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筆記本電腦需求日益個性化,產品逐漸細分的當下,有一類叫作Creator PC(創作者電腦)的產品出現。但實際上,這類產品并沒有特別明確的定義或者說形態、配置上的要求,而在筆記本方面,PC廠商的“傳統做法”就是按照高負載設計類應用的需求,將高性能處理器(如酷睿H和銳龍H)和高性能獨顯(GTX/RTX等)進行組合,然后將機身做得比游戲本略微輕薄一點,再配合一塊高分(以前流行4K,現在流行2.5K)高色域屏,就叫作創作者本或設計師本。
當然,也有特立獨行的存在,比如戴爾的靈越16 Plus,它采用了16英寸屏且分辨率比較獨特:3072×1920(16:10比例),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的3K屏機型。與此同時,它的配置也比較寬泛:處理器可選i5和i7,顯卡從RTX 3050到3050Ti到3060可選——要知道,i5+3050和i7+3060,完全是不同的定位了。那么,這款靈越16 Plus到底是何定位?3K屏的獨特價值又是什么呢?
傳統的媒體評測中,機型的定位都是“評測者定義”。這次,我們將定義權交給實際的靈越16 Plus用戶,看看他們對該機的理解和用途吧!
配置:i5 11400H/3050/16GB/512GB/3K屏
“3K大屏和全能特性吸引了我,還能兼顧我女兒的繪畫學習”“比我想象的重”

買戴爾靈越16 Plus,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它的16英寸3K分辨率大屏。我平時常和表格打交道,辦公室的筆記本是1920×1080分辨率的商用本,覺得屏顯內容太少。后來留意到市場中有不少2.5K甚至2.8K分辨率的筆記本,但不知為啥多是14英寸的,我要是不開顯示放大,根本看不清字,太小了。開啟顯示放大吧,屏顯內容又少了許多,總之,感覺小屏幕上高分有點尷尬!
偶然一次去商場吃飯,看到戴爾專賣店里的靈越16 Plus,我發現這個3K分辨率大屏機型,即便開一點顯示放大也能顯示很多內容,視覺感受也舒適,所以就出手買了。
當然我的決策也并不是“瞬間沖動”,該機還有個點吸引了我:
我也算個攝影愛好者,經常處理些高清照片,偶爾還搞搞江河湖海的“慢速特效”,比如堆棧,六七十張照片疊加起來呈現霧化慢門效果,這就需要處理器夠強大才能快速處理完。另外現在相機出的片尺寸和容量都很大,批量處理也比較吃資源,家里的老電腦的確拖不動了。而靈越16 Plus,6核12線程i5處理器,還有RTX 3050顯卡加速,性能的確強大,我處理照片效率提升幾倍!
同時,該機由于屏幕分辨率高,所以即便是高清照片,在屏幕上也能較輕松看到全貌,畫面觀感也細膩,這點我也很喜歡。
我還發現該機用來畫畫也不錯!女兒暑期學動漫繪畫,家里沒更多的辦公桌給她放臺式機了,就把靈越16 Plus借給她用了一段時間。結果發現在3K屏上,SAI(畫畫軟件)除開“工具欄”后,繪畫空間還很大,比FHD屏好用太多了!加上100%sRGB高色域屏,色彩呈現也很漂亮,畫出來還“很有內味兒”呢!哦對了,該機屏幕是硬件防藍光的,雖然不太懂啥意思,但知道對眼睛好,是普遍推廣的技術,這很好。

編輯提示:靈越16 Plus還有SD讀卡器,這是攝影愛好者必須要用到的
不過呢,該機別看很薄的樣子,拿在手里還是挺沉的,有點出乎意料,據說是為了壓住高性能配件的發熱,散熱組件較重,另外有86Wh大容量電池,好像也只有忍了。
還說個題外話,我原本是“鼠標黨”,不會用筆記本觸控板。而女兒是“觸控板+繪圖板黨”,大部分時候用繪圖筆配合繪圖板當鼠標用,偶爾用觸控板配合操作,而她教會了我如何使用觸控板的各種多指手勢,我才知道現在觸控板已經這么厲害了,三指、四指手勢可實現很多特定功能!該機的觸控板很大,操控起來很舒適,有“打開了另一片天空”的感覺^__^。

這是我處理照片常用的軟件,雖然大部分時候這些軟件不吃資源,但個別特效運算或是批處理時,強大的硬件還是能大幅縮短等待時間

■16.0英寸3072 x 1920分辨率防眩光100% sRGB IPS屏
■i5 11400 | i7 11800H可選
■RTX 3050 | 3050Ti | 3060(65W)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