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佑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0)
提升職業素養及專業技能是新職業農民培訓的主要目的。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指出,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育親農愛農興農的優秀管理者、知識技能武裝起來的職業農民、服務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滿足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是職業學校的重要使命,高職是培養新農民的中堅力量。為了解永州市新型職業農民現狀及培訓需求,探索符合新型職業農民需要的培訓模式,課題組于2020年5—6月進行了問卷及走訪調研,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有關建議。
本次調查走訪了永州市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永州市馬坪農業開發區、祁陽市14個鄉鎮,共計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的調查問卷296份,有效問卷數量294份,有效率約為99%,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永州市鄉鎮職業農民。
1.2.1 座談式問卷調查法
以參與培訓的永州市高精尖新職業農民為依托,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整理與數據分析,以了解永州市農民工的培訓現狀及培訓需求。
1.2.2 訪談式入戶調查法
通過走訪永州市農戶家,課題組成員與農業從事人員交談,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其經營現狀與參與培訓情況。利用實地訪談的方式,對永州市農民工關于新職業農民的了解情況、意愿情況及所需培訓情況進行調研,切實了解農民的培訓需求[1-4]。
2.1.1 性別與受教育程度情況分析
如表1所示,為永州市調查對象的性別、受教育程度表。統計顯示,永州市農民及農民工以女性為主(男性82人、女性212人),學歷分布主要集中在初中學歷(男性45人、女性112人),且女性學歷高于男性學歷。總體而言,目前永州市農村勞動力學歷水平還是比較低的。

表1 性別、受教育程度表
2.1.2 個體經營特征
統計結果如圖1、圖2所示。

圖1 所屬經營主體統計圖

圖2 所屬經營行業統計圖
如圖1所示,調查的所屬經營主體中一般農戶為30.77%,所占比例較高;如圖2所示,永州市農民從事種植業的比例較高,占61.54%,說明目前永州市農村還是以種植業為主。
對培訓認知的統計結果如圖3~圖12所示。

圖3 農民了解新職業農民途徑統計圖

圖4 農民成為新職業農民意愿統計圖

圖5 農民參加培訓路徑統計圖

圖12 農民期望培訓時長統計圖

圖10 農民期望培訓類型統計圖

圖11 農民期望參加培訓內容統計圖
從圖3~圖12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調查對象對新型職業農民不太了解,經過宣講后,大部分農民對成為職業農民欲望強烈。同時,調查發現現有的培訓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46.15%認為培訓內容不符合現從事工作的實際,大部分農民參加培訓的期望是提高技能以及增加收入,53.85%的調查對象期望參加生產經營類培訓,大部分農民期望能在本地進行培訓且希望培訓以實踐操作為主。在培訓內容和時長上,農民期望培訓以短、頻、快為主,期待的培訓內容主要為農業生產及技術加工,希望培訓時長為1~2天的占比38.46%。
農民進行新職業農民職業培育且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意愿很強。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主要是政府在主導,農民自主性不強且高職現階段發揮作用不大,沒有發揮出高職在職業技能培育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現有的技能專項培訓對新型職業農民而言,技能提升不突出,效果不明顯。新職業農民期望進行生產經營型技能的培訓,并更加傾向于在本地開展培訓,以實踐操作培訓與面對面授課為主,最能接受時間為1~2天的短、頻、快的培訓。
根據永州市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方案,建立“一縣一園,一縣一特”發展思路,組織專業團隊實地調研。通過實地調研,擬定出適合當地發展且可持續性發展的農業產業項目,以項目為依托設計規劃培訓項目,再組織高職專業教學團隊進行項目培訓,可切實提升培訓效果。
現有的新職業農民培訓針對性不強,對農民技能提升效果不明顯,農民興趣及愿望不強烈、響應度不高。因此,為了切實提升新職業農民培訓的效果,要實行精準化對接,即精準對接當地鄉村、精準對接農業產業項目、精準對接農民群體、精準對接農民需求的內容、精準對接農民經營實踐和時間以及精準對接產業項目效益,方可切實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
新職業農民的培訓重點在于培育其職業素養及專業技能,現階段,永州市新職業農民培訓主要是由政府主導,依托短期專業專項培訓。這樣是不夠的,必須要開展系統全面的農業職業教育,要充分發揮高職在職業培育方面的優勢,以項目為依托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同時,圍繞地方特色產業,按需求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經營管理、創業技能以及文化和衛生等知識的培訓,造就一批“高素質、精技能、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