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華 張燕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中外優秀文化,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發展、積累而成的極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合。紅色文化銘記著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凝聚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探索與收獲,彰顯了中華兒女堅強不屈、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與氣質,是中國人民價值觀念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拓創新的寶貴財富,是支持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
紅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教育意義,作為歷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地域文明的立體百科全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河北博物院(圖一)近年來積極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傳承好、利用好、發揚好紅色文化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努力。
一、發掘紅色文化內涵,推出系列紅色主題展覽
河北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無數燕趙兒女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不朽壯歌。在充分發掘地域紅色文化的底蘊與內涵的基礎上,河北博物院策劃推出或聯合主辦、承辦了一系列緊扣紅色主題,內容充實厚重,形式豐富多樣的主題展覽。
1.常設紅色主題展覽
河北博物院常設展覽《抗日烽火英雄河北》,通過“烽火狼煙”“日軍暴行”“河北敵后抗戰”“偉大勝利”四個單元,以革命文物和珍貴的歷史照片為主,輔以復原場景、雕塑、多媒體互動設施,講述了長城抗戰、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等歷史事件,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慘無人道、兇殘成性的侵略暴行,再現了河北軍民齊心協力、浴血奮戰的歷史畫面,謳歌了燕趙兒女誓死捍衛祖國河山的不屈精神(圖二)。
2.聯合主辦、承辦系列紅色主題展覽
為了更好地宣揚紅色文化,河北博物院還積極與河北省檔案局(館)、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北京魯迅博物館、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協會、河北美術出版社、河北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共同舉辦了系列紅色主題展覽,包括《輝煌燕趙黨旗飄揚——河北黨史圖片檔案文獻展》《舊邦新命——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展》《印記輝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陶瓷印藝術作品展》《紅色記憶——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創立80周年歷史圖片文獻展》《“迎慶黨的十九大——歌唱祖國,禮贊英雄”主題創作成果展》《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事跡圖片展》等。另外,還與有關部門合作,承辦了《我和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書法繪畫攝影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致敬40年——河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等。2021年“七一”之前,推出三個紅色主題展覽:中共河北省委主辦,省委辦公廳、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檔案館、河北博物院聯合承辦的《英雄的土地輝煌的歷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河北黨史圖片檔案文獻展》(圖三),河北博物院與上海歷史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首都博物館、西柏坡紀念館共同主辦的《從石庫門到天安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圖四),河北博物院主辦《歲月百年初心永恒——河北優秀共產黨人事跡展》。這些展覽主題多樣,內容豐富,利用珍貴圖片、歷史檔案、紅色文獻等充分展示了地域紅色歷史,大力弘揚了革命精神。
二、結合紅色文物資源,策劃豐富的紅色主題教育項目
河北博物院擁有豐富的院藏文物資源,其中包含不少珍貴的革命文物。結合院藏紅色文物資源,河北博物院精心策劃紅色主題項目,推出了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經典電影中的河北抗戰故事”“向祖國致敬”“感受革命烽火,爭做少年先鋒”等,常設項目“朗讀明星夢工坊”和“青葵劇社”中也安排了部分紅色主題內容,以多種形式傳播紅色文化,激活紅色基因,擴大紅色文化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讓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紅色精神深入人心。
1.“經典電影中的河北抗戰故事”主題教育項目
《地道戰》《地雷戰》《回民支隊》等紅色經典影片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再現了抗戰時期革命先烈們爭取民族解放、抗敵御辱的場景,用鏡頭語言精彩演繹了英勇無畏、誓死不屈的革命精神。為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讓紅色文化、紅色精神更好地傳遞給青少年一代,2014年,河北博物院以《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常設展覽為依托,結合演繹河北抗戰故事的經典紅色電影,創造性地將電影欣賞與文物學習、歷史體驗相結合,推出“經典電影中的河北抗戰故事”品牌教育項目,包括“神出鬼沒——地道戰的故事”“大顯神威——地雷戰的故事”等6個紅色主題教育課程。系列課程由參觀展覽、電影欣賞、多媒體學習、互動表演等環節組成,以經典電影為線索,結合生動的電影語言來講述抗戰歷史,用藝術的手段將歷史事件和革命人物具象化,讓參與少年兒童在展廳場景中“感觸歷史”,在電影藝術中“身臨其境”,在教學互動中“感同身受”,在情境表演中“深度沉浸”,以電影強烈的感染力引導孩子們感性地認識歷史,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圖五)。
“經典電影中的河北抗戰故事”每年定期開展,目前已在館內外組織開展120余期、700余次課程,獲得公眾一致好評。在“2015—2017年度中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課程優秀案例推介展示活動”中榮獲“‘十佳教學設計”。
2.“向祖國致敬”主題教育項目
“向祖國致敬”是河北博物院為慶祝祖國華誕而精心籌備的文化獻禮活動,每年國慶節期間如期與廣大青少年觀眾相約(圖六)。主題活動從國旗、國徽和國歌的創作背景、創作過程和主要內涵入手,引導參與者重溫新中國成立的艱難歷程,啟迪廣大青少年將祖國母親銘記在心,激發青少年一代的愛國主義熱情,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感受革命烽火爭做少年先鋒”主題教育項目
“感受革命烽火爭做少年先鋒”是河北博物院與小學合作開展的新生入隊禮主題活動,于每年新學年開始及六一兒童節之際開展。活動組織在校小學生走進博物館,讓同學們參觀革命文物,傾聽先烈故事,感受紅色精神,做到眼中可“看”,耳中能“聽”,全方位沉浸于精彩的課程中,從而心有所感。活動以生動豐富的形式,讓參與兒童在博物館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和莊重嚴肅的氛圍中感受光榮入隊的自豪感,并通過紅色故事、紅色精神鼓勵小朋友們向革命先烈學習,爭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圖七)。
4.“朗讀明星夢工坊”主題教育項目
“朗讀明星夢工坊”是面向熱愛朗讀的小朋友們開展的品牌教育項目,每年定期開展。2017年,結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朗讀明星夢工坊”特別推出了“朗讀抗戰故事傳承紅色精神”詩歌朗誦會。活動堅持教育引導和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由淺入深的系列課程,采用情境創設、藝術欣賞、角色沉浸、故事交流等教學方法,引領孩子們通過情景詩朗讀、角色扮演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在朗讀中把握朗讀技巧,學習抗戰歷史,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從而更好地銘記河北抗戰歷史,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圖八)。
5.“青葵劇社”演出活動
“青葵劇社”以河北地域歷史文化為依托,生動演繹燕趙經典故事,是河北博物院社教品牌教育項目之一。項目自2017年創辦以來,持續開展,幾年來培養了“青葵”小演員100多名,排演了《荊軻刺秦》《棠下問事》等多個歷史經典劇目。
201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葵劇社”深入挖掘地域紅色歷史文化,緊扣紅色主題,創編演出了革命故事《狼牙山五壯士》,精彩再現了革命英雄的光輝形象(圖九)。
劇社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小演員,面試通過的小演員們經過專業培訓,加深了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在塑造革命人物、演繹紅色故事的同時接受紅色文化的感召,實現自我精神的成長。小演員們的精彩演出激發了廣大公眾的愛國主義熱情,革命先烈們不畏犧牲、頑強抗爭的精神作為社會正能量得到了廣泛傳遞。
青少年是祖國建設的接班人,“青葵劇社”小演員的加入為河北博物院紅色主題教育工作的開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三、探索多種服務形式,拓寬紅色文化傳播半徑
河北博物院在深入發掘紅色文化內涵,精心策劃紅色教育項目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教育推廣方式的探索,努力豐富服務形式,拓展傳播途經,以靈活的服務方式,多樣的教育手段,讓紅色文化更好地發揮鑄魂育人的精神作用。
為了拓寬紅色文化的傳播半徑,河北博物院積極組織“傳統文化惠萬民”志愿服務隊,將館內已有紅色項目進行整合,并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進行調整、組合,將紅色文化服務帶出館舍,送進校園、部隊,走進景區、社區,邁向機關、企業,讓紅色文化服務惠及更多的群體,用革命精神歷久彌新的感染力去帶動更多的公眾。
1.打造紅色主題宣講
為了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河北博物院精心策劃推出并連續多年開展了“歌聲中的崢嶸歲月”“光輝的旗幟血染的風采”兩大紅色主題宣講。
“歌聲中的崢嶸歲月”通過講述《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義勇軍進行曲》等革命歌曲的創作背景和誕生過程,與公眾一起在經典旋律中感受烽火狼煙的革命歲月。
“光輝的旗幟血染的風采”選取了六位河北籍共產黨人的動人事跡,展現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臨刑前為女兒留下感天動地《母子書》的趙云霄、為宣傳抗日奔走呼號的現代作曲家張寒暉、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威震敵膽的爆炸英雄李混子、《我的“自白書”》的作者陳然等革命英烈的風采。
主題宣講將多種手段與形式結合起來,在宣講的同時,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播放與宣講內容相關的歷史照片、珍貴視頻、背景音樂,將講、演、唱結合在一起,增加了宣講活動的感染力(圖一〇)。多樣的表現方式令受眾在“耳聞”的同時可以“目睹”,使其更易在宣講者詩化的語言、澎湃的激情、豐富的視覺效果中產生心靈的共鳴。
2.組織紅色主題巡展
河北博物院充分利用展覽語言講述紅色故事,在辦好館內紅色主題展覽的同時,還積極籌備了“光輝的旗幟血染的風采”便攜式展覽,以文字、圖片為傳播載體,生動呈現了李大釗、張寒輝、陳然、王璞、趙云霄、李混子和曹火星等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并利用便攜式展板便于移動、攜帶方便的優勢,將紅色文化送進景區、社區、校園、企事業單位,極大地擴大了紅色文化的受眾范圍。“光輝的旗幟血染的風采”便攜式展覽還可以結合主題宣講活動開展,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烈和先進典型人物的光輝歷史和英勇事跡廣為傳頌,讓英雄先烈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感召、鼓舞更多的社會公眾。
自2013年以來,河北博物院“傳統文化惠萬民”志愿服務隊不僅先后走進市區內的幾百家學校、機關、部隊、醫院、企業等,還將文化傳播的足跡延伸到附近縣市,延伸到扶貧工作幫扶縣的村落,給予了傷病患者、留守兒童、服刑人員子女、貧困地區群眾等社會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注與服務,讓紅色文化的光芒照耀更多的民眾。
四、合理利用新媒體,實現傳播手段與時俱進
現代媒體技術日新月異,新媒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受此影響,紅色文化的傳播也越來越需要新媒體的介入與輔助。合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手段,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的普及性、互動性、開放性、敏捷性等突出優勢,將傳統傳播機制與現代傳播機制相結合,通過“互聯網+”使紅色文化傳播手段實現與時俱進,也成為博物館紅色主題教育工作需要面對與考慮的重點問題。尤其是在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開辟新的社會教育園地,開拓新的紅色文化傳播途徑,實現博物館紅色教育項目數字化、網絡化成為開展博物館紅色主題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
1.“憶崢嶸歲月頌民族英雄”網上專題活動
2020年,結合疫情的形勢與防控要求,河北博物院積極探索創新,利用微信平臺推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專題紅色教育項目——“憶崢嶸歲月頌民族英雄”。活動發動廣大青少年朗讀愛好者通過互聯網平臺加入到紅色文化的傳播推廣隊伍中來,讓大家以朗讀致敬革命英雄,傳頌英雄事跡,弘揚革命精神。活動得到廣大公眾的積極響應,部分優秀作品通過“河北博物院”微信公眾號和“微冀河博”微信訂閱號公開展播,很好地利用新媒體平臺將紅色文化轉化為感召公眾的精神力量。
2.“感懷清明遙寄相思”主題傳播活動
在每年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前后,河北博物院都會開展清明節主題活動,與公眾一起在線分享節俗知識,重溫經典游戲,體驗傳統清明節俗。2020年、2021年,清明節線下主題教育活動受疫情影響暫停開展,河北博物院充分利用微信平臺,推出“清明節·踏青·追思”“感懷清明遙寄相思”互聯網云教育活動,與公眾一起緬懷在救亡圖存、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獻出鮮血與生命的革命先烈,引導公眾在特殊時期以云端祭奠的方式表達對英雄先烈們最崇高的敬意以及最深情的懷念。同時呼吁公眾為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程中犧牲的烈士和逝去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引領了特殊時期云端寄托哀思的節俗新風尚。
3.紅色故事直播活動
河北博物院還積極探索合作模式,深化與各類媒體平臺的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直播活動,通過百度、騰訊、新浪微博、河北新聞網等媒體平臺直播講述紅色故事,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2021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河北博物院對“歌聲中的崢嶸歲月”紅色主題宣講活動進行了網絡直播,單次觀看人數接近700萬,新媒體的利用極大地擴大了紅色文化傳播的受眾范圍。
4.紅色故事視頻展播活動
短視頻將文字、圖像、音樂等各類元素有效地融合起來,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傳播內容,是現代新媒體傳播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公眾接受度極高,深受大眾喜愛的一種現代媒體傳播方式。河北博物院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拍攝制作了“激勵民族救亡的號角——張寒暉和他的歌曲《松花江上》”“烽火少年,在歌聲中永生——《歌唱二小放牛郎》”“歷久彌新的時代強音——曹火星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10個紅色主題短視頻,并計劃通過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展示傳播,追憶革命的崢嶸歲月,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
五、策劃專題教育項目,獻禮黨的百年誕辰
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日,為迎接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河北博物院積極探索,努力創新,籌備推出了“回顧崢嶸歲月銘記百年輝煌”系列主題活動,文化獻禮黨的百年誕辰。
1.“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主題活動
在2021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結合“恢復與重塑”的主題,推出了“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博物館日主題活動,拉開了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的序幕。活動以朗誦、宣講等多樣形式回顧了建黨100年來的奮斗歷程,重溫了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歌頌了優秀共產黨人勇于奮斗、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銘記與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開拓進取的偉大歷程,鼓舞公眾滿懷熱情踏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新征程。
2.“鐮錘星火光耀千秋”專題講解
“鐮錘星火光耀千秋”是河北博物院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而隆重推出的紅色專題講解活動。活動接受社會團體預約,利用《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展覽,精心挑選“松花江上手抄歌曲集”“平陽慘案”“一把小軍號”“大抬桿獵槍”“爆炸英雄李混子”“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馬本齋的指揮刀”等內容,依托院藏革命文物及相關圖片,講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抗戰故事,謳歌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弘揚堅強不屈的抗戰精神。6月10日上午,首場活動接待了來自河北省軍區石家莊第十三干休所的六位平均年齡92歲的老英雄(封三,1)。
3.“童心向黨”專題活動
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021年5月,河北博物院還通過微信平臺發布“童心向黨”主題活動招募令,向廣大少年兒童發出誠摯邀請,邀請大家以朗誦、歌舞、繪畫、書法、樂器演奏、快板、舞臺劇等多姿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抒發真摯的童心,表達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衷心祝愿。
“童心向黨”活動積極鼓勵參與青少年發揮主動性,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加入到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隊伍中來。活動受到廣大少年兒童的廣泛關注,目前通過面試的小演員們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進行培訓,期待他們以精彩表現向黨的生日獻禮。
4.“講黨員故事頌革命精神”主題活動
為慶祝建黨100周年,河北博物院還策劃了“講黨員故事頌革命精神”黨的生日主題活動。活動擬面向廣大黨員干部、青少年學生,講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三張照片的故事”“長征路上的故事”“一毛錢的黨費”“牢記使命,不負韶華”“太行新愚公”等紅色故事。故事主人公既有抗敵名將聶榮臻,也有長征途中不知名姓的小紅軍;有革命先驅李大釗,也有新時期黨員楷模李保國;講述內容既有“一毛錢黨費”的平凡事跡,也有為國捐軀的高節大義。通過深情講述,展現不同時期、不同崗位的先進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以引導公眾回望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黨的初心與使命,與廣大參與者一起見證黨的精神在不同時期煥發出的同樣炫目的光彩。
結語
近年來,河北博物院積極發掘紅色文化內涵,精心策劃紅色主題教育項目,大力豐富文化傳播形式,充分激活紅色文化基因,在紅色主題教育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績。展望未來,博物館紅色教育工作的探索之路永無止境,河北博物院將不懈努力,更加充分地利用紅色文物資源,開發出更多更好的主題鮮明、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項目,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讓紅色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責任編輯: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