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科技學校 姚雪鋒
對中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但由于種種原因,中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實踐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校的教育,因此,迫切需要家長參與進來。2020年9月,筆者被安排到汽車整車與零配件營銷專業的班級任教,基于以前的育人經驗,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情精準評估,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班級的建設方向為“小魯班工坊”。筆者在設計班級方案活動中,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始終,并通過家班協同共育的模式,將愛國主義教育入心、化形。
開學初,筆者對班上的34名學生開展調查,對學生是否記得曾去過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時事中愛國題材的認知程度、觀看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及閱覽愛國主義書籍等問題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不容樂觀,調查數據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閱覽愛國主義書籍的調查
親子沙龍是拉近父母與子女的有效方式,為了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在家班共育的道路上,班主任要發揮重要作用,積極組織并鼓勵家長和學生開展各類親子沙龍互動活動。
(1)共讀紅色經典。家長會上,筆者與家長一起研討學習型家庭的建設,通過家長群推薦相關書籍、樊登讀書會聽書等形式,強調良好的學習氛圍及家風建設。在筆者的組織下,“小魯班工坊”每學期開展一次“紅色經典永流傳”的詩歌朗誦會,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參加。通過紅色經典閱讀,提升學生對紅色經典的記憶。閱讀活動開展后,家長們紛紛帶領孩子前往圖書館、書店精心挑選經典著作。并且不定期地舉行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讀書交流活動,并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換書,提高書本的利用率。
(2)同游紅色基地。美麗的中國有許多紅色的教育基地,這些教育基地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愛國情懷。疫情過后,家長帶領孩子一起去紅色教育基地,重溫歷史、牢記歷史,幫助孩子樹立愛國理想。在“小魯班工坊”班級建設方案中,有每年組織一次親子同游的計劃。紅色基地里的歷史圖片、影像資料、文獻史料、蠟像等,深深感染著每個學生。
(1)善用網絡,廣泛宣傳。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筆者通過微信推文等形式幫助家長及孩子就如何進行自我防護進行廣泛宣傳。疫情期間,筆者積極運用手機客戶端、教學平臺、學習網站等傳播平臺,向學生和家長推送愛國歌曲和愛國影片,建議學生下載學習強國APP,每天打卡學習時事,同時對最美逆行者、志愿者等抗疫英雄在網上開展生動的學習活動。
(2)線上班會,共譜華章。在疫情背景下,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明顯比平時長,家長有時會覺得孩子一直玩手機不好,于是班主任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在家里“動”起來。例如在班內征集支援武漢的原創歌曲,組織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最終,由師生家長共同制作、學生演唱的歌頌疫情中逆行者的歌曲“風雨后的希望”,在網易云音樂和QQ音樂上線。
“小魯班工坊”班級建設方案中,每學期有一次“家長講壇”。筆者選擇在具有紀念意義的特殊時間,邀請家長走進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祝活動,通過班級講壇的形式,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鼓舞學生,讓學生貼近生活,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拓寬視野,養成良好的品德。本學期邀請了曾在檔案館工作的爺爺給班級學生講“四史”,學生們聆聽著爺爺講上海的改革開放史,紛紛表示學到了很多知識。
(1)創建班級微信公眾號“小魯班工坊”。建班之初,筆者就開通了班級微信公眾號“小魯班工坊”,并成立公眾號編輯團隊,學生可發布學習成果,教師可推送學習資源,家長可留言點贊轉發,通過該公眾號可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展現班級建設風采,使學生、教師、家長成為班群的觀察者、參與者、記錄者,結成“生命成長共同體”,達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目的。“小魯班工坊”微信公眾號推文除了月月有主題之外,班級的各項活動、重大節日等都會在公眾號中推出,并轉發到家長群,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動態。
(2)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推文。在愛國主題的教育月中,家長們參與其中,從“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到“升旗儀式”,從“紅五月歌會”到“一二·九文藝匯演”,從親子經典誦讀活動到國防教育軍訓活動,從參觀博物館到曙光志愿者活動等,通過微信推文的形式,使家長參與其中,并將活動轉發至家長群,達到入心、化行。
(1)時政參與度明顯提升。大部分學生養成了看新聞聯播的習慣,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時事學習,學習強國APP的下載率達到100%。在學校組織的時政大賽中,班級學生的參與率達到65%,獲獎率達到38%。
(2)入團積極性顯著提高。班級共有團員2名,入團積極分子3名,想要入團的學生高達85%。同時,在團支書的帶領下,學生積極參加“曙光志愿者活動”:去幸福老人村幫助老人,參加愛心義賣活動、公益跳蚤會、小家電維修進社區等公益活動。
(3)閱讀書籍量和愛國歌曲的傳唱度大幅上升。班級學生閱讀書籍從每學期1本到每學期3本。通過親子閱讀、自己看書等形式,促進了親子關系的和諧,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每周三的午會課,是音樂鑒賞時間,學生們學習紅歌,傳唱紅歌,進一步熟悉了愛國主義歌曲。在學校一二·九文藝匯演和五月歌會中,學生們以合唱的方式,傳唱愛國歌曲。
(1)個別家長配合力度不夠。在進行家班共育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些家長存在敷衍的情況,可能是家長比較忙,也有可能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方式方法不正確。所以,班主任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并與家長建立深度信任關系,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
(2)家長對愛國教育認識不足。一些家長覺得愛國教育需要轟轟烈烈,其實愛國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只要遵紀守法,認真履行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把小事做好,厲行節約、實施垃圾分類等都是愛國的表現。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微信群等形式強化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使家長明確愛國教育的方式方法,從而使家長與教師在家班共育的目標和理念上保持一致。
家班共育愛國教育需要班主任與家長有效溝通,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意識、增強愛國情感。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家班共育活動中,通過班主任的組織,家長的參與,最終受益的是學生。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小魯班工坊”的學生更好地了解了國情民情,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責任擔當,促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