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策劃人語: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年-2035年)》指出,“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如何培養教師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質?如何讓教師在學科教育中滲入創新思維?走進中小學創新教育說課大會,或許你會有所啟發。
品“十佳教師”創新說課展特色,聽“大咖專家”犀利點評爆金句,觀“新生團”實時提問解疑惑……2021年7月10日,第4屆中小學創新教育說課大會(以下簡稱“說課大會”)在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小學精彩上演。
作為湖南省科技活動周重大示范活動和2021人工智能與創新教育思享匯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紅心向黨、創新報國”為主題的說課大會是一次名師創新課堂交鋒,也是一場名家觀點深度解析,更是創新教育理念的一次傳承與分享。
現在就跟隨小編一起回到現場,開啟品課之旅吧(掃一掃文中的二維碼,“十佳教師”說課視頻精彩再現)。
改進一次性水杯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小學生科技中心 ?車永平
內容簡介:
車老師在“改進一次性水杯”的教學實踐中, 針對一次性水杯的不足,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不斷強化其創新意識,體驗生活的樂趣。
專家點評:
黃林:創新教育強調以項目為載體,建議展示學生知識、能力生成的過程,可設置真實場景,引導學生發現不足,激發改進興趣,運用創造技法和工具進行改造并展示實驗成果。
張平柯:課程用菜板引入改進方法的方式比較模式化,可用探究的方式開展,再提出改進方案,然后進行設計,最后評價探討,總結改進方法并歸類。
湯超穎:可考慮用結構化的教學方法加上學生系列思維的訓練,促進創造教學的目標實現。基于項目的探究性學習結合結構化教育有助于探索出適合學生的創新課程,形成自己的特色。
新生團提問:
羅宇鴻:學生的創造力到底是一種什么能力?
湯超穎:創造力不僅體現在認知方面,還表現在人格、氣質以及創造的動機方面,教學要全方面覆蓋學生創造力的這三個方面。
齊憲代:21世紀的創新人才不僅需要有聰明的腦和溫暖的心,還要有靈巧的手。如果能將三者結合,那將成為出色的創新型人才。
密度的測量
——初中物理實驗復習課
重慶市育才中學校 ?田 瑤
內容簡介:
這是一堂探究型的實驗復習課。田老師賦予學生“鑒定師”的新角色,讓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測量、計算,再鑒定孺子牛材質的真假,由此進入課堂三個實驗挑戰環節,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專家點評:
張平柯:授課規范,結構完整,沒有知識性問題。但“孺子牛擺件真的是純銅所鑄嗎”這個問題不夠嚴謹。此外,挑戰三的問題難度系數較大,課程設置應遵循課程標準。
趙雄輝:通過不斷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完整地呈現了說課內容,重視問題情境的設計值得肯定。建議控制好教學難度,并增加介紹學生交流情況的內容。
齊憲代:設置一些考驗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這種做法很有新意。還可以對密度測量的問題進行拓展。
新生團提問:
黃紫薇:如何把握復習課的難易程度?
黃林:應根據課程標準來設定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等內容,同時,在備課時就應考慮學生的認知差異。
單細胞生物
長沙市長郡芙蓉中學 ?黃欣祿
內容簡介:
黃老師采用“激-探-創”的教學模式,利用科技前沿新聞引入眼蟲,展示顯微鏡下的眼蟲結構示意圖;通過“趣味分類,辯證利弊”等步驟,層層遞進,讓學生走進單細胞生物的世界;指導學生遷移應用,將生物學、數學等多學科融合,設計模型,提高實踐能力。
專家點評:
齊憲代: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積極性被有效調動。但課程內容轉化較快,若將學生設計的草履蟲模型改為設計管道疏通器模型,更能體現多學科的融合。
湯超穎:學習目標是生物體的功能和結構相適應,需在課程設計上有所體現。建議將簡單的遷移背后更深刻、更本質的需求傳達出來。
趙雄輝:體驗式的模式教學得當,導學實驗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但在實驗觀察、學生交流學習時要放慢速度。
張平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課程中階梯式介入,層層深入;創新實踐有特色,單細胞層面的仿生學有新意;教學與現代技術結合,增強了可視性。
新生團提問:
周晨陽:思維導圖、模型制作等在課堂上如何設置?問題情境如何導入?
黃欣祿:可布置課后實踐任務,或提前讓學生在預習階段準備,再到課堂上展示,最后進行點評,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導入問題情境時可讓學生提問,然后引入草履蟲,再進行設計與反思。
從實驗中感悟人生
河南濮陽油田第三高級中學 王中秋
內容簡介:
王老師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設計了五個小實驗,便于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現象,培養其創新意識,并試圖讓學生從實驗現象折射的規律中獲得人生啟示。
專家點評:
張平柯:建議聚焦一個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先設疑再層層深入,讓學生主動質疑、思考、探究。
趙雄輝:課程中將人與自然的認識相結合,很有價值,但五個實驗互不聯系,課程目標不夠清晰。
湯超穎:將感悟與物理學科結合極具創意,建議借鑒整合式創造性教學中的系列步驟加以改進。
齊憲代: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做實驗,減少了學生對科學的神秘感。
新生團提問:
劉軒:有哪些方法或思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創新實驗?
王中秋:建議選取易得的器材,展示現象明顯的實驗,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黃林:做課題的前提在于選擇課題,再集思廣益加以完善。可先設計模型,再通過實驗評價不斷完善。
湯超穎: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特長設計創新實驗,并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做好課堂的個性化對接。
譚迪熬:創新需要日常的準備和積累。平常多思考、多觀察,再動手、動腦,想用的時候就能拿出來。
行走式課堂
——走進數學中的“大數據”
山西省運城市東康中學 ?胡 菁
內容簡介:
胡老師以“數據收集、整理和表示數據、處理分析數據、作出判斷”依次展開統計內容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和研究數據收集、整理和表示數據這兩個環節開展項目式學習,感受“大數據”在數學中的應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和責任擔當意識。
專家點評:
趙雄輝:應將課程目標聚焦于某一點,設計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生參與調查重在討論交流、感悟數據本身的過程,具體操作及數學本質的問題,需進一步探索。
湯超穎:建議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升級為探討、分享的課堂。教師應聚焦學生對課堂的把握和個性化的關注上。可大膽嘗試運用現代技術為教學服務,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
齊憲代:重視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和創新的能力,但存在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當中分量不足的問題。建議進一步細化課程目標。
新生團提問:
李興歡:如何將您說的這個方法運用到鄉村教學中?
胡菁:我設計的調查報告總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紙質調查報告,在鄉村可以開展完成;第二部分是運用問卷星,通過手機可在線上完成。
人工智能為花卉種植賦能
湖南省沅陵縣溪子口小學
羅春蓉
內容簡介:
用“識花神器”認識不同種類的花卉;用智能水分測量儀測量土壤的含水量;用可記憶溫度計實時知曉花園氣溫;用酸堿度測試儀改變繡球花的花色……羅老師帶領學生開展科學種植,讓人工智能為花卉種植賦能。
專家點評:
趙雄輝:教師將花卉與生活知識結合,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花卉種植和科學探索的樂趣。
張平柯:在各個階段實時引進智能化設備,使種花過程富有特色,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
黃林:該活動以花卉種植為載體并利用人工智能,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體現了立德樹人的目標和教師與時俱進的創新理念。建議通過對比研究,設計出更好的作品。
齊憲代:課程主題是人工智能,但實際上講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內容,應將課程主題聚焦于某一點。
湯超穎:如何使那些不擅長種花的學生從活動中找到自信,值得思考。教育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更多的決策權留給學生。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長沙市長郡雙語
洋湖實驗中學 ?任 幸
內容簡介:
任老師采用“激、探、創”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領略因流體壓強差異而產生不同現象的奧妙,激發他們對物理的興趣。
專家點評:
張平柯:課堂中提到了“高鐵發飄”的內容,建議在PPT中提供“高鐵發飄是因為流體壓強引起”的依據。
湯超穎:很好地體現了整合式創造性教學的特點。建議呈現教學步驟的關鍵設計,利用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來實現教學目標,并多元化評價。
齊憲代:課程導入部分引用的視頻容易轉移學生的關注點,可以加入安全意識的教育。涉及的科學知識較多,課程的創新點未能很好地體現。
趙雄輝:在課程導入部分需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教師帶領學生做了很多實驗,但缺少學生實驗后的反思、歸納、交流。
黃林:框架成熟,建議進一步簡化探究實驗,并對實驗進行定量分析。
浮力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
鄭口第六小學 ?康海龍
內容簡介:
康老師通過3個教學活動,逐層遞進地引導學生了解物體沉浮與其質量、體積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學會探究式學習。
專家點評:
張平柯:探究目標不夠具體。課程應以學生為主導,讓其自己設計實驗,把探索過程呈現出來。
趙雄輝:科學教學應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索的重要過程。建議增加學生實驗后的交流時間。
湯超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需要牢牢把握基本概念,從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課時受限的情況下,教師需提前設計,而不是流于形式。
齊憲代:影響浮力的因素很多,比如物體的形狀、介質等。知識拓展部分舉“死海淹不死人”的例子不夠嚴謹。
黃林:體現了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做的過程。但建議放慢教學速度,讓學生實驗后有更多思考的時間。
空氣占據空間嗎
安徽省宣城市第四小學
民生校區 ?董邦葉
內容簡介:
董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逐層遞進的實驗教學目標,并自創多個實驗來論證空氣的特征。隨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做出猜想、概括性質、學后實踐,引領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專家點評:
張平柯:根據教學進程實時揭示關鍵詞的做法值得借鑒。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進須建立在對教材充分研究之上。改進實驗可以作為課本實驗的補充,而不是取代。
齊憲代:這種創造精神值得肯定。在課程導入時,可根據空氣的性質適當進行拓展,讓學生對空氣的性質認識更深刻。
湯超穎:將知識分段定位的表述非常好,板書環節建議用知識圖、圖譜等進行標識,幫助學生歸納。在提出空氣占據空間的問題時,可發散思維。
趙雄輝:對實驗的改進充分體現了教師的科學素養。建議在演示實驗時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探索欲望,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
黃林:非常欣賞董老師的創新精神,改進后的實驗現象更加直觀,能引導學生從小培養創新意識。建議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學看地形圖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
第一初級中學 ?賁響妮
內容簡介:
賁老師采用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講授法等通過問題導學、AR投屏解析的方式,直觀解析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對等高線五大基本地形部位的識別能力。
專家點評:
湯超穎:教師側重于“知”的灌輸,針對“思”的空間明顯不足,應側重“思”的培養。
齊憲代:課程設計中規中矩,建議學情導入的例子與生活結合得更緊密。
趙雄輝:教學思路清晰,引入AR技術教學去突破難點更有效。可以利用看軍事地圖、講戰爭故事等作為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張平柯:建議做出山的模型,畫出等高線后俯拍,將立體圖轉變成平面圖,展現等高線的實質,這樣更有新意。
新生團提問:
李浩楠:課堂上,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度應該如何把握?
賁響妮:探究活動應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來開展,課程目標的難易程度決定了開展探究的方法與探究程度。
熊曾珍:新手老師在設定和表述教學目標時需要注意什么?
張平柯:首先要了解課程標準,參照教材、教學參考書。再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細化教學目標。
黃林:依據課標制訂教學目標,要以學生為主體,可測量、量化學生目標,建議通過學習目標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推導教學目標。
湯超穎:我們倡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建議在制訂教學目標時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創新性問題。
新生團(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學生):
18級784科教班 ?劉軒:這次難得的機會讓我在獲得專業引導的同時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增加了奮斗的動力。
18級786科教班 ?熊曾珍:本次說課大會讓我對創新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在未來的創新教育路上,我們要克服困難,不斷挑戰自我!
郭秀峰:教師用心備課是說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期待創新課堂多元化地展示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主張。
Yinlili:創新教育說課大會不僅展示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創新,也展現了創新的學習方式,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體驗。
本次說課大會,除了“十佳教師”的精彩分享以及新生團實時互動之外,專家團還針對現場觀眾提出的“農村地區如何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如何培養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等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經驗。新生團以及網絡平臺的朋友也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讓他們收獲滿滿。
第4屆中小學創新教育說課大會已經圓滿結束了,但我們探索與傳播創新教育理念的步伐從未停止,它帶來的思維啟迪是我們前進路上的明燈,引領我們闊步前行。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相約下一屆“說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