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明珠,金月,童喻浩
(1.浙江省安吉縣農業農村局,浙江 安吉 313300;2.浙江省安吉縣梅溪鎮農業農村辦公室,浙江 安吉 313300)
水稻是需硅肥量很大的作物,硅元素是被國際土壤界列為繼氮、磷、鉀之后的第四大元素。硅肥能預防水稻早衰,促進光合作用,延長水稻葉片的功能期,增加籽粒充實度,提高產量,改善稻谷品質、增強抗病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否給土壤及時補充足夠的硅肥,已成為決定水稻單產能否再上新臺階的重要因素之一[1]。為驗證納米硅肥在本地區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本試驗,并開展了大面積示范。
試驗地點設在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橫塘村闞繼志農戶水田中,土壤為泥質田,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含量32 g/kg,全氮1.93 g/kg,有效磷13.2 mg/kg,速效鉀107.5 mg/kg,試驗田灌溉排水方便。
供試肥料為杭州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高效硅肥(納米硅肥)、市場上一般的普通液體硅肥。水稻供試品種為春優84。
試驗設3個處理,3次重復, 共設9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面積為33 m2,試驗田周圍設置保護行。處理1為灌漿期噴施納米硅肥,噴施2次,第1次噴施時間為9月21日,第二次噴施時間是9月28日,納米硅肥稀釋100倍,畝噴液量60 kg;處理2為灌漿期噴施普通硅肥(用量、方法、時間和稀釋倍數同處理1),CK(不噴硅肥)。
除按試驗設計噴施硅肥外,其他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措施相同。水稻采取大田撒播方式種植,播種期為5月29日。施肥3次:第一次為5月27日施基施,每畝復合肥(N∶P2O5∶K2O=15∶15∶15)30 kg耙至土中;第二次為6月16日,施分蘗肥,每畝施尿素6 kg;第三次施孕穗肥,每畝施尿素10 kg,氯化鉀6 kg。
除草在翻耕前7天用草胺膦(或草甘膦)防除播種前老草,播后采用芐嘧?丙草胺或芐嘧?禾草丹進行土壤封閉,在水稻3.5~4.5葉期采用氰氟草酯(五氟?氰氟草)封殺田間的稗草和千金子。整個生長期間病害防治僅防治了稻曲病,蟲害防治僅防治了稻飛虱。
不同處理對水稻生育期進程沒有影響,從播種期到成熟期全期166天,始穗期9月10日,齊穗期9月16日,成熟期11月15日,各生育期時間一致。
處理1產量最高,為557 kg/畝,處理2為541 kg/畝,CK為524 kg/畝;即處理1較對照畝增產33 kg,增幅為6.30%;處理2較對照增產17 kg,增幅3.24%;經統計分析,處理1較處理2和對照產量都達顯著水平,處理2和對照產量比較也達顯著水平;而處理1產量與對照比較達極顯著水平。
不同處理對水稻每畝有效穗影響不大,處理1、處理2、對照分別為16.5萬、16.6萬和16.3萬;對水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影響較大,結實率處理1為91.8%,處理2為88%,CK為84.7%,處理1結實率較處理2提高3.8%,較對照提高7.1%;千粒重處理1為28.9 g,處理2為28.7 g ,CK為25.3g,處理1千粒重較處理2增加0.2 g,較對照增加3.6 g(見表1);由此可見,在灌漿期噴施納米硅肥是通過提高水稻的結實率和千粒重,來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表1 不同處理產量性狀調查表
不同處理對水稻株高沒有影響;每個處理測量10叢植株基部莖粗,平均直徑處理1為5.92 mm,處理2為5.89 mm,對照為5.79 mm,則施納米硅肥的比對照粗0.13 mm;莖壁厚平均處理1為1.22 mm,處理2為1.15 mm,對照為1.07 mm,則施納米硅肥處理比對照莖壁厚0.15 mm;表現出莖桿粗壯,不容易倒伏[2];倒三葉功能期延長,葉片長相清秀,清桿黃熟不早衰,有效地增加水稻后期的干物質積累。
根據田間調查,由于水稻生長期間肥水管理措施合理,沒有災害性天氣影響,稻瘟病沒有發生,紋枯病也僅有對照區發生,發生率很低,為1.02%。
通過試驗,結果表明噴施納米硅肥較不噴施水稻的增產33 kg/畝,增產幅度6.3%,較噴施普通硅肥的增產16 kg/畝,增產幅度2.96%,施用納米硅肥增產明顯。
在水稻生育后期補施硅肥可直接增強葉片葉綠素含量,在葉片衰老過程中還能調節體內多項生理機能來增強抗衰老的能力,促進水稻功能葉功能延長,從而增強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并促進稻穗對硅的吸收[3],增強水稻抗倒伏能力。
在水稻生育后期補施硅肥可使水稻葉片表面結構硅質化,提高植株抗病蟲害能力,尤其是稻瘟病和紋枯病,目前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的主要措施是培育抗病品種和化學防治,但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的復雜性和高度變異,一個抗病品種育成后往往推廣3~5年就因為產生新的優勢小種而喪失抗性,特別是含有單個主效抗病基因的品種更是如此,要培育出具有廣譜性和持久性的抗病品種非常困難;化學防治既增加了成本又因為長期使用農藥,引起病蟲抗藥性的產生,刺激病菌變異產生新的小種或變異系,使病害的防治工作愈來愈困難,藥物的防治效果愈來愈差。農藥的過量使用導致稻米中的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危及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類的身體健康,既污染了環境,又破壞了農田生態系統,同時也危及食品安全,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采用合理增施硅肥的方式無疑為提高水稻抗病性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4]。但硅肥并不能完全替代農藥發揮防治病害的功能,試驗示范中,象稻曲病、外來的稻飛虱還是要用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