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鳳,孫曉玲,李 慧
(東??h農業農村局,江蘇東海 222300)
玉米是東海縣三大主糧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1.33萬hm2以上,為篩選出優質、高產、抗性強并適合東??h推廣種植的玉米新品種,本文通過對玉米新品種植株生長性狀、田間抗性、產量等形狀進行比較分析,為玉米良種在東??h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試驗田設在東海縣山左口鄉中寨村,年度平均氣溫14.9℃,與常年值14.1℃相比偏高0.8℃,年總降水量1 281.1 mm,年總日照時數2 196.4 h,土壤質地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是中等水平,前茬作物為小麥。
試驗的品種分別為蘇科玉1602、保玉1601、蘇科玉1707、天玉3050、瑞華玉701、X1601、LY1666、HT736,對照品種為鄭單958。
試驗小區采用隨機排列方式,重復次數為2次,共18個小區,試驗小區縱面面積167 m2,株距30 cm,行距55 cm,等行距種植,密度為60 000株/hm2,四周設保護行。6月下旬開始播種,播種前施基肥45%含量復合肥40 kg/667m2,8月2日追施尿素20 kg/667m2,7月5日和8月4日40%毒死蜱100 g/667m2防治玉米害蟲。6月下旬,玉米播后下雨,墑情較好,出苗整齊,7月6日以后,由于天氣連續降雨,玉米試驗田低洼地區受漬害影響,后經過加深豐產溝的深度,玉米恢復正常生長。
成熟期,每個玉米品種(系)隨機抽取5株,測量株高、穗位高、穗長、穗粗、禿尖長、穗行數、行粒數,千粒重,記錄株型、穗型、粒型等數據。
表1顯示,試驗的9個品種均在6月21日播種,6月26日全部出苗。不同品種的玉米散粉、吐絲、成熟各個生長期均不同,從出苗到收獲期期試驗品種的全生育期在103~111天,X1601全生育期最長為111天,鄭單958全生育期最短為103天。與對照品種鄭單958全生育期相比,試驗的品種較對照期均長,蘇科玉1602、蘇科玉1707、天玉3050比對照品種晚熟4天,其余品種晚熟均在5天以上。

表1 不同品種玉米的生育期
由表2可以看出,試驗的9個玉米品種,株高在231~288 cm,穗位高在85~110 cm。株型除了蘇科玉1707是半緊湊型的,其他均為緊湊型。蘇科玉1707和瑞華玉701出現雙穗株,其他均沒有出現雙穗株。由于天氣連續降雨,玉米試驗田低洼地區受漬害影響,保玉1601、瑞華玉701、LY1666、HT736四個品種沒有出現倒伏倒折,其他5種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倒伏倒折,倒伏率在1%~8%,倒折率在1.5%~4.6%。

表2 不同品種玉米的植株性狀
9個品種玉米穗長在15.3~18.7 cm,其中鄭單958和蘇科玉1602穗長最短為15.3 cm,X1601穗長最長為18.7 cm。鄭單958穗粗最細為4.4 cm,HT736穗粗最粗為5.6 cm。禿尖長在0.8~1.6 cm,禿尖長最長的是最短的2倍。所有品種玉米的穗型均為圓筒型,粒型均為馬齒型,粒色均為黃色。9個品種玉米穗行數在13.8~17.8,蘇科玉1602穗行數最多為17.8行,鄭單958穗行數最少為13.8行。HT736行粒數最多,天玉3050最少,兩者相差6.8個。試驗的品種千粒重相差大,千粒重最重的為HT736達到302.8 g,最輕的為鄭單958是267.2 g,兩者相差35.6 g。9個試驗品種玉米的出籽率均超過80%,最高的是HT736達到86.7%。
試驗的9個品種(系)玉米對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等病害表現均為高抗,除了鄭單958和天玉3050對南方銹病病害表現為中抗,X1601對南方銹病病害表現為抗病,其他品種(系)均表現為高抗。整體來看,所試驗的9個品種(系)玉米的抗病蟲害性較好,在東海縣的適應性較強。
通過實際測產(表3),蘇科玉1602、保玉1601、HT736等8種玉米的產量均比對照品種鄭單958高,除了X1601和CK產量差異不明顯外,對比CK只增產1.7%,其他均比CK產量增產很多,其中HT736產量最高,折合畝產達到673.6 kg,較CK高19.5%。

表3 不同品種玉米的產量
通過上述結果分析得知,除對照品種外,參與試驗的8個品種(系)玉米在東??h均能適應生長,田間抗性整體較好,產量均高于對照品種,全生育期、抗倒性略有差異。以HT736綜合形狀表現突出,該品系出苗性好,生長勢強健,株高較高,株型緊湊,果穗穗位較高,根系發達,抗倒性好,生育期適中,葉片功能期長,田間抗性好,病蟲害發生輕,果穗較大,禿尖較短,粒重高于對照,出籽率高。平均畝產比對照增產19.5%。保玉1601僅次于HT736,出苗性好,生長勢強健,整齊度較好,株高較高,株型緊湊,果穗穗位較高,抗倒性較好,生育期較長,后期熟相好,葉片功能期長,田間抗性好,病蟲害發生輕,果穗較大,禿尖較短,粒重較高,出籽率比對照較高,平均畝產比對照增產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