛勞,感恩爸媽的養育。
何昌義對其一村的留守兒童除了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教育外,還在經濟、物質、生活上給予體貼和照顧。2008年的一場大雪阻隔了交通,很多在外打工的家長不能回來過年,何昌義和校外輔導員們就將留守兒童集中起來,吃年夜飯、看春晚,陪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溫暖的春節。
其一村里有個叫楊紅葉的小女孩,小學三年級時爸爸外出打工,媽媽離家出走,她和奶奶相依為命。六年級時奶奶患了胃癌,她邊上學邊照顧奶奶,一年后奶奶病逝,破舊漏雨的屋子里小紅葉孤苦伶仃。為了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何昌義向村委會反映,到慈善總會求助,向社會各界募捐,并自掏腰包3萬元親自為小紅葉操辦建房,添置生活用品,給了孩子一個安定的家。楊紅葉學習很刻苦,后來考上了重點高中。據了解,近年來何昌義資助村貧困留守兒童達25人次。如今,全村十幾名貧困生,沒有一個因貧而失學輟學。
新冠疫情發生后,何昌義又將心血傾注在留守兒童身上,他除了積極配合其一村做好疫情防控及宣傳工作,指導村里孩子們做好自我防護,自覺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堅持在抗疫第一線;還將父母外出打工春節期間無法返鄉的一些留守兒童們集中起來,統一管護,隨時觀察他們健康狀況,將愛心灑向村里每一個孩子。
輔導站成立13年來,孩子換了一茬又一茬,在輔導站接受過輔導教育的孩子多達400余人,個個健康成長,不少孩子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有的還考上名牌大學,有的成為“崗位能手”。村里實現了連續19年青少年零犯罪和零課外意外事故記錄,孩子們的家長在外務工也十分安心。
何昌義老人的無私奉獻,贏得了其一村廣大干部群眾的尊重和愛戴,也贏得了社會的充分肯定和贊譽。其一村留守兒童校外輔導站多次被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文明辦、關工委授予“優秀校外教育輔導站”“鎮江大愛之星群體”等榮譽稱號,何昌義也受到“江蘇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百家孝星”“鎮江市優秀群眾文化輔導員”“鎮江市慈善獎”“最具愛心行動楷模”“和諧之星”等幾十個榮譽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