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行業異質性的國家質量標準對我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影響研究

2021-10-02 19:01:25李優樹張坤杜雨霈
宏觀質量研究 2021年5期

李優樹 張坤 杜雨霈

摘 要:基于全球價值鏈治理的質量慣例理論框架,通過將中間品投入引入生產函數,分析得出國家質量標準通過知識溢出效應和中間品效應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利用WIOD(2016年版)數據庫進行實證檢驗,發現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數量的增加有利于該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推薦性國家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作用不顯著,但推薦性國家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補充,可以提高強制性國家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作用的顯著性水平。行業異質性分析分別從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主導行業、要素密集程度和市場集中度三個維度進行,發現經濟發展后期行業、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和競爭性行業質量標準制定對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作用更強。因此,積極完善國家質量標準體系,推動質量標準在技術成熟度高、競爭充分行業的應用,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

關鍵詞:質量標準;全球價值鏈治理;全球價值鏈地位;行業異質性

一、引言

自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一方面發起對中國的三輪關稅戰;另一方面,圍繞5G標準之爭,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進行打壓。發達國家越來越將質量標準這一重要的非關稅壁壘作為推動制造業回流,推進工業4.0,維持本國在制造業領域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標準競爭早已成為產品競爭、產業競爭,乃至國家競爭的重要戰略支點(劉淑春和林漢川,2020)。盡管出口目的地國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會倒逼我國出口產品質量提升(趙文霞和劉洪愧,2020),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可以正向激勵企業的出口行為,進而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程虹等,2017),但也可能是由于企業具有較高的全要素生產率,從而具備采用國際標準,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質量標準具有顯著的經濟效應和貿易效應,Swann(1996)和Blind(2000)分別對英國和德國的標準數量和貿易額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標準數量的增加能促進本國進出口貿易額增長;Mangelsdorf(2012)認為中國國家標準,尤其是國家強制標準對出口貿易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隨著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國際貿易、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共同促成了基于國際垂直分工的全球產業鏈革命,表現為工業制成品的生產工序不斷細化,中間品貿易飛速發展,中間品跨越多個國界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王直等,2015)。傳統的以最終產品進行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方式,演變為以處于領導地位的跨國公司為主導,將產品生產鏈條細化為若干工序和環節,并以最優化原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布局(曹明福等,2005)。隨著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全球分工體系由產業間分工向產業內分工轉變,國際貿易也由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和產品內貿易轉變,對國際貿易和全球產業分工布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WTO在2019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中將全球價值鏈視作研究單個經濟體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外,分析全球經濟的另一重要視角。

有關質量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影響政策的應用,早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徐工集團時就指出,瞄準國際標準提高發展水平,促進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加強質量管理,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和標準,提高產品質量”,“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逐步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形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要素資源、布局市場網絡的能力”。但理論界對質量標準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之間的作用機制及實證研究并不多,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重大變革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我國以自然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嵌入全球價值鏈,在激烈的競爭中只能獲得有限利潤,難以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面臨“低端鎖定”風險,而處于價值鏈高端的發達國家則可以憑借 “先發優勢”,通過質量標準進一步強化這種“低端鎖定”效應。因而,以更加主動的姿態,通過國家標準提高中間投入品和最終品質量,提高產品增加值率,推動我國制造業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全球價值鏈最早可追溯到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中提到的價值鏈,提出企業的生產活動由一系列功能各異且相互聯系的生產環節構成,包括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環節共同構成企業的價值鏈。Gereffi(1991)將價值鏈發展為全球商品鏈(Global Commodity Chain),跨國公司一方面為降低生產成本在全球范圍按照比較優勢分配生產環節,另一方面為滿足最終產品質量要求強化對各生產環節的整合和控制,并最終在2001年將全球商品鏈發展成為全球價值鏈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簡稱GVC),更加強調各生產環節在價值增值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特征。當前有關全球價值鏈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中國家如何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二是全球價值鏈的治理問題。

(一)全球價值鏈地位測算和提升路徑

在有關全球價值鏈地位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對價值鏈地位的測算、影響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因素和向價值鏈上游攀升的路徑。Hummers(2001)最早將中間品增加值引入國際分工,提出“垂直專業化率”這一指標來衡量一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即某行業進口中間品在該行業出口額中所占的比重,該比率越高表明進口中間品在出口額中所占份額越大,在全球價值鏈中所處位置越低。Koopman等認為該方法只適用于部分情況,會嚴重低估部分以出口加工為主要貿易方式的國家的全球價值鏈地位,并在2010年提出著名的KPMM法,對總量貿易進行分解,計算出全球價值鏈地位和全球價值鏈參與度,Wang(2013)又進一步將Koopman的計算模型從單一部門擴展至多部門。此后國內學者利用Koopman的測算方法對我國全球價值鏈地位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湯碧(2012)采用Hummers的方法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出口技術復雜度進行測算,認為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呈不斷提高態勢,但總體出口仍然以加工貿易為主,技術含量不高。尹彥罡和李曉華(2015)認為Koopman的測算方法對中國制造業分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測算效果較好,對制造業整體價值鏈地位的測算較差,并認為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同時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從高端和更低成本國家從低端的雙重壓力。王厚雙等(2015)則測算了1995-2009年我國服務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得出我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經歷了先下降后上升的過程,但當前我國服務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肖宇等(2019)利用全球投入產出表匹配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和海關數據庫,測算我國制造業企業的出口上游度和進口下游度,結果表明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更多采用加工再出口的貿易模式,因而在價值鏈中位置不高。綜合以上學者觀點可以發現,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外向型經濟不斷發展,不管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均不斷提升,但總體位置依然偏低,面臨低端鎖定風險。

至于如何提升本國產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路徑上,國內外學者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Humphrey(2002)從微觀企業的角度指出價值鏈升級沿著產品、流程、性能和部門四個層次遞進。Helpman(2008)指出一個國家或地區引導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主要動力來自制度與法律質量、自然要素稟賦、研發與技術進步。國內學者主要從我國參與國際貿易和提升我國產業或企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出發,闡釋影響我國產業或企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的影響因素。馬述忠等(2017)將加工貿易區分為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兩種方式,通過實證得出進料加工具有更高的生產率,更容易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同時指出改善企業融資約束更有利于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盛斌和景光正(2019)從金融結構的視角,指出一國金融結構改善可從人力資本和研發創新激勵兩個方面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并進一步指出契約環境的改善能強化金融結構的這種提升作用。耿曄強(2019)認為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和研發強度的增加能提升我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其作用路徑是科技成果轉化,因而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作用更明顯。楊仁發和劉勤偉(2018)則認為生產性服務業的投入從融資能力和技術創新兩個方面提升制造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而且高技術行業相比中低技術行業更容易受到來自生產性服務投入的促進作用,但是與其他學者研究不同的是,楊仁發認為人力資本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作用不顯著。許家云和徐瑩瑩(2019)認為政府補貼通過創新研發激勵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進一步的異質性分析表明,純一般貿易企業比純加工貿易企業和混合貿易企業的提升作用更明顯,而民營企業比國有和外資企業提升作用更明顯。張鵬楊(2019)通過出口加工區設立的準自然實驗實證分析得出出口加工區的主導產業政策對該產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有負面作用,對國有企業和重工業企業的負面作用尤為明顯,對本身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則負面作用較低。通過對以上學者文獻的回顧不難發現,要想擺脫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困局,應改變通過廉價要素資源和出口補貼這種貿易模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同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地位。

(二)全球價值鏈治理中的質量標準

從上述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測算和影響因素文獻的梳理中可以發現,有關質量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影響的研究不多,主要從全球價值鏈治理角度闡釋質量標準在全球價值鏈治理中的作用。全球價值鏈治理是一個通過說明什么時間、按照什么價格、交付以什么生產方式生產的、多少數量的什么產品,從而實現對整個鏈條的控制過程。當前全球價值鏈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價值鏈中各類參與主體之間的組織結構及權力分配,在國際垂直分工不斷深化,價值鏈上各參與主體分工不斷細化的情況下,如何協調各參與者之間的利益關系,這種協調就是全球價值鏈治理。全球價值鏈具有不同的治理模式,Gereffi(1999)根據驅動力來源分為生產者驅動型和購買者驅動型;Humphrey和Schmitz(2002)根據交易費用和企業網絡理論,依據領先公司對價值鏈的控制程度不同,可分為市場型、網絡型、準科層型、科層型四種。在這些治理模式中,都涉及到通過質量慣例或質量標準來治理價值鏈,如Gereffi(1994)在購買者驅動模式中,認為價值鏈中“主導企業”如何定義和管理“質量”并沿著確定的鏈條進行職能分工和進入壁壘,從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質量經濟學理論表明,消費者和其他參與者一起,是制定產品質量認證方式的推動者,在價值鏈管理中也是如此。其中Kaplinsky和Morris(2002)提出的立法治理,指通過制定參與GVC所需要的條件和規則,這些規則主要包括國際標準,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一系列標準;地區標準,主要是包含產地信息的地理標志產品;企業標準,涉及跨國公司的全球范圍協調生產流程和工藝。通過這些規則和條件,規范價值鏈上各參與企業交付產品所應達到的基本規格。程虹、劉蕓(2017)在法制秩序和競爭秩序之外提出標準秩序,并認為標準秩序是市場主體自發作用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強制約束力,且能降低交易成本。

質量標準是向客戶或最終消費者傳達有關產品技術規格、健康與環境安全標準或產品在生產或采購過程中的有關信息。標準按其適用范圍可以分為公司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以及全球標準。隨著質量慣例和質量標準的發展,全球價值鏈上的企業越來越關注生產和工藝方法,而不是產品本身(Giovannucci and Reardon,2000),質量慣例也可以視作同一價值鏈上不同環節參與者之間的競合問題,每個參與者只能部分地獲取和控制有關產品生產過程和工藝方法方面的信息,價值鏈中的主導者或治理者根據獲取的質量方面的信息來決定特定價值鏈環節的協調形式。因此,質量問題是理解“主導”企業在價值鏈上形成職能分工和進入壁壘的核心。在交易成本理論中,經濟主體對質量有一個事先確定的、“客觀”的、不受其他行為主體變化的概念,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將慣例定義為對他人行為的相互期望體系(Salais,1989),它既是行動指南,也是經濟主體的行為是否合乎要求的集體準則。此后,Salais和Storper(1992)將質量慣例引入工業生產領域,并與技術、市場、資源慣例等結合,認為在工業協調中,質量的不確定性通過一個外部締約方的行動而得到解決,該締約方通過儀器測試、檢驗和認證確定了共同標準。國內學者程章新(2006)在相似的研究框架下得出,價值鏈主導企業要增強對價值鏈的治理能力,首先應將包含產品質量的信息傳遞給價值鏈上的所有參與企業,也可以通過將日趨復雜的產品質量的內容標準化,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向社會公示,或獲得第三方認證。在出口產品質量與全球價值鏈的關系方面,高靜等(2019)從全球價值鏈嵌入的角度出發,認為全球價值鏈嵌入會提高中國企業出口的產品質量,但過度嵌入又會降低出口質量,價值鏈嵌入程度與出口產品質量之間呈現“倒U”形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與世界主要經濟體聯系不斷增強,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全球價值鏈地位仍然偏低,制造業行業應發揮門類齊全的優勢,通過國家標準的制定,強化對制造業價值鏈的治理,并逐步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提升制造業行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有鑒于此,本文將質量標準用在全球價值鏈治理,進而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影響作為研究方向。與現有文獻相比,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為:(1)現有文獻以價值鏈中的質量慣例這一市場行為探討價值鏈治理,進而提升價值鏈地位,本文試圖構建國家強制標準對我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的作用,這又不同于所謂的“立法型”價值鏈治理模式,因為即便如ISO這樣的標準體系,也是企業自主認證的;(2)過往的文獻大多從規范的角度,提出質量標準或質量慣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影響,本文則梳理了我國2000年至2014年間頒布實施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和國家推薦性標準,并對我國價值鏈地位進行實證分析,從實證的角度探討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對我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影響。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全球價值鏈有別于傳統的貿易模式在于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依照“要素分工”在“多國制造”,在這個過程中呈現出中間品生產切片化(主要針對制造業)和任務分割模塊化(針對服務業)的特征,由此引發中間品或中間模塊在全球范圍跨境流通量激增(盛斌,2020)。針對全球價值鏈的治理包括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兩種方式,其中發展中國家企業在參與全球價值鏈過程中,接受價值鏈主導企業以“市場型”方式的治理,會出現企業不看整體產品,只關注本環節的生產,終將被“低端鎖定”。另一方面,以國家質量標準為代表的“行政型”治理模式,將有利于市場機制不成熟、企業國際競爭力低下的發展中國家逐步形成小規模技術優勢,逐步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其內在機理主要通過知識擴散效應和中間品替代效應。

(一)質量標準的知識擴散效應

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將產品的生產網絡按照比較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布局,這種“片段化”特征使得發展中國家企業在本國不具備完整產業鏈的情況下,能通過僅參與價值鏈中某一個或幾個環節的生產獲得利潤,從而降低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門檻。只是這種低門檻的參與往往只能“被分配”到低附加值的下游環節,甚至是“被動參與”的結果,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持續時間較短(王杰等,2019),最終將面臨“低端鎖定”困境。質量標準的制定將包含產品生產工藝方面的知識在本國行業內進行傳播和擴散,這種關于“生產的知識”的擴散可以達到與“技術外溢”相同的效果,提高企業模仿創新的能力;同時,根據小規模技術理論,隨著某國參與該環節生產的企業數量的增多,生產能力的積累,可以發揮特殊的規模優勢,當價值鏈中該環節的生產集中于該國時,則整個價值鏈又會對該國產生暫時依賴,這就為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創造了條件。

(二)質量標準的中間品替代效應

已有研究表明,中間品質量的提升可以顯著提升企業生產率(眭強和馮亞芳,2020),并提高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施炳展和曾祥菲,2015),而一國要擺脫“低端鎖定”風險,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逐步減少上游環節中間品進口,采用國產替代中間品。通過引入質量標準,可以提高本國中間投入品對進口中間投入品的替代能力,對中間品生產企業來說,一方面,可以降低與下游最終產品生產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為最終產品生產企業提供中間品質量的穩定預期,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同時,將中間品在質量、規格方面進行標準化,提高產品的兼容性,從而可以充分發揮規模經濟優勢,也便于中間品生產企業的技術開發和轉移。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質量標準的制定有利于產品工藝質量方面的信息在行業擴散,并形成溢出效應,同時還可以實現國產中間品對進口中間品的替代,從而向價值鏈上游滲透,提高本國企業或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從而提出假說1。

假說1:行業國家質量標準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該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

借鑒Kee and Tang(2016)的做法將中間品引入Cobb-Douglas方程,假定典型企業i的生產函數為

Yi,t=φi,tKαi,tLβi,tMγi,t(1)

其中,Yi,t為企業i在t年的產出;φi,t為企業生產率;K和L分別表示資本和勞動,M表示中間品投入,它們的價格分別為rt、wt和PMt;α、β、γ分別表示資本存量、勞動數量和中間投入品數量的產出彈性系數,并且α+β+γ=1。

進一步假設MDi,t和MIi,t分別表示企業i在t年本國中間品投入總量和進口中間品投入總量,對應的價格分別為PDt和PIt,引入常替代彈性(CES)函數,則

MDi,t=∑vDivi=1(mDvi)ρ-1ρρρ-1(2)

MIi,t=∑vIivi=1(mIvi)ρ-1ρρρ-1(3)

其中,ρ>1表示任意兩種本國中間品或外國中間品的替代彈性,進而

PMt=(PDt)1-σ+(PIt)1-σ11-σ(4)

令σ=1ρ-1表示本國中間品與進口中間品的替代彈性,由于制定行業質量標準,可以降低中間品生產環節的交易成本,增強本國中間品替代性對進口中間品的替代比例,從而使得σ增大,由CES函數的單調性可知,σ增大又會使得PMt降低,進而企業收益增加;反之PMt會升高。因而,國家制定并出臺質量標準后,企業有充分的動機采用質量標準進行中間品生產,因為這將有利于企業利潤率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客觀上實現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另一方面,由公式(4)可知,市場充分競爭越充分,則σ的取值越大,中間品價格PMt就會越低,因此提出假說2。

假說2:市場競爭充分的行業,國家質量標準的制定對該行業全球價值鏈的提升作用越大。

Gereffi(2005)提出決定價值鏈治理模式的三個主要因素:交易復雜性、信息標準化和供應商能力,并根據三種因素程度的高低,將全球價值鏈分為:市場型、模塊型、關系型、從屬性、等級性。由于產品生產和供求的差異,對于低交易復雜度、高交易標準化和高供應端能力的市場型價值鏈來說,提高質量可以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攀升,但是對于垂直一體化,即具有高交易復雜度、低交易標準化和低供應能力中的企業,其質量標準并非出于提高自身競爭力,獲得更大競爭優勢的需求,往往是價值鏈上主導企業的一種強制要求,因而對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攀升不會有明顯效果。因此,對于市場型價值鏈行業來說,質量標準有利于在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攀升,而對于非市場型價值鏈行業來說,則地位攀升不明顯。

由于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國際生產分割為若干環節,出現所謂的產品內分工,中間品質量標準可以直接提高中間品產品質量,而最終品質量的提升也要通過中間品質量提升實現,至少不應降低中間投入品質量,因而不管是中間品質量標準還是最終品質量標準都對中間品質量有提升作用。

四、模型設定、數據來源與數據處理

(一)全球價值鏈地位的計算

為了對上述假說進行實證檢驗,首先計算全球價值鏈地位。借鑒Koopman等(2010)將一國對外貿易總額按照出口來源和重復計算部分分解成各種增加值來構建全球價值鏈地位(GVC-position)指數的方法,由于一國產業在參與全球價值鏈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大量進口中間品,另一方面也將中間品出口給他國使用,因此將一國出口增加值分解為國內增加值部分和國外增加值部分,用某產業國內增加值部分減掉國外增加值部分,得到該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Koopman等(2010)認為若一國某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的上游環節,如研發、設計、品牌等,就會向下游生產加工環節國家出口中間品,國內增加值部分相應較高,而下游生產加工環節國家主要利用其他國家的增加值,在計算中應當減去,一國國內增加值減國外增加值后剩余越多,表明該國越處于全球價值鏈上游環節,全球價值鏈地位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GVC_Positioncj=ln1+IVcjEcj-ln 1+FVcjEcj(5)

其中,GVC_Positioncj表示c國j產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Ecj表示c國j產業出口總值,IVcj表示c國j產業出口的國內增加值,FVcj表示c國j產業出口最終產品中包含的外國增加值,IVcjEcj表示前向參與度,數值越大表示越靠近價值鏈上游,FVcjEcj表示后向參與度,數值越大表示越靠近價值鏈下游。此外,Koopman還將IVcjEcj+FVcjEcj表示為全球價值鏈參與度,數值越高表明該國與價值鏈其他環節國家中間品貿易流量越大。我國制造業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測算結果如表1所示。

(二)計量模型設定

由公式(5)可知,一國某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除該行業出口總值外,還受一國該行業出口中間產品的國內增加值,以及出口最終品包含的國外增加值影響,若一國某行業出口產品中包含的本國中間品增加值越高,進口中間品增加值越低,則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越高。公式(1)描述了中間品投入與一國產出之間的關系,同時,在經典宏觀經濟模型中一國產出水平也受資本存量水平和就業量影響。因而在設計計量模型中,除考慮核心解釋變量國家強制標準數和國家推薦標準數,還應控制該行業當年資本存量水平、總就業水平以及中間投入品數量。綜上分析,計量模型設計如下:

LnGVC_Pj,t=β0+β1S_STDj,t-1+β2Q_STDj,t+β3Zj,t+μj+νt+εj,t(6)

其中,GVC_Pj,t表示行業j在t年的全球價值鏈地位;S_STDj,t表示國家質量標準委員會t年j行業發布的強制性標準數,Q_STDj,t表示t年j行業發布的推薦性標準數;Zj,t表示控制變量集合,依據公式(1)中Cobb-Douglas方程選擇行業資本存量Cap_stoj,t、行業就業總量Empj,t、行業中間品貿易總額等Imipj,t作為控制變量;μj和νt分別表示行業固定效應和年度固定效應,εj,t為隨機擾動項。考慮到,國家強制性質量標準通常會在發布一段時間后生效,因此在設定回歸模型時,對S_STD作滯后一期處理,而國家推薦性標準,作為供應商自愿采用的非強制性標準,一經發布即可對企業生產起到指導作用,因此不作滯后處理。又由于S_STD和Q_STD分別表示當年新增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推薦性國家標準,因此在設定計量模型時,將被解釋變量GVC_P,及控制變量Cap_sto、Emp、Imip分別取對數。

(三)數據來源及數據處理

本文數據主要來自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WIOD)2016年版,該數據庫統計了世界上43個主要經濟體自2000年到2014年的投入產出數據。其中我國全球價值鏈地位(GVC_P)的測算利用WIOD數據庫中國與其他42個國家分行業投入產出數據。控制變量Cap_sto、Emp、Imip同樣來自WIOD(2016年版)數據庫。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推薦性國家標準數量為筆者根據國家質量標準委員會自2000年至今發布的3102條強制性國家標準和35247條推薦性國家標準分行業、分年度整理得出。相關數據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由于WIOD數據庫與國家質量標準委員會在行業分類上口徑并不一致,因此,本文對行業分類做了重新匹配,剔除行業分類標準差異較大的服務業,保留分類標準基本一致的初級產業和制造業,共分為01農副食品加工業、04采礦業、05食品制造業、06紡織和皮革加工、07木材加工、08紙制品、10石油及煤炭精煉、11化學工業、12醫藥制造、13橡膠和塑料工業、14非金屬制造業、15金屬制造業、17電子元件及器件制造、18電氣設備制造、19機械制造、20道路車輛制造、21運輸設備制造、24供水供電供氣、27建筑業、39計算機及通信設備制造業、40儀器儀表制造業等21個行業。

五、實證結果分析

(一)全樣本回歸結果

首先對面板數據進行檢驗。數據為平衡面板數據,hausman檢驗在10%的水平上拒絕原假設,因此,應該認為固定效用模型優于隨機效應模型,同時F檢驗P值為0.0000,強烈拒絕混合效應模型。因此,本文在對模型進行實證檢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以下回歸結果均已控制行業效應和年份效應。

通過以上全樣本回歸結果可以發現,模型1在不控制其他變量的情況下,強制性國家標準數量的增加在5%的顯著水平下,對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有正向影響,強制性國家標準每增加1項,可使該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0.0101%;推薦性國家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作用不顯著。模型4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情況下,得到與模型1相似的結果,國家強制性質量標準每增加1項可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0.00979%。另外,控制變量中資本存量的增加也有助于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而就業人數和中間品貿易總額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作用并不顯著。模型2和模型3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情況下,將S_STD和Q_STD分別對LnGVC_P做回歸,得到若推薦性國家標準獨立作用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沒有顯著影響;而強制性國家標準獨立作用,將在10%的顯著水平下有助于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但作用效果不及兩種國家標準共同作用大,顯著性水平也有所下降。這一方面增加了模型1和模型4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說明,推薦性國家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有效補充,兩種質量標準的配合作用,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從而驗證了本文的假說1:質量標準數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我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地位。

(二)穩健性檢驗

使用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估計,可能產生內生性問題,即質量標準的制定可以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從而增加產品出口和減少進口替代,均可以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另一方面,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也會倒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隨著行業整體質量標準的提高,國家也會對原有質量標準進行重新修訂,因此質量標準制定和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存在互為因果的可能,從而產生內生性問題。

為進一步解決內生性問題,驗證模型的穩健性,本文利用系統GMM(Blundell 和Bond,1998)模型,對上述模型進行檢驗。系統GMM模型,一方面不需要普通OLS回歸的球型擾動項的嚴格假設,可以提高模型的估計效率,增加模型的解釋力;另一方面通過將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作為解釋變量也可以解決部分內生性問題,因而被眾多學者作為檢驗模型穩健性的方法。由表2中的回歸結果可知,各模型解釋變量顯著性水平均有所提高,其中強制性國家標準在1%的顯著水平下,對全球價值鏈地位有提升作用,且回歸系數也相較于OLS估計結果提高,國家強制性質量標準每增加1項,可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0.0173%,高于OLS估計下的0.0101%,推薦性國家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依然不顯著,表明在解決了內生性問題后,國家強制標準對我國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大,推薦性國家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作用依然不顯著。

在部分解決了內生性問題后,資本存量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影響由顯著正相關變為顯著負相關。可能的原因是隨著我國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范林凱等(2019)研究發現,除了政府公布的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其他仍有89個四位代碼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而政府僅認定帶有明顯國企特性的行業。由于產能過剩,國內產業處于一種產業鏈低端過度競爭的狀態,因而不利于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高。行業總就業量依然不顯著。而作為中間變量的中間品貿易額變得顯著,中間品貿易額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

六、基于行業異質性的進一步分析

由公式(5)可知,一國某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除受該行業出口總值影響外,還受一國該行業出口中間產品的國內增加值,以及出口最終品包含的國外增加值影響,若一國某行業出口產品中包含的本國中間品增加值越高,進口中間品增加值越低,則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越高。我國制造業各行業受所處發展階段、要素密集程度,以及市場化程度不同的影響,各行業出口產品中包含的進口中間品增加值率和國內增加值率不盡相同,因此有必要對不同行業進行異質性分析。為研究行業異質性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影響,本文從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主導產業、要素密集度和行業競爭度三個層面對國家質量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影響做進一步檢驗。由于對行業按不同維度的劃分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因而本文在劃分中主要參考借鑒被廣泛接受的劃分方式。

(一)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主導產業

Chenery (1975)根據經濟發展不同階段起主導作用的產業,將產業分為初期產業、中期產業、后期產業。本文將01農副食品加工業、04采礦業、05食品制造業、06紡織和皮革加工、07木材加工、08紙制品、10石油及煤炭精煉、13橡膠和塑料工業等8個行業劃分為經濟發展初中期行業,其余13個行業為經濟發展后期行業。實證檢驗結果表明,經濟發展后期行業質量標準數量的增加對該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在5%的水平下顯著,質量標準數量每增加1項可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0.0174%,初中期行業的質量標準則不顯著。而就業人數的增加對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初中期行業生產的產品大多作為其他產業的原料,因此在產品質量和生產標準上,更多是受到價值鏈中主導企業的制約,國家強制性標準的作用不明顯。相比較而言,經濟發展后期產業鏈條相對較長,產業鏈內分工合作更為復雜,因此需要各環節企業更加緊密地合作,強制性質量標準有利于各企業以更低的交易成本傳遞有關產品質量和規格方面的信息。

(二)資源密集度分類法

在資源密集度分類上,本文借鑒韓燕(2008)的研究成果,將01農副食品加工業、04采礦業、05食品制造業、06紡織和皮革加工、07木材加工、08紙制品、13橡膠和塑料工業、14非金屬制造業、24供水供電供氣、27建筑業等行業劃分為勞動及資源密集型行業,其他行業為資本及技術密集型行業。實證結果表明勞動資源密集型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國家強制性質量標準數量增加均對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有促進作用,且都在5%水平下顯著,但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勞動資源密集型行業,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國家強制質量標準每增加1項,可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0.022%,而勞動資源密集型行業,該系數只有0.014%。

(三)市場集中度分類法

現有關于行業競爭程度比較的研究大多基于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通過計算除本企業外行業內前若干家競爭對手市場占有率的平方和測算市場競爭程度。本文基于行業考察市場競爭度,不涉及企業及其競爭對手市場占有率,因此借鑒平新橋(2007)的做法,利用行業內前10大企業銷售收入占整個按行業銷售收入的比重作為衡量行業競爭度的指標,將01農副食品加工業、05食品制造業、06紡織和皮革加工、07木材加工、08紙制品、12醫藥制造、14非金屬制造業、17電子元件及器件制造、27建筑業、40儀器儀表制造業10個行業劃分為競爭性行業,其他行業為非競爭性行業,此結果與丁啟軍(2008)對壟斷行業和競爭性行業的研究結論相似。

結果表明,競爭性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在5%顯著水平下顯著,國家強制性質量標準每增加1項,可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0.0136%,而非競爭性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作用不顯著。非競爭性行業由于天然的、或行政的壟斷特性,造成壟斷企業對產業鏈其他企業有很強的控制力,可以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傳遞有關產品質量和技術規格方面的信息,并通過對價格的決定來選擇價值鏈上各環節生產企業,以增強自身的壟斷地位。競爭性行業由于市場競爭充分,產業內每一個環節均有若干家企業供應產品,極易出現由于標準不同、規格不一造成的混亂,因而有必要由國家標準來統一產品質量要求和技術規格,因此競爭性行業中國家強制性質量標準作用更為顯著。

仍然利用系統GMM模型對行業異質性分析回歸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其結果與OLS相似,國家強制標準對經濟發展初期行業和勞動資源密集型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作用不顯著,而對于經濟發

展后期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有顯著正向作用,其結果與全樣本異質性回歸相同。在解決內生性問題后,相比OLS回歸結果回歸系數增大,顯著性增強。對于競爭性行業,國家強制標準每增加1項可提升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0.0366%,非競爭性行業系數低于競爭性行業,且結果不顯著,從而驗證前文假說2:市場競爭充分的行業,質量標準的制定對該行業全球價值鏈的提升作用越大。通過以上穩健性檢驗表明,基于行業異質性的回歸結果穩健可靠。

七、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現有關于全球價值鏈地位中質量標準作用的研究,普遍采用Ponte(2005)的研究范式,從全球價值鏈治理的角度引入質量慣例,一方面可以消除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產業鏈內企業的專業化水平,增強企業的規模優勢,獲得規模報酬。本文通過構造包含中間品投入總量的生產函數,其中中間品可以是來自本國的,也可以是來自進口,并引入常彈性函數,得出當本國中間品對進口中間品替代彈性增加時,可以降低本國中間品市場價格,增加本國中間品的投入總量,促進經濟增長。同時,根據Koopman等(2010)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測算方法,當本國中間品對進口中間品的替代彈性增加時,一方面減少對進口中間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本國中間品的出口,二者均可以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

為了對模型進行檢驗,本文實證部分利用WIOD 2016版數據庫,并整理了2000年至今國家質量標準委員會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推薦性國家標準分行業、分年度數量,得出某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數量的增加有利于該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強制性國家標準每增加1項,可以使該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0.0101%,推薦性國家標準對全球價值鏈地位的作用不顯著,但是推薦性國家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補充,有利于提高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顯著水平,從而驗證了假說1,行業質量標準的制定有利于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提升。從行業異質性的角度來分析,本文從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主導行業、要素密集程度和市場集中度三個維度對行業進行異質性分析,得出經濟發展后期行業、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競爭性行業質量標準制定對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作用更強,驗證了假說2。

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價值鏈過程中盡管面臨低端鎖定的風險,但是面對復雜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增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巨大沖擊,局部產業鏈出現斷裂風險,通過強制性國家質量標準的制定實施,提高企業、行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增加對全球價值鏈的治理能力,是抵御當前經濟金融風險,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提振產業發展,增強企業國際競爭的重要途徑,為此:首先,進一步完善行業質量標準體系。精簡優化國家強制性質量標準的修訂,對過時的質量標準應及時完善更新;對當前除國家標準外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質量標準進行整合,將部分可推廣、可復制的地方標準、行業標準納入國家強制標準體系,以國家強制標準的形式協調價值鏈上各主體利益關系。其次,推動質量標準在技術成熟度高、競爭充分行業的應用。質量標準作為慣例領域“市場協調”不充分的一種替代方案,現階段,質量標準在競爭性行業的作用比非競爭性行業更顯著,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強化,中間品貿易變得越來越復雜,價值鏈條越來越長,外部行政協調作用將越來越有限。未來,在適當時候,技術成熟度高、市場競爭充分、行業自律程度高的行業可逐步放開國家標準序列,以推薦性標準作為主要的質量管理手段。最后,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推動復工復產的有利時機,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生產端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協同復工復產,提高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增強我國產業全球價值鏈治理能力,提升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

參考文獻:

[1]曹明福,李樹民,2005:《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利益來源:比較優勢、規模優勢和價格傾斜優勢》,《中國工業經濟》第10期。[Cao Mingfu and Li Shumin, 2005, Benefit Sources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Specializati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Scale Advantage and Price Advantage,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1.]

[2]程虹,劉蕓,2017:《市場經濟中的標準秩序理論研究》,《宏觀質量研究》第5期。[Cheng Hong and Liu Yun, 2017, The Theory of Standard Order in the Market Economy, Journal of Macro-Quality Research, 5.]

[3]程虹,劉蕓,李唐,2017:《使用國際標準能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嗎——基于2015年“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第1期。[Cheng Hong, Liu Yun and Li Tang, 2017, Does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crease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2015 China Employer-Employee Surve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ead, 1.]

[4]程新章,2006:《全球價值鏈治理中的質量慣例》,《中國工業經濟》第5期。[Cheng Xinzhang, 2006, Quality Conven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 Governance,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5.]

[5]丁啟軍,伊淑彪,2008:《中國行政壟斷行業效率損失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第12期。[Ding Qijun and Yi Shubiao, 2008, Study of the Efficiency Losses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ustries,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12]

[6]范林凱,吳萬宗,余典范,蘇婷,2019:《中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的測度、比較及動態演化——基于企業層面數據的經驗研究》,《管理世界》第8期。[Fan LinKai, Wu Wanzong, Yu Dianfan and Su Ting, 2019 , Measurement, Comparison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Capacity Utiliz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Enterprise Level Data, Management World, 8.]

[7]高靜,韓德超,劉國光,2019:《全球價值鏈嵌入下中國企業出口質量的升級》,《世界經濟研究》第2期。[Gao Jing, Han Dechao and? Liu Guoguang, 2019, The Upgrading of Export Qua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under Global Value Chains: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Study, World Economy Studies, 2.]

[8]耿曄強,白力芳,2019:《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研發強度與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升級》,《世界經濟研究》第8期。[Geng Yeqiang and Bai Lifang,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Upgrading,R&D Intensity and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orld Economy Studies, 8.]

[9]韓燕,錢春海,2008:《FDI對我國工業部門經濟增長影響的差異性——基于要素密集度的行業分類研究》,《南開經濟研究》第5期。[Han Yan and Qian Chunhai, 2008, The Difference of FDIs Impact o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Economic Growth, Nankai Economic Studies, 5.]

[10] 劉淑春,林漢川,2020:《我國制造業標準國際化戰略對策》,《宏觀質量研究》第6期。[Liu Shuchun and Lin Hanchuan, 2020, Strategic Maesur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in China, Journal of Macro-Quality Research, 6.]

[11] 馬述忠,張洪勝,王笑笑,2017:《融資約束與全球價值鏈地位提升——來自中國加工貿易企業的理論與證據》,《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Ma Shuzhong, Zhang Hongsheng and? Wang Xiaoxiao, 2017,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Moving Up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ocessing Trade Enterprise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

[12]? 平新喬,周藝藝,2007:《產品市場競爭度對企業研發的影響——基于中國制造業的實證分析》,《產業經濟研究》第5期。[Ping Xinqiao and Zhou Yiyi, 2007,? The Impact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on Enterprise R&D—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5.]

[13]? 盛斌,2020:《全方位應對疫情對全球價值鏈的沖擊》,《社會科學報》第9期。[Sheng Bin, 2020, All Round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Epidemic Situation on Global Value Chain, Social Sciences Weekly, 9.]

[14]? 盛斌,景光正,2019:《金融結構、契約環境與全球價值鏈地位》,《世界經濟》第4期。[Sheng Bin and Jing Guangzheng, 2019, Financial Structure,Contractual Environment and Global Value Chain Position,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4.]

[15]? 施炳展,曾祥菲,2015:《中國企業進口產品質量測算與事實》,《世界經濟》第3期。[Shi Bingzhan and Zeng Xiangfei, 2015,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Facts of Imported Product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3.]

[16]? 湯碧,2012:《中國高技術產業價值鏈地位的測度和影響因素分析》,《經濟學動態》第10期。[Tang Bi, 2012, Measurement of The Status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Value Chain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Economic Perspectives, 10.]

[17]? 王厚雙,李艷秀,朱奕綺,2015:《我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研究》,《世界經濟研究》第8期。[Wang Houshuang, Li Yanxiu and Zhu Yiqi, 2015,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Divis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 World Economy Studies, 8.]

[18]? 王杰,段瑞珍,孫學敏,2019:《對外直接投資與中國企業的全球價值鏈升級》,《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Wang Jie, Duan Ruizhen and Sun Xuemin, 2019, OFDI and Chinas Industry Enterprises GVC Upgrading,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

[19]? 王直,魏尚進,祝坤福,2015:《總貿易核算法:官方貿易統計與全球價值鏈的度量》,《中國社會科學》第9期。[Wang Zhi, Wei Shangjin and Zhu Kunfu, 2015, Gross Trade Accounting Method: Official Trade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9.]

[20]? 肖宇,夏杰長,倪紅福,2019:《中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攀升路徑》,《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第11期。[Xiao Yu, Xia Jiechang and Ni Hongfu, 2019, The Rising Path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Global Value Chain,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11.]

[21]? 許家云,徐瑩瑩,2019:《政府補貼是否影響了企業全球價值鏈升級?——基于出口國內附加值的視角》,《財經研究》第9期。[Xu Jiayun and Xu Yingying, 2019, Does Government Subsidy Affect the Upgrading of Global Value Chai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Added Value of Export,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9.]

[22]? 楊仁發,李娜娜,2018:《產業集聚、FDI與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國際貿易問題》第6期。[Yang Renfa and Li Nana, 2018,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FDI and Global Value Chain Statu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ead, 6.]

[23] 查日升,2015:《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全球價值鏈治理視角》,《宏觀經濟研究》第5期。[Zha Risheng, 2015, Research on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 Governance, Macroeconomics, 5.]

[24] 張鵬楊,徐佳君,劉會政,2019:《產業政策促進全球價值鏈升級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出口加工區的準自然實驗》,《金融研究》第5期。[Zhang Pengyang, Xu Jiajun and Liu Huizheng, 2019,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ustrial Policy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Global Value Chain—Based on the Quasi Natural Experiment of Export Processing Zon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5.]

[25] 眭強,馮亞芳,2020:《進口中間品質量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基于影響渠道的分析》,《國際商務研究》第2期。[Sui Qiang and Feng Yafang, 2020, The Impact of the Quality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 Goods on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2.]

[26] Blundell, R. W. and Bond, S. R. ,1998, 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87,115-143.

[27] Chenery, H., 1975,The Structuralist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5(2):310-316.

[28] Kaplinsky, R. and Morris, M., 2002, The globalization of product markets and immiserizing growth:Lessons from the South African furniture industry, World Development,30(7):1159-1177.

[29] Kee, Hiau Looi and Heiwai Tang, 2016,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Theory and Firm Evidence from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6 (6):1402-36.

[30] Koopman, R.,Powers W., Wang, Z. and Wei, S. J., 2010, Give Credit to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NBER Working Papers,No.16426.

[31] Koopman, R., Powers W. M. and Wang, Z. , 2014,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4(2):459-494.

[32] Helpman, E., Melitz, M. and Rubinstein Y. , 2008,Estimating Trade Flows: Trading Partners and Trading Volume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3(2): 441-487.

[33] Hummers, J., Ishii and Yi, Kei-Mu, 2001,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4(1):75-96.

[34] Humphrey, J. , 2002,Schmitz, 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 Regional Studies, 36(9):1017-1027 .

[35] Humphrey, J. and Schmitz, H. 2014,How Dose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 Regional Studies , 104(2) ,459-494.

[36] Gereffi, G., 199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commodity cha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8(1):37-70.

[37] Gereffi, G., Humphrey, J. and Sturgeon T., 2005,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12(1): 78-104.

[38] Gibbon, P., 2001, Upgrading Primary Production: A Global Commodity Chain Approach, World Development, 29(2):345-363.

[39] Gold, T. B., Gereffi, G. and Wyman, D. L., 1991, Manufacturing Miracles: Path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Latin America and East Asia, Contemporary Sociology, 20(5):708.

[40] Ponte, S., 2002, Brewing a Bitter Cup? Deregulation, Quality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Coffee Marketing in East Africa,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2(2):248-272.

[41] Ponte, S. and Gibbon, P., 2005, Quality Standards, Conventions and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Economy and Society, 34(1): 1-31.

[42] Salais, R., 1989, Lanalyse économique des conventions de travail, Revue Economique, 40(2):199 -240.

[43] Salais, R. and M. Storper,1992,The Four ‘Worlds of Contemporary Industry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6, 169-193.

[44] Wang,? Z., Wei, S. J. and Zhu, K. F., 2013, 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 at The Bilateral and Sector, NBER Working Paper, No.19677.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s Based on Industry Heterogeneity on GVC Statu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i Youshu1, Zhang Kun1 and Du Yupei2

1. School of Economics, Sichuan University;2. School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ichuan University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intermediate inputs into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working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quality practices in GVC governanc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s will enhance GVC status through knowledge spillover effect and intermediate product effect. And by using WIOD 2016 edition database for empirical tests, it is conclud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andatory national standards in a certain industry is beneficial to the eleva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industry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nd although the recommended national standard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atus rise, they function as a supplement to the mandatory national standards and are therefore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atter. Th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y heterogeneity is perform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i.e. the dominant industries, the intensity of the factors and the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the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It is made clear that stronger effects are exhibited by the formulation of quality standards in lifting the statu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for industries in their later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high intensiveness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nd with high competitivenes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olidate the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and to push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standards in industries with high technology maturity and full competi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country.

Key Words:Quality Standard; Global Value Chain Governance; Global Value Chain Status; Industry Heterogeneity

責任編輯 鄧 悅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91在线播放|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久久夜夜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 色爽网免费视频|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com|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亚洲精品日产AⅤ|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亚洲国产黄色|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视精品|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91|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亚洲成人播放|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欧美日韩va|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91福利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毛片不卡|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99这里精品| 婷婷伊人久久| 国产夜色视频| 欧美日韩综合网|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色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毛片基地|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中日韩在线|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69免费在线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黄色在线不卡|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一级小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欧美区国产区|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国产毛片基地|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一级爆乳无码av| 婷婷六月综合网|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