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事故猛于虎。我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約為10萬。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發,降低交通事故傷害,保證交通安全,任重而道遠。
交通安全,是指人們在道路上進行活動時,要按照交通法規的規定,安全地行車、走路,避免發生人身傷亡或財物損失。交通安全有哪些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呢?平時出行要注意哪些交通安全常識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交通安全不僅關系到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體現,更是構筑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
現代交通的發達雖然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便利,但也增加了許多安全隱患,有人曾稱交通事故為“現代社會的交通戰爭”。交通事故就像一個隱形的殺手,潛伏在道路上,等待著違章違規的人出現。因此,每個公民都應當學會保護自己,養成文明行車、文明走路的習慣。維護交通安全,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社會公德。
從大的方面講,交通安全是為了保護國家集體的財產安全,維護交通秩序,提高道路交通能力,也是經濟建設的有力支持。從小的方面講,交通安全適當縮小了個人的權利,為的是保障自己以及更多人的生命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文明行走,構筑和諧”,需要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平安大道”更加暢通無阻!
每年12月2日為我國的“全國交通安全日”。選定這一天作為交通安全日的原因,主要是考慮數字“122”作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報警電話于1994年開通并投入使用,群眾對此認知度高,方便記憶和宣傳。同時,每年12月2日,我國已進入冬季,是交通事故多發期,春運等道路交通出行和運輸高峰也即將開始,在此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全國范圍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題宣傳活動,有利于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保證廣大民群眾出行安全。
我國現行的交通法規,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其重要意義是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條規定: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在道路上,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交通標志。它們用圖案、符號和文字來表達特定的意思,告訴駕駛員和行人注意附近環境情況。這些標志對于交通安全非常重要,被稱為“永不下崗的交通警”。
道路交通標志分類
我國現代道路交通標志分為主標志和輔助標志2大類,共100種。
主標志按其含意可分為4種: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示標志和指路標志。
警告標志共23種,是警告車輛、行人注意危險地點的標志,其形狀為頂角朝上的等邊三角形,其顏色為黃底、黑邊、黑圖案。
禁令標志共35種,是禁止或限制車輛、行人交通行為的標志,其形狀為圓形和頂角向下的等邊三角形,除個別標志外,其顏色為白底、紅圈、紅杠、黑圖案、圖案壓杠。
指示標志共17種,是指示車輛、行人行進的標志,其形狀分為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其顏色為藍底、白圖案。
指路標志共20種,是傳遞道路方向、地點、距離信息的標志,除地點識別標志外,其形狀為長方形和正方形,除里程碑、百米樁和公路界碑外,一般道路為藍底白圖案,高速公路為綠底白圖案。
輔助標志共5種,是附設在主標志下,起輔助說明作用的標志,不能單獨設立和使用。輔助標志按其用途又分為表示時間、表示車輛種類、表示區域距離、表示警告和禁令理由的輔助標志以及組合輔助標志等幾種。其形狀為長方形,顏色為白底、黑字、黑邊框。此外,還有一種可變交通信息標志,它根據道路檢測到的情況(如占道施工、阻塞、流量和流向變化、氣候狀況等),把某種信息及時顯示出來,傳達給車輛駕駛人員和行人。
交通標志的幾何形狀及其含意
交通標志的視認性與顯示程度是否良好與交通標志的形狀有重要關系。在外形同等面積的情況下,效果好又容易識別的順序是:三角形、菱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圓形、正八角形等。國際《安全色和安全標志》標準草案中關于幾何圖形的規定是:正三角形表示警告,圓形表示禁止和限制,正方形、長方形表示提示,圓形圖案帶有斜杠的也表示禁止。我國現代交通標志幾何形狀和國家安全標志標準的規定與國際標準是基本一致的:三角形,顯示程度高,不論光線條件好壞,都比其他形狀引人注目。我國將正三角形作為警告標志的幾何形狀,在“停車讓路”和“慢行讓路”中采用倒三角形。圓形,顯示程度較高,視覺大,也便于安排文字。我國將圓形作為禁止和指示兩種標志的幾何形狀。方形,包括長方形和正方形,其視認性較好,用于指路性交通標志的幾何形狀。
行走安全常識:指揮燈信號綠燈亮時,準許行人通行;黃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但已進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行走。步行外出時要注意走在人行道內,在沒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邊行走。橫過馬路時,須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沒有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的道路要仔細觀察兩側,確認安全后小心行走。
乘車須知:不準在道路中間招呼車輛;機動車在行駛過程中,乘客不得將身體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乘車時不準在車內吃東西,也不能強行上下車,要做到先下后上;候車時要排隊,按秩序上車;下車后要等車輛開走后再行走,如要穿越馬路,一定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穿行;不乘坐超載車輛,不乘坐無載客許可證、運營證的車輛。
交通標線:在道路上用漆畫的各種顏色線條統稱為“交通標線”。道路中間長長的黃色或白色直線叫“車道中心線”,是用來分隔來往車輛的,使對向行駛的車輛互不干擾。中心線兩側的白色線叫“車道分界線”,其中虛線表示可以跨過,實線則反之。機動車應在機動車道上行駛,非機動車則應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在路口四周有一根白線叫“停止線”。紅燈亮時,各種車輛應該停在這條線內。道路上用白色平行線畫成的像斑馬紋的線條組成的長廊就是“人行橫道線”,行人在這里過馬路比較安全。
隔離設施:交通隔離設施主要有行人護欄和隔離墩或綠化隔離帶。行人護欄是用來保護行人安全、防止行人橫穿馬路走入車行道和防止車輛駛入人行道的。隔離墩或綠化隔離帶是設在車行道上用來隔離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來往車輛的。大家不要跨越護欄和隔離墩或綠化隔離帶走進車行道,否則有被車輛撞倒的危險。
六不要:不要無證駕駛摩托車、汽車;不要駕駛超標電動車;不要駕駛自行車、電動車載人;不要在機動車道內騎車;不要乘坐超員車輛;不要乘坐低速貨車、三輪摩托、拖拉機、“摩的”以及報廢、非法拼裝等有安全隱患的車輛。
六要:乘坐汽車要系好安全帶;駕駛、乘坐摩托車、電動自行車要戴好安全頭盔;橫穿道路要走斑馬線;走路要走人行道;騎車要在非機動車道內;要自覺做到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時不搶行。
出車之前想一想,檢查車況要周詳;
馬達一響想一想,集中精力別亂想;
起步之前想一想,觀察清楚再前往;
自行車前想一想,中速行駛莫著忙;
要過道口想一想,莫闖紅燈勤瞭望;
遇到障礙想一想,提前處理別驚慌;
轉彎之前想一想,需防左右有車輛;
會車之前想一想,先慢后停多禮讓;
超車之前想一想,沒有把握別勉強;
倒車之前想一想,注意行人和路障;
夜間行車想一想,儀表車燈亮不亮;
通過城鎮想一想,減速鳴號切莫忘;
雨霧天氣想一想,防滑要把車速降;
長途行車想一想,勞逸結合放心上;
停車之前想一想,選擇地點要適當。
勸諸君,請聽清。說安全,道文明。
凡車禍,必有因。車速快,違法行。
人車多,勿分心。稍不慎,釀禍根。
重則死,輕則傷。損失慘,教訓深。
出車禍,車要停。既報警,又救人。
保現場,事實清。待交警,勘查明。
若逃逸,罪不輕。觸刑律,法無情。
處事故,要平心。論輸贏,皆傷神。
勸雙方,切莫爭。姿態高,且饒人。
教育能提高人的意識,意識能改變人的行為,行為決定了后果。交通安全教育是解決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徑。只有具備了良好的交通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衛意識,才能確保交通安全。此項工作可從系統教育和強化教育兩方面來做。在系統教育方面,學校要給每個學生分發《交通安全教育手冊》,定期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培訓,學習交通安全知識。在強化教育方面,可以采取交通安全活動等形式,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內容。
第一,請交通安全專業人員(如交警、交通安全專家等)到課堂或者指定地點給學生講授有關交通安全的專業知識,提醒學生在參與交通時應注意的事項,并當場進行交通安全知識考核,對于考核通過者給予獎勵,比如“兒童駕駛證”等。
第二,給學生播放一些交通事故錄像,通過慘烈的場景、悲痛的畫面,讓學生吸取教訓,警戒學生不要做“馬路小英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播放3D交通事故模擬片,使學生更真實地感受交通事故造成的嚴重后果。
第三,設立學生駕駛教育館。在特定的場館內,學生在專業人員保護的情況下駕駛教學用的仿真小車,從駕駛員的角度思考步行者的安全。
第四,安排交通意外模擬訓練。主要內容是學習如何應對意外事故,提高自救與他救等方面的應急處置能力,如人工呼吸、止血、簡單包扎、向外界求援等。
(消息來源:交通違章查詢網)
為了有效避免兒童交通事故的發生,我們在這里特別叮囑您注意以下容易被忽視的交通安全隱患。
1.不在小區出入口、停車場玩耍、逗留
據統計,15.9%的兒童交通事故發生在小區、停車場、停車路段等區域。這些區域來往車輛較多,還存在車輛突然啟動、倒車、轉彎等情形,少年兒童在這些區域蹲坐玩耍或奔跑打鬧,極易遭受車輛碰撞和碾軋。因此,要告訴孩子車輛存在盲區,不在車前蹲,不在車后留,不在車的四周玩耍,避免發生危險。
2.不在公路邊玩耍
農村的少年兒童要注意,不要到國省公路附近玩耍。這些道路上過往車輛速度較快,十分危險。另外還要告訴孩子遠離大貨車,大貨車車體越大,盲區就越大,駕駛人很難發現盲區里的車輛和行人。大貨車轉彎時存在內輪差,離大貨車過近,即使避過了前輪,也有可能無法避開后輪,從而造成危險。當感知有大貨車臨近時,要盡量遠離。
3.不要在道路上使用滑板車、平衡車、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滑板車、平衡車、旱冰鞋等滑行工具沒有制動裝置,不能在危險發生時緊急制動,容易導致危害發生,因此不能在道路上使用,只能在公園、休閑場館內等地方使用。
4.上路騎自行車要達到法定年齡
有些同學喜歡結伴騎車出門游玩,但是要注意,騎自行車上路需要年滿12周歲,騎電動自行車上路需要年滿16周歲。年齡不夠的孩子對車輛的控制能力較弱,對復雜的交通環境缺乏準確的認知和判斷,很容易發生危險。
5.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
要告訴孩子不能在馬路上猛跑、忽然加速、中途折返,這樣非常危險。一定要先左看再右看,依次確認所有車輛都停車讓行后再通行。
6.不要從車前或者車后甚至兩車之間通行
乘坐公交車、長途客車等交通工具時,下車后如果需要到馬路對面,要等車開走了能清楚地觀察路況后再通過,不要從車前或者車后甚至兩車之間匆忙通行。
7.不要讓孩子單獨留在車內
夏季天氣炎熱,車內溫度較高,密閉的車內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讓一個孩子的大腦和腎臟遭受損傷,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
8.不要懷抱孩子坐車或讓孩子坐在副駕駛位置上
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要懷抱孩子坐車,更不要讓孩子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因為這樣容易在發生事故時,使孩子與擋風玻璃碰撞或者直接飛出車外,建議配備兒童安全座椅。
9.注意照看好身邊的兒童
在兒童交通事故中,監護人失職導致的事故占58.9%。在此提醒各位家長要時刻警惕,加強對兒童的監管,也要時時對兒童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以保證兒童的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