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晨煜
在一片水域中,一只只被水流撐開的藍色口罩完全舒張,體型纖薄,耳帶活像靈活的觸手,輕盈搖曳,恣意游蕩,好似一只只飄逸的傘狀水母。
看到這樣的比喻,你或許會覺得這個場景很美,飾詞和喻體均生動恰當??谡趾退?,兩個不相干的物種,因為周身顏色的相似,大小趨同,被奇妙的用以類比。
然而,想出這個比喻的并不是我,而是一群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們。它們和我不同,并非僅僅熱衷分析語言中的成分和韻味,卻是真真切切的,在捕食的過程中,將落在水中緩慢游蕩的口罩,錯當成了美味的水母,從而誤食,引發嚴重后果。
或許你會以為,口罩是安全的象征,松開耳帶,下面必定是紅潤的人類臉龐和被保護的安然表情。事實上,在不同的場合解開一只只纖薄輕盈的防護口罩,我在其下方看到了令人訝異的東西。那是一張獼猴的嘴、一對螃蟹的足、一雙海鷗的腿、一只處于充氣狀態的河豚,甚至是一只完整的幼年章魚。
動物何以遇到口罩?口罩為何會籠罩這些奇怪的身體部位?口罩如何侵入鳥類和海洋生物的領地?這些問題一股腦兒襲上心頭。
讓我們拿到上述的那五只口罩,細致入微地去往發現口罩的現場探尋真相吧!
我們爬上一座山坡,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郊外的山丘上,遇到了這對獼猴??谡謱λ鼈儊碚f是個新鮮物品,它們啃咬口罩的綁帶,撕扯口罩的面罩,看上去好奇不已,玩樂不休。但據專家分析,這樣的趣味行為很容易傳播病毒,對獼猴本身來說也存在潛在的窒息危險,攝入的塑料甚至會導致致命的腸梗阻。此時,你意識到,口罩作為近來高效防護的用品,竟然在動物身上存在如此大的健康隱患。
觀察完獼猴,我們潛入蔚藍的海里,遇到了一只行為奇特的螃蟹。它好像背著一只形狀特殊且緩慢漏氣的熱氣球,搖搖晃晃不斷下墜。仔細一看,一只藍色的口罩緊緊纏住了螃蟹的兩鉗,活像長條形的泳圈,套住了體態極小的螃蟹,使它逐漸乏力,行動失去平衡,進而迷失方向,往更深處跌落。我們慌忙捉住那只對人類來說渺小又普通的口罩,卻在視覺的沖擊下意識到,幼蟹之于口罩,可能也是渺小又普通的物種。
返回熱鬧的街道,我們發現了一只受傷的海鷗。它的傷并不在雙翅上,卻無法飛上藍天。原來,海鷗的雙腿在口罩的耳帶纏住了長達一周時間,關節已經嚴重腫脹,只能滑稽又蹣跚地走在路上,活像初次纏足的少女。為海鷗的雙腿解綁的時候,口罩儼然像一封黑暗的信,只是永遠沒有送達的正確地址。
沿街來到河岸邊,一只氣鼓鼓的河豚已然死去。它處于鮮明的充氣狀態,這意味著它認為自己遇到了敵害,而這敵害不同于往日,竟是一只一次性口罩。河豚呈全力攻擊的姿態,應急生出的刺猛扎著口罩,卻還是在這個龐然大物面前筋疲力盡,敗下陣來。它從未想到,越用力地充氣抵御,越會勒緊這只口罩的耳帶,從而使自己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我們不可思議地又一次潛入海底,這次看到了一只靜態的口罩,好險,幸好沒有產生傷害。我們輕呼一口氣,撿起那個落在珊瑚旁的普通口罩。不料,掀起它的一瞬間,一只呈現暗色的幼年章魚帶著幾乎痙攣的觸角出現在視野里。它的狀態并不像平日在紀錄片中看到的那樣,反應敏捷,噴灑黑霧,游速極快。它完全無法動彈,已經失去活力。口罩儼然一個不透氣的帳篷,將它嚴嚴實實地遮蔽其中,慢慢促使它失去掙扎的力氣。
此時,你還會覺得口罩和水母的比喻有海風味的浪漫嗎?它只是海洋生物眼中恍惚的致幻劑,能帶來欺騙性的錯覺。誤把口罩當作主食吞食,或僅僅與口罩耳帶糾纏許久后,引發的體力不支和窒息風險等悲劇,都已扎扎實實地戳穿了這個泡沫般的比喻,剩下的唯有海市蜃樓般的嘆息。
結束了對五只口罩的探訪,我們一改往日對口罩的印象。原本我們視它為安全保障和最有效的防護用品,因為戴上這種簡潔的面部護具,我們可以較為安心地走在街上,步入戶外,有距離地享受自然。而如今,這個小巧的工具雖然保護了使用者,卻由于我們的隨意棄置和不恰當的處理,導致動物們面臨新型危機。
事實上,僅2020年流入海洋的口罩就有約16億只,而這些口罩至少需要450年才能分解完成。如果口罩是特殊時期僅屬于人類的小小面具,如何戴好和管理這張面具,如何讓面具下的暖意最大限度地傳遞,是我們應該思索的問題??谡植粦撌亲匀粓鏊某??,當你需要丟棄舊口罩時,請剪斷有可能纏繞小體動物的耳帶,直接投入口罩廢棄專用桶或醫療廢棄垃圾袋中,交由專業機構集中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