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海 李丹丹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精神科常見的精神障礙,早在19 世紀人們已經在研究,20 世紀正式命名為精神分裂癥[1]。目前臨床治療此疾病使用較多的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包括:利培酮、奧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帕利哌酮等。此病癥的病程長短不一,易復發,多次發病者可轉入慢性狀態,從而進一步加重損害患者的認知功能,這不僅對自身產生危害,對周邊的親屬生命安全也構成一定的威脅,甚至對社會也構成威脅和影響[2]。因此,給予及時、有效的藥物治療對穩定、控制病情有積極作用,故本研究對此疾病患者給予阿立哌唑聯合奧氮平治療,旨在分析此藥物對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認知功能的影響,為后續診治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確診的4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2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9例;年齡17~41 歲,平均年齡(39.6±7.6)歲。觀察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19~42 歲,平均年齡(41.3±7.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癥狀診斷標準且均無濫用藥物史、未服用過任何抗精神類藥物,此外,研究對象排除患有重大器質性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于依賴以及藥物致變態反應者、近期有妊娠計劃或處于妊娠、哺乳期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奧氮平(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5007)治療,口服,起始劑量為10 mg/d,飯前或飯后服均可。一般劑量范圍在5~20 mg/d,具體劑量應根據臨床狀況而定。對于女性、老年、嚴重腎功能損害或中度肝功能損害患者,起始劑量為5 mg/d。
觀察組給予奧氮平聯合阿立哌唑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阿立哌唑[商品名:奧派,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原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7]口服,1 次/d,起始劑量為10 mg/d,用藥2 周后,可根據個體的療效和耐受性情況,逐漸增加劑量,最大可增至30 mg,此后,可維持此劑量不變。最大劑量不超過30 mg/d。
兩組均連續用藥6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PANSS 評分、臨床療效、認知功能評分。采用PANSS 量表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定,分數越低,其精神狀況越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中國韋氏記憶測驗(WMS)、Benton 線方向判斷測驗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各項認知指標評定,其評定內容以言語流暢性、視覺記憶、延遲記憶以及線方向判斷為主。臨床療效判定:患者癥狀顯著改善,且無復發為顯效;患者癥狀有所好轉,偶爾復發為好轉;患者癥狀無改善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PAN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PANSS評 分(93.21±9.60) 分,對照組PANSS評分(91.68±9.60)分。兩組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ANSS評分(53.64±8.10)分,低于對照組的(66.37±6.3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19,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10例,好轉9例,無效3例;對照組顯效6例,好轉7例,無效9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36%(19/22),高于對照組的59.09%(13/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5,P<0.05)。
2.3 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言語流暢性、視覺記憶、延遲記憶、線方向判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言語流暢性、視覺記憶、延遲記憶、線方向判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一種嚴重性精神病,一般占精神病住院患者的50%~80%[2]。主要癥狀為思維障礙、情感失調,以及脫離現實的行為。多于青年期起病,40 歲以后發病者較少。通常來說,多數患者起病緩慢,早期表現生活懶散,有的患者表現萎靡不振,自訴有神經衰弱癥狀。除此外,也有急性發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疾病的癥狀,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學生會因為學習不了而退學,成人會因為工作不了而失去工作,對家人不知關心照顧,不能夠承擔家庭責任,甚至受幻覺妄想邏輯障礙的支配,會出現一些攻擊他人傷害自己的這種行為[3]。因此,對此類疾病患者進行病情預測發展,及時治療,改善預后是尤為重要的。
目前,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為主,如:傳統的抗精神藥物和新型抗精神藥物等。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主要是椎體外系的反應比較重,而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較少出現不良反應,但藥物應用不當,可能會產生一些代謝性綜合征的反應。因此在使用藥物治療時,一定要遵循醫囑,正確、合理用藥,這樣才能控制病情,為治療疾病選擇最合理的劑量和藥物,從而達到控制病情,盡快恢復的治療目的。奧氮平適用于精神分裂癥及其他有嚴重陽性癥狀或陰性癥狀的精神病的急性期和維持期的治療,也可緩解精神分裂癥及相關疾病的繼發性情感癥狀。此藥物口服吸收良好,5~8 h 達到血漿峰值濃度,且與劑量成比例。且對5-羥色胺(5-HT)、多巴胺D、α-腎上腺素、組胺H 等多種受體有親和力,具有拮抗作用。同時藥物還能顯著改善陰性及陽性癥狀。此外,通過結合和氧化反應在肝臟代謝,不會通過血腦屏障,故其藥理學活性較好,能夠保持良好的臨床效果。單純使用奧氮平可能會引起嗜睡和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偶見用藥初期出現肝臟氨基轉移酶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的輕度升高,但不伴臨床癥狀。阿立哌唑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大多認為是通過多巴胺D2和5-HT1A受體的部分激動作用及5-HT2A 受體的拮抗作用的介導而產生[4,5]。此藥物的活性主要源于阿立哌唑,對多巴胺D2、多巴胺D3、5-HT1A、5-HT2A受體具有高親和力,在給藥14 d 內其活性成分就可達到穩態濃度[6,7]。通過兩者藥物的聯合使用,可顯著穩定患者的情緒,減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促進患者恢復。這是由于阿立哌唑作為臨床的多巴胺D2受體的部分激動劑,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和精神運動性遲滯,能減少對患者內分泌的影響。同時由于此藥物具有的獨特優勢,能降低患者發生催乳量增加或體重的增加,由此可知,此藥物較適用于女性患者。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6 個月后,觀察組PANSS 評分(53.64±8.1)分,低于對照組的(66.37±6.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聯合奧氮平治療和單純使用奧氮平治療均有一定療效,而兩者聯合使用可進一步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其認知功能,這與其他文獻報道具有一致性[8]。上述結果充分說明,兩者藥物的聯合使用在臨床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癥狀和認知功能,同時能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會嚴重影響其正常的社會功能,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36%,高于對照組的59.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言語流暢性、視覺記憶、延遲記憶、線方向判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精神分裂癥的典型癥狀可能是認知功能損害,通過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可根據其損害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抗精神藥物治療,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阿立哌唑和奧氮平對治療精神分裂癥具有類似的臨床效果,但單一使用和聯合使用對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是各不相同的,可根據患者的認知功能的損害,配合臨床病情評估,合理科學的選擇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