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
□最美科技工作者風采展示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激發廣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熱情,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關于開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科協發調字[2020]12號)以及《中國煤炭學會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遴選辦法》,中國煤炭學會開展了2020年度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遴選工作。
本次遴選,煤炭企事業單位遴選推薦了70位候選人,中國煤炭學會組織遴選委員會,經遴選程序與公示,遴選出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30位,同時追授因公去世的學者1位,予以宣傳表彰。
31位受表彰者,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了勇于創新、攻關克難,甘于奉獻、志存高遠的時代精神,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希望受表彰者再接再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建功立業;希望廣大煤炭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為榜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煤炭行業發展藍圖,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新的貢獻。
都海龍在井下現場考察
都海龍,中共黨員,現任晉能控股山西科學技術研究院(晉城)技術中心主任、(晉城)技術研究院董事長,碩士研究生,采煤正高級工程師,受聘擔任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煤炭工程技術共享平臺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煤礦生產技術管理和技術研究推廣工作。
作為煤炭行業從業人員,都海龍充分利用自身扎實的煤礦開采技術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解決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推動重點科技項目落地。他參與申報的“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采煤采氣一體化示范工程項目,獲得中央財政撥款2.4億元,項目建立起全礦區、全層位、全時段的全域整體抽采模式,解決了企業在煤層氣抽采利用方面的技術難題,在國內起到了良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他帶領團隊開展厚層堅硬頂板條件下無煤柱沿空留巷圍巖控制技術體系研究,為了保證充填墻體的抗壓性能和密閉效果,深入充填現場,親自采集分析礦壓數據,不斷調整優化充填材料性能,以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保障項目的順利推進。最終掌握了成套無煤柱沿空留巷圍巖控制技術體系,項目取得良好效果。
在項目業績方面,都海龍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縱向項目8項。其中作為技術骨干完成驗收國家級重大項目1項——“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山西晉城礦區采氣采煤一體化煤層氣開發示范工程》,形成煤層氣開發、抽采、壓縮、液化、發電、利用等6個“全國最大”,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吳邦國、賀國強等先后蒞臨調研;作為項目管理主持開展國家級項目1項——“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山西重點煤礦區煤層氣與煤炭協調開發示范工程》,實現山西重點煤礦區煤層氣產量和利用量的大幅度提高;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完成驗收山西省重大專項2項,其中“破碎圍巖加固新型無機注漿材料及相關技術研究”形成省內獨有的超前注漿加固技術體系及裝備,每年節約成本7480余萬元,實現效益9600余萬元;作為技術骨干完成驗收山西省重大專項4項;作為專家組牽頭完成大型企業橫向項目400余項,直接成果轉化效益近十億元。
在技術成果方面,他先后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受理國家發明專利5項,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6項,受理實用新型4項;以主要技術負責人開展的7項關鍵技術通過省部級及最高行業協會鑒定,其中4項技術被鑒定為世界領先水平,1項技術被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2項技術被鑒定為世界先進水平。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獲得集團科技進步獎5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在學術水平方面,都海龍先后以獨著、合著等形式在《煤炭學報》《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煤炭科學技術》等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核心論文18篇,在煤礦安全與地球物理學術研討會、煤炭工業信息化論壇等大型會議上發表會議論述2次。
在社會效益方面,“山西晉城礦區采氣采煤一體化煤層氣開發示范工程”建立了國內首創過采空區技術體系和技術示范,填補了國內外煤層氣抽采技術的多項空白,為煤炭行業在瓦斯治理和煤層氣抽采方面起到了絕佳的行業示范作用;山西重點煤礦區煤層氣與煤炭協調開發示范工程實現了山西重點煤礦區煤層氣的提質增產和采氣采煤的協調開發,實現山西重點煤礦區煤層氣產量和利用量的大幅度提升,極大提升了行業生產率。
作為科技管理部門負責人,都海龍通過建立科技成果信息轉化平臺,對科技成果進行梳理,分類整合,進行發布,并組織對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總結,建立相應的機制,對考核辦法嚴格把關,有效提升了省部級科技成果申報成功率、專利申請成功率、論文質量、成果推廣應用率,所分管的技術中心連續15年被評為國家級技術中心,2020年在同類行業排名全國第三,所分管的技術研究院獲得2018年山西省科技創新獎。
通過對科技研發創新進行規劃、統籌、加強頂層設計,都海龍集中主要資金、力量解決集團公司安全生產面臨難題。以立足企業、服務企業為宗旨,重點圍繞集團公司科技創新發展、降本增效等方面內容,針對目前還存在煤炭深度安全開采、煤炭工業智能化等技術瓶頸問題,開展九大課題,形成并優化四大技術產業體系;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面向煤炭科技前沿、面向煤炭改革發展需要,以改革的精神探索,以創新的思維研究,逐步形成更多更先進的創新成果,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作為單位負責人,都海龍積極推動各產業體系建設,其中,無煤柱小煤柱開采技術體系已在集團9#煤層、15#煤層取得成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無煤柱回采技術工藝,目前已在整個企業推廣應用;針對3#煤層,目前正在推動開展沿空掘巷、小煤柱留巷、充填體沿空留巷等試驗研究,項目的開展大大提高了資源回收率,緩解了礦井采掘銜接緊張局面,延長了礦井的服務年限。
構建并推動地質構造探測及精準注漿加固技術體系,將地質探測與精準注漿相結合,實現對工作面異常區域的精準劃定,并超前工作面對構造區實施精準注漿加固,減小構造區域對工作面回采的影響,實現大采高工作面安全高效通過構造區。他牽頭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相關成果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構建并推動采煤采氣一體化技術體系、智慧礦山技術體系的發展,目前兩項技術正在進行現場試驗。
作為企業青年領軍人才,都海龍充分發揮技術帶頭作用,挖掘團隊潛力,打造了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專業技術過硬的專業科研隊伍,通過采取請進來、派出去、定點培養等方式對科技人才進行多渠道、多形式培養。
始終把人才作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把創新團隊建設作為攻堅克難的堡壘,持續開展素質提升工程,不斷提升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打造創新型團隊。遵循“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會什么”的原則,進一步優化“5+1”培訓模式,開展“私人訂制化”培訓,按不同專業、不同需求,采取多種方式,持續提升專業技術人員和創新團隊的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
因為心懷夢想,所以堅定前行。在奮進的道路上,都海龍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根科創前沿,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拓前行,為開創晉能控股集團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都海龍在井下現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