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嬌
宮腔粘連是指由子宮內膜腔和基層損傷,導致宮腔部分或完全閉合,并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是指在宮腔鏡直觀指導下有目的分離或去除宮腔粘連,使患者恢復正常月經,提高受孕率[1]。臨床實踐中發現,在B 超和(或)腹腔鏡輔助下治療可進一步提高治療針對性,對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重度宮腔粘連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2],宮腔鏡和腹腔鏡聯合手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以其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成為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的首選方法,有效克服了單一宮腔鏡手術的缺陷。本研究探索中重度宮腔粘連患者應用宮腔鏡和腹腔鏡手術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2018 年2 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宮腔粘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有生育要求,且經B超等影像學診斷為中重度宮腔粘連。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34 歲,平均年齡(29.67±4.28)歲;病程3~36 個月,平均病程(11.25±8.21)個月。觀察組患者年齡20~35 歲,平均年齡(29.69±4.12)歲;病程3~35 個月,平均病程(11.21±8.56)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宮腔鏡手術治療,全身麻醉,宮腔鏡引導下完成宮腔粘連分離,宮腔恢復正常形態和大小,雙側均可見輸卵管開口。亞甲藍溶液用于輸卵管灌注試驗。
觀察組患者應用宮腔鏡和腹腔鏡手術聯合治療。在腹腔鏡監護下行宮腔鏡粘連分離術。首先使用腹腔鏡探查盆腔。分離盆腔粘連后,在腹腔鏡監視下進行宮腔鏡宮腔粘連分離。宮腔恢復正常形狀和大小,兩側均可見雙側輸卵管。用美蘭溶液進行輸卵管通暢性試驗,在直視條件下觀察輸卵管的形態和通暢性。輸卵管阻塞行輸卵管成形術,術后輸卵管通暢。
術后兩組患者均在宮腔內放置醫用殼聚糖,同時保留宮腔和腹腔導管,根據宮腔具體大小向氣囊內注水,水量為4~6 ml,氣囊導管留置時間為2 周。同時給予常規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拔除球囊導管后,將21 號或22 號金屬環置入宮腔,保留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生理應激水平、月經恢復有效率以及術后2 年妊娠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比較(±s)
注:兩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生理應激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清皮質醇水平為(66.16±13.21)μg/L、去甲腎上腺素水平 為(45.32±5.14)μg/L,與對照組的(66.34±13.31)、(45.14±5.35)μg/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61、0.153,P=0.952、0.878>0.05)。
2.3 兩組患者月經恢復有效率以及術后2 年妊娠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月經恢復有效率為95.00%(38/40)、術后2 年妊娠率為50.00%(20/40),均高于對照組的75.00%(30/40)、27.50%(11/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275、4.266,P=0.012、0.039<0.05)。
宮腔粘連主要是指患者由于缺乏雌激素所致[3],其中創傷性感染是最常見的宮腔粘連形式,指因為創傷和感染會直接導致子宮前后壁宮頸粘連,例如產后出血或流產后,再次進行刮宮以控制出血量[4]。此外,由于流產次數的增加,宮腔粘連通常會越來越嚴重,可出現不孕不育、閉經等[5]。對于宮腔粘連患者,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可見一定充盈和缺血,傳統治療盆腔粘連由于盲目使用刮宮術,效果較差。隨著醫療技術創新,全景宮腔鏡得到廣泛應用,銳利分離技術可更好分離粘連,效果良好。同時,與子宮輸卵管造影相比,宮腔鏡對宮腔粘連的診斷和治療更為準確,并且可以直接、準確切除病變組織[6]。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子宮是否持續擴張,宮腔鏡是否處于宮腔核心位置。
宮腔鏡可用于宮腔探查,有利于發現粘連部位的組織碎片[7]。但該方法需要先切開子宮膜中央分離部位,再切開邊緣粘連緊密部分,進而恢復宮頸間隙,宮腔鏡雖然屬于微創技術,但其難點在于切開不足[8]。如果過度切割,會造成嚴重的并發癥。配合腹腔鏡可有效克服上述問題。使用上述兩種醫療器械,可以及時發現子宮穿孔現象并進行相應縫合,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有利于宮腔鏡手術順利進行。宮腔鏡手術和腹腔鏡手術聯合既能早期準確診斷中重度宮腔粘連,又能選擇最合適的方法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避免出血等嚴重后果,同時由于創傷小、恢復快,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因此,宮腔鏡手術和腹腔鏡手術聯合已成為中重度宮腔粘連診斷和治療的主要手段。與傳統的單一宮腔鏡手術相比,腹腔鏡可以為醫生提供更清晰、更開闊的視野,觀察腹腔和盆腔。中重度宮腔粘連可以在治療中同時診斷,以避免手術失誤和處理上的缺漏[9]。宮腔鏡手術和腹腔鏡手術聯合具有切口小、患者損傷小、術后恢復快、胃腸功能恢復快等優點,可有效降低胃腸道等鄰近器官粘連風險。
宮腔鏡和腹腔鏡手術聯合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不僅創傷小、恢復快,而且不影響卵巢功能,不損害患側卵巢血流,保留生殖功能。在手術中使用腹腔鏡時,電視屏幕可將輸卵管放大3 倍顯示,方便醫生直觀觀察病變組織位置,有利于醫生進行手術,減少因手術視野模糊造成手術差錯,提高醫生手術的準確率和成功率,促進手術高效順利完成。同時避免了患者器官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減少了手術器械與器官的直接接觸,避免了對患者器官的干擾和影響,提高了手術安全性[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血清皮質醇水平為(66.16±13.21)μg/L、去甲腎上腺素水平為(45.32±5.14)μg/L,與對照組的(66.34±13.31)、(45.14±5.35)μg/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61、0.153,P=0.952、0.878>0.05)。觀察組患者月經恢復有效率為95.00%(38/40)、術后2 年妊娠率為50.00%(20/40),均高于對照組的75.00%(30/40)、27.50%(11/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275、4.266,P=0.012、0.039<0.05)。
綜上所述,中重度宮腔粘連患者應用宮腔鏡和腹腔鏡手術聯合治療的方法可更好恢復術后月經情況,提高妊娠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