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梅 南 農
為加快推進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近日,江西印發《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目標任務:大力實施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補短板”行動,堅持問題導向,以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探索“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資本融入、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培育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保障國家糧食生產提供有力支撐。力爭到2025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0%,建設1 000個左右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400個左右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有40個左右的縣(市、區)躋身“全國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行列,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業化、信息化、市場化水平顯著提升,全產業鏈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持續抓好機耕、機植保、機收、機烘等生產環節,著力補齊水稻機插短板,打通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50%以上。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導向作用,將適宜江西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全部列入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做到應補盡補。對符合條件的糧食生產薄弱環節、丘陵山區特優農業生產急需機具提高補貼測算額,比例由30%提高到35%。將符合條件的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按成套設施設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范圍。加快糧食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探索對制約水稻機械化種植的短缺機具和成套設施設備開展省級累加補貼試點。
培育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持投資主體和服務主體,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鼓勵各類專業公司、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專業戶等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鼓勵農機產銷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機使用大戶開展農機維修服務,建立農機維修、保養互助協會,引導農戶做好農機維修、保養等工作。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優先保障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及農機集中存放、維修場點等用地需求,并按規定減免相關稅費。
創新農機服務機制。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多種服務模式,大力培育“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小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小農戶”等多種組織形式。發揮供銷、郵政等系統的優勢,推動國有企業在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的龍頭帶動作用。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種糧大戶的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農機裝備全、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戶,帶動小農戶發展。加大對糧食生產關鍵薄弱環節托管服務支持力度,開展政府購買農機社會化服務試點。
提高農機作業便利程度。大力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推動高標準農田種植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提倡農田保護性耕作,鼓勵使用履帶式機具開展田間作業。支持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擴展大中型農機運用空間,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
構建高效機械化生產體系。加快選育、推廣適于機械化作業、輕簡化栽培的作物品種。將適應機械化作為農作物品種審定、耕作制度變革、產后加工工藝改進、農田基本建設等工作的重要目標,促使良種、良法、良機、良地、良制配套,為全程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生產創造條件。熟化推廣一批“雙季稻”“稻油”“稻稻油”“稻再油”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和機具配套方案,建設一批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和全程機械化示范片。
強化農機科技支撐。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農機制造企業,聯合國家級、省級農機研發創新資源,組建省級農機裝備創新聯盟。加強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研究和農機裝備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攻克制約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的技術難題。鼓勵省內外農機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做大做強。支持有條件的市縣,緊密結合農業產業發展需要,以優勢農機裝備企業為龍頭,帶動區域特色農機裝備產業集群建設,推動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引進和使用農業機械、農業工程類專業技術人員。支持有關院校、農機企業、農機合作社等深度合作,探索“雙主體”育人機制,推行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線農機人才隊伍。強化基層農機化推廣和農機監理體系建設,每個縣(市、區)應配備必要的人員,從事農機化技術推廣、農機安全監理和農機購置補貼業務辦理等工作。
加強政策支持。省財政統籌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農業機械化提升行動。市縣兩級要進一步加強經費保障,按要求將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認真落實國家關于取消、停征和免征涉及農機行政性事業收費政策,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批發和零售農機產品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對農民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農藥、農機,免征增值稅;對從事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項目取得的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加大對農機購置、農機新產品研發、農機企業技術改造、農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信貸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行農機抵押、信用貸款、綜合保險等業務。鼓勵創設支持農業生產托管的金融產品。引導融資租賃公司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相關企業開展業務。
加強績效考核。結合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和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等,重點對糧食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等進行考核,考評結果與下一年度有關專項資金分配相掛鉤。對農機作業托管服務、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和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建設等項目,實施績效評估,重點評估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和資金落實、使用情況等,績效評估結果與項目資金安排掛鉤。推進過程中實行督促指導、情況通報、約談誡勉制度,對工作推進不力的,進行約談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