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大碶博平小學 俞偉國
【提要】當今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領者,在書法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書法?教育者需要關注小學生學習書法思維的特點,著眼于科學思維、感性思維、形象思維、空間思維、整體思維、節奏思維、情感思維,以方法、工具、筆法、結構、章法、筆勢、精神為載體,因勢引導,從而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書法技能的提升。
小學書法課程具有藝術特性和動作技能的學習過程,因此,開展書法教學首先需要研究小學生書法學習的思維過程。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書法學習計劃,對學生展開相應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書法的魅力,促進小學生學習書法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書法技能的提升。
讓學生掌握科學有效學習書法的方法是關鍵。書法學習中,讀帖是信息的接收和整合,記憶是信息的存儲和提取,書寫是信息的再現和改造。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需要眼、腦和手三者共同協調配合,用眼觀察、大腦存取和肌肉記憶能促進書法學習的量變和質變,而學習科學書法的思維發展是促進小學生書法學習量變和質變的基礎。
書法學習,在集中注意觀察(讀帖)的基礎上,既學習書面知識,又領悟用筆的特點,這不僅需要注意品質和記憶能力的參與,還要靠個人的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以及其他思維的結合運用,更需要學生大量的親筆練習、模仿。此時,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正是同時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這就為書法學習提供了關鍵的思維支持,不僅有助于小學生學會各種基本的書法常識、書寫特點,還可以促進其他思維的發展,并從書法中領略審美的奧妙。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書法主要工具包括筆、墨、紙、硯等核心工具,以及字帖、毛氈、鎮紙等輔助工具。對于初次接觸文房四寶的小學生來說,這時他們還處在比較好奇的感性階段,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介紹書法學習中最重要的工具。

科學有效學習書法的方法
介紹毛筆的特點、清洗和保養,執筆的方法,筆毫使用的部位。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一些嘗試性的練習,既可以是畫畫線(橫線、豎線、弧線),又可以是提按交替練習,讓他們盡快熟悉這些陌生的工具。在學生練習時,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執筆方法和書寫姿勢,以便為技法訓練做好準備。

熟悉練習紙(毛邊紙)的特性,先讓學生體驗生熟度不同紙的書寫效果。生紙易吸墨容易滲,熟紙不易吸墨不滲,書法練習一般選用七八分熟的紙;紙的光滑面與粗糙面的選擇,讓學生在紙的正反面進行涂寫,觀察線條的特點,并根據觀察結果,判斷字體秀美細膩和字體質樸厚實分別選用紙的光滑面,還是粗糙面來書寫。
現在的墨汁含有一定的膠,膠的輕重一定程度影響行筆,適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無沉淀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向學生推薦的墨汁(如紅星墨液、曹素功等),而重點讓學生體驗毛筆蘸墨多少對書寫效果產生的影響,幫助他們學會蘸墨、掭筆,控制毛筆內的墨汁。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能否寫出高質量的線條,是衡量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書寫動作要領的重要指標。從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看,他們最先關注到的是一些漂亮而有力的筆畫、明快清晰的筆鋒。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分步驟組織這一階段的教學,讓他們獲得較充足的體驗。
學生初學書法,教師引領學生掌握起筆、行筆、收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起筆:露鋒尖起、藏鋒圓起、藏鋒方起應;行筆:中鋒行筆、側鋒行筆;收筆:露鋒尖收、藏鋒方收、藏鋒圓收。中鋒用筆:線條渾圓如筆桿,側鋒用筆:線條硬扁如尺子;露、藏鋒用筆則是鋒芒畢露和飽滿含蓄;讓學生了解并熟悉不同的用筆動作對書寫效果的影響。


有了一定的書寫經驗后,教師應從教材中挑簡單而形象的筆畫讓學生進行臨摹練習。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筆畫長短、方向和角度。如橫左低右高,懸針豎收筆似針,垂露豎尾部如露珠,撇可分為平撇、斜撇、豎撇;捺畫似腳面繃直的跳芭蕾舞者的腳,斜捺整個形狀如滑滑梯。并通過“感受—體驗—體悟”,進一步掌握所學筆畫,熟練使用毛筆書寫。
當大部分學生對筆畫做到熟練運用后,教師應抓住毛筆鋒面變化及其行筆快慢等關鍵技法點,引導學生通過臨摹不同的筆畫,逐漸掌握調鋒、轉折等一些更復雜細膩的動作。調鋒:側鋒轉中鋒,因行筆的方向要稍微改變,如同開車需要略打方向,車速不可過快;轉折:行筆方向發生很大改變,如同汽車進行直角轉彎,車速要緩慢,并且大幅度地打方向。
當大多數學生掌握了用筆和筆畫書寫方法后,教師應及時轉向空間思維的教學。結構,在書法術語中稱之為結字,也就是通過合理安排筆畫的空間分布,使一個字的整體達到和諧的方法。
在書法教學中,應該對字的整體把握加以重視,使其能夠將字寫得更加協調。這就需要注重學生抽象思維的發散,如可以讓學生將字想象成各種圖形,幫其在頭腦中建立抽象空間。例如,可以將“又”看成一個梯形,把“軍”當作一個長方形,“令”可以看成菱形,將“利”當作兩個長方形等,這樣在抽象空間建立的基礎上,學生能夠了解字的總體形態,為其臨摹奠定良好的基礎。

漢字的筆畫變化多端,通過觀察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相關筆畫的印象,了解不同筆畫的細節,這一過程,主要是發揮學生形象思維。而對比觀察方法主要就是讓學生找到筆畫的長短、收放、筆畫分割等變化。如“夫”字,兩橫的長短;橫收,撇捺放;撇與第一橫相交后,把橫分割的不均等。從而加深對字形的理解,提升學生臨摹的準確性,進而提升書寫質量。

古帖中的每個字就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而使得這些字動靜相生、神采飛揚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巧妙地處理筆畫之間、部件之間的微妙關系,如均等、大小、穿插、欹正、對稱等。讀帖不細,往往會使所臨寫的字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細察部件關系和筆畫關系在整個讀帖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用擺字模、對比法、觀察法等方法幫助學生來體會。

“字畫疏處可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清代書法家鄧石如)黑處,就要有靈動的線條結構來體現;白處,就要看字里行間的布局必須得宜,必須錯落有致,疏密有度,兩者相映相生,相倚相吸,不離不棄,如“色”字,短豎巧妙地將1、2兩處空間分割大小錯落有致,3、4、5三處的空白大小不一,使得空間處理更具有藝術性。

章法,是通過字與字、行與行、段落與段落之間的有機組織使一件書法作品達到整體和諧的方法。章法更是從整體上對空白進行分割處理的藝術。如果沒有對空白進行分割處理的意識,那只是寫字。
“北師大”版小學書法教材主要涉及立軸、橫幅、斗方、扇面四個形式的章法應用。教師應通過四種章法的優秀作品進行解析,落款與正文大小關系、位置錯落關系、穿插關系、疏密關系以及空間分割等等。

章法教學要求學生具備更宏觀的視野和對書法作品的整體思維,這對于小學生的認識水平來說是有難度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通過臨摹完整的集字作品逐漸向創作過渡,并進行點評分析,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章法處理方法。提高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和書法創作能力。

書法的節奏感,就如同音樂要有音的高低,抑揚頓挫。在書寫過程中,運筆的動作是前后連貫、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稱之為筆勢。在這書寫過程中,應時快時慢,線條長短并用,藏鋒露鋒交替使用,提按靈活變換,這就是書法節奏。
用筆快慢,就是在起筆、行筆、收筆過程中,以及遵循筆順規律,將每一個書寫的動作,按照書寫順序,行筆有急有緩,依次固著在了筆痕當中。教師應強調學生在臨摹時保持用筆過程的連貫性,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常見的描畫字形、拼接點畫等不良習慣,要求學生保持一定的書寫節奏。
筆畫粗細,是指筆提按后留下線條粗細的對比。在書法作品中,幾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存在粗與細的筆畫變化。只是因風格的不同,粗細反差的程度不同而已。粗細的反差越是明顯,其音符的跳動感就越強,同時,它的“音域”也就越寬。強調學生書寫過程中,對毛筆提按有意識的控制。
筆畫的長線與短線。點,是最短的線。長線,包括直線和弧線,以及由直線和弧線多重組合的多樣的線。長線與短線類似音樂的短音和延長音。短音急促而鏗鏘,長音悠揚而綿延。這一點,書法與音樂非常暗合。長線與短線的交替變化,就最可表現書法的韻律。
節奏一旦蘊含著某種情調、趣味或美感,就是韻律,更富有藝術魅力,更能感染人。“書為心聲”,書法不僅僅是嫻熟的書寫技巧,還是書家內心世界的表白和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
王羲之的《蘭亭序》給我們留下了文人聚會后,抒發了生之快樂的同時,又表現出一種曠達的心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郁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回掩抑,痛徹心肝;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給我們展示了書家精神失意、人生困頓的心靈獨白。
教師應從不同作品的精神層次分析作品、分析書家的內心世界,從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等技法層面解析書家情感的控制與表達。在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讓他們通過了解作品體悟“技”與“道”的辯證關系、理性與情感的關系、創作主體和書法的關系,真正讓學生看懂書法、理解書法,最終促進學生精神境界成長和思維能力提高。
提高小學生的書寫水平,促進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品味,需要一批有一定書法功底的教師隊伍,更需要教育者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書法學習的規律,著眼學生科學思維、感性思維、形象思維、空間思維、整體思維、節奏思維、情感思維,以方法、工具、筆法、結構、章法、筆勢、精神為載體,進行相應訓練,從而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書法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