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梅
摘要:對于初中新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學科,大多數同學認為歷史是新奇的,但農村的初中生,本身的知識面窄,很多同學面對歷史是迷茫的,要使他們學好歷史成為了一大難題。所以,教師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質疑釋難、倡導學生學會實踐操作和交流這是提高初中生的歷史自主學習能力重要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生;歷史自主學習能力;動腦;動口;動手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簡單地由教師傳遞給學生,而是需要學習者主動地構建到自己的腦海里,學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產生的想法。”但是,在我們傳統歷史課堂中,教師注重向學生灌輸歷史人物、事件和觀點,學生自然就成為了單純接收歷史知識的工具。新課改后,對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我們不再是“滿堂灌”,而注重于提高學生歷史自主學習的能力,把傳統的教師灌輸轉變為學生動腦、動口和動手,從各個方面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歷史真知,拓展學生歷史思維。[1]
為適應新課改要求,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特別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做法如下:
一、激發想象力,開啟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閥門
學生自發地想象,可以使他們產生興趣,從而真正轉化成內需,達到學史明智的目的。激發想象力,開啟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閥門,讓學生的大腦從停滯狀態下解放出來,學會自主學習就顯得格外重要。[2]
在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內涵的理解,想象不可或缺,我們可以在合乎情理前提下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想象。如在《中華民國的創建》一課中的材料研讀,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發想象北洋軍閥的割據局面的場景,通過合理的想象去感知歷史,創設情境,開啟并散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啟發,他們展開想象,思維得到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人類歷史文明源遠流長,各色人物、歷史故事、事件我們都可以利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平時注意收集體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故事,將它有機地滲入講課中,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也可以利用課本中的 “相關史事”、“知識拓展”等,有條件的還可播放一些歷史電影或者組織學生參觀考察一些歷史古跡、歷史博物館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是激發想象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好方法。[3]
二、鼓勵質疑問難,開通學生自主學習的電源閥門。
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提倡以學生為本,教師主要起組織和指導的作用。學生在遇到學習問題時,我們應當引導和組織學生質疑問難,各抒己見、共同交流,從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和看法。由于大多數時間交給了學生,教師從“講”中解放了出來,由講解者成為傾聽者,這既讓學生發現了問題,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在探討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自主學習能動性得到了提升。所以,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有效開通自主學習的電源。
在新教材中有大量的自讀內容,對于學生能理解的一些內容,教師就不用詳細講解。老師應該信任學生,以啟發為主,鼓勵他們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且幫助學生解決他們難以解決的問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
三、倡導動手實踐,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踐要比憑空接收知識更具實效性。如果歷史知識僅僅是空洞抽象的講解,實踐會讓人印象更加深刻,并得到啟發。為提高學習效果,我們應該倡導學生有效的動手實踐,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4]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遇到類似的歷史問題,我都會給學生提出疑問和引導,讓他們自主動手解決問題。如在新教材《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一節的學習中,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有何異同?這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讓學生參照圖片和學習內容自己動手繪制表格,對比二者異同。這樣,學生自然會仔細觀察,用心模仿,積極思考。
學生得到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知識也得到了同步的發展。所以,要調動學習自主學習歷史的驅動力,倡導學生動手實踐具有實效性。
四、提倡交流合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效能
交流合作,既是教學需要也課堂需要,學生之間通過互動,不同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從而發現問題,繼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新教材中的活動課與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往往需要學生分組合作。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在學習中將幾人分成一個小組,在明確了各自的學習任務之后,再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組織討論。最后,由各組選派代表把結果向全班發布講解。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各異,因而交流中思維有碰撞,對歷史知識點達成共識的過程,就是協作合作的過程,我們老師只是及時地點評和總結就行了。
可見,交流合作的課堂模式,解放了學生,還給學生學習主動權,給他們以學習空間,從而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我們既要讓學生想,讓學生做,還要讓學生說,不僅讓一個人做和說,還要讓大家做和說。在此過程中,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學習與發現的樂趣。[5]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他們發展終生學習的能力,更有利于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而在此過程中,我們也看到,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發揮,教師增加了教學樂趣,減輕了體力負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教師真正成為了腦力勞動者,學生也學得開心,實現了雙贏。
所以,教師提高初中生的歷史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在于:我們要從以講解為主轉向激發學生想象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倡導動手實踐和提倡交流合作方面,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和學會協作,充分參與教學活動,激發自主學習興趣投入歷史課的學習中,師生雙方在平等、融洽、輕松的氛圍中獲得了探求知識奧秘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黃焰. 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情境的創設——以《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一課為例[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5(6):25-26.
[2]嚴浩云. 淺談如何讓聞讀真正成為學生的興趣[J]. 新課程:教研版, 2010, 000(005):51-51.
[3]羅彩萌. 閱讀教學中以境引情的策略[J].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2(8):22-23.
[4]呂瑞林.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之我見[J]. 東西南北:教育(24):1.
[5]樊世強.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 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