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調根
(洞口縣南泥園藝場,湖南 洞口 422312)
柑橘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國內有許多種類的柑橘,栽培品種主要是寬皮柑橘,金柑、檸檬、甜橙和柚類為輔。雖然柑橘品種繁多,然而品質上卻存在較大的差距,消費者在挑選時會考慮果皮色澤、形狀、果肉口感、糖分等因素。而影響柑橘生長品質的因素較多,為了提升柑橘的品質和糖分,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促進柑橘種植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影響柑橘生長和品質的因素較多,主要的因素如圖1所示。
圖1 影響柑橘品質的因素
柑橘是短日照植物,因此,光照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會給其果皮色澤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帶去影響。其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構成部分是可溶性糖與可滴定酸,總日照時間較長,柑橘的固酸比就會提升[1]。含糖量和日照時間在一定范圍中是正相關的,光照條件足夠,能夠提升糖分含量。光照在8月~11月的影響最大,很多柑橘果實經過陽光的照射,果皮會變得更亮。在柑橘種植中就要結合柑橘的品種,有效地調整光照時間,從而提升其外觀以及內在的品質。另外,光照強度也會影響柑橘品質,有研究顯示,鋪設反光膜可以提升果樹中下層光照的強度,優化光照的環境,進而提升柑橘的品質。
水分是柑橘生長中的重要要素,柑橘需要的年降雨量通常在1200~2000 mL,合適的降雨量,可以溶解土壤中的養分,讓植株更好地吸收,反之,就會影響到著果率、種植產量以及果實品質。柑橘如果長時間處于干旱的環境下,突然遇到降雨,就易導致裂果;在果實采收階段如果降水太多,就會影響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去營養元素,嚴重影響到柑橘的口感、外觀及產量。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在種植時就要結合當地降水量情況以及柑橘的具體生長階段,判斷其需要的水分,合理地灌溉或是排水[2]。
溫度是影響柑橘生長的又一個重要因素,適合柑橘生長的溫度通常是在23℃~31℃,且溫差會給其品質帶去重要的影響。如果晝夜溫差較大,柑橘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會變多,是在果實快要成熟的階段。在適當的溫度范圍中,溫度和柑橘糖酸比的關系成正比,果皮會變薄,果色變淡。如果溫度太低,就會導致凍傷問題,太高會導致樹體缺水,產生落花落果、葉片枯萎的情況。
土壤中營養物質的含量,會直接影響到柑橘的質量及產量,如果土壤中養分失衡,就會影響品質。土壤中某種類型養分的含量,除了會影響到果樹對該養分的吸收,還會影響到樹體對于其他養分的吸收。如果營養物質不足,無法滿足果樹生長的需求,可用科學施肥的方式補充,而不科學的施肥方式,會讓土壤肥力流失及酸化問題加重[3]。柑橘生長適宜的土壤ph值標準在5.5~6.5,太高或是太低都會影響到果樹生長,ph值不合適,也會影響到樹體的營養物質吸收和運用,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同樣會影響到果實的品質。
要想提升柑橘的種植質量,增加其糖分,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如圖2所示。
圖2 柑橘增糖提質策略
從上面的闡述中可以看到光照對于柑橘品質和糖分的影響。因此,為了提升品質,要在適當的階段修剪果樹的大枝,一般在萌芽之前,把樹冠中、上部密度過大的樹枝修剪好,株(行)間樹冠交叉枝和下垂枝(距離地面小于40 cm)進行合理的回縮,郁閉園需要及時間伐和間移。修剪后,株間樹冠之間的距離應該超過20 cm,行間需要有50~100 cm的光路,樹高通常要把控在3.0~3.5 m,確保樹冠的通風和光照環境[4]。
2.2.1 深翻改土,施加有機肥以及磷鉀肥
施肥可以為果樹提供營養,種植過程中應該施加有機肥,特別是富含磷鉀的餅肥和沼肥等。一年施氮量可按照每生產100 kg果施加1 kg氮的標準計算,氮、磷、鉀施加比例是2∶1∶2。其中柚樹施肥量比較多,同樣是生產100kg的果,施氮量一年為1.5 kg。一年中應該注重兩個施肥節點,一次是采果肥,在10月~11月采果前后深翻改土,同時把肥料混合土壤施加到樹冠滴水線之下的土層中,主要施加農家肥,施肥量在一年的占比為40%~50%。另一次就是壯果肥,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合理灌溉,同時施加速效性有機液肥或是其他氮磷鉀肥,在秋天時施加磷肥、鉀肥,讓果實變得更大,優化品質[5]。在施加這種肥時,應該結合果樹的情況,合理施肥,如果果樹的掛果不多,就要減少施肥量,避免果皮粗糙。
2.2.2 增施鈣肥,預防浮皮問題
鈣會影響到柑橘果實的硬度,果實膨大期間,如果鈣元素缺乏,就易出現浮皮的問題,要想預防這一問題的出現,可通過給果實噴鈣的方式來實現。
果實穩定之后,應該對坐果太多的果樹實施疏果,這樣做可以讓果實大小合適。具體的疏果程度需要結合豐產穩產要求的葉果比來確定。通過將過密的果實進行疏果,留下比較稀疏的,同時將不好的、畸形的果實去掉,適量的掛果,能夠提升果實的品質等級[6]。另外,后期要做好環割大枝工作,果實成熟的前15~20天,在大枝基部螺旋狀環割皮層1~3圈,這樣的方式可以提升其上果營養,讓果實更好地著色,增加含糖量,有利于花芽分化,避免大小年。
果實套袋是一種果樹管理方式,在柑橘生長中對果實進行套袋,可以起到物理防護的作用,減少微生物和蟲鳥對其的影響,減少病果產生的幾率,同時還可以避免農藥和果面接觸,不用受到各種物理傷害。這種措施可以對果實微環境做出一定的改善,影響果實色澤。在具體操作中,應該根據柑橘的品種選擇套袋方式,科學合理地操作,發揮套袋提升果色的亮度以及光潔度的作用。
在柑橘生長中,病蟲害是一個極具威脅的因素。如果大面積產生病蟲害,就會直接影響到柑橘產量和質量,導致表皮受損、果實畸形、果肉風味消失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成片死亡的問題,給種植戶帶去較大的損失。因此,應該提高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常見的有柑橘黃龍病、樹脂病、炭疽病、瘡痂病、木虱、四班黃蜘蛛、紅蜘蛛、介殼蟲、銹壁虱、天牛等[7]。以往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普遍存在防治手段單一、監察不到位等問題,所以,應該落實好預測預報工作,做好事前控制,同時做好事后應急處理,結合病蟲害的情況,有目的性地實施治理。當前在病蟲害防治中,包含多種防治技術,如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態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應該結合具體情況,綜合運用防治手段,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在7月~9月,如果出現干旱問題,就會影響到柑橘的品質以及產量,因此,應該及時地灌溉,避免干旱。沒有灌溉條件的果園,可在6月下旬~7月上旬,通過在樹盤中耕松土、用雜草和秸稈覆蓋的方式,維持土壤濕潤狀態。在采摘前的一個月中,應該停止灌溉抗旱,做好清溝排漬工作。采摘前的30~50天,可通過覆蓋地膜的方式進行控水,在株、行間覆蓋地膜,發揮擋雨的作用。地膜間的搭口處,應該使用膠帶粘接起來,避免被強風刮起或是雨水進入到地膜中。
柑橘的果實成熟之后,才能產生果香,變得酸甜可口。如果是遠銷或是貯藏,可在果皮的1/2~2/3轉黃時采收,在當地銷售的柑橘,應該在全部著色成熟之后再采摘。采摘后,應該依據果實的外表和大小,劃分等級,進行包裝。有條件的果園,可利用自動分級機實施清潔、殺菌、打蠟、分級等工作,再按照規格進行包裝,推薦小箱包裝,可以減少損耗,增加效益。
綜上所述,柑橘在生長期間,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各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其品質,所以,在柑橘種植中,要全面地考慮相關影響因素,運用綜合手段對果樹進行治理,增加其種植產量,提升柑橘的質量和糖分。除此之外,還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對柑橘果園實施智能化管理,從而減少人工因素的限制,提升大型果園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減少生產成本,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