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瑞,梁雞保*,張 瑞,李秀蘭,劉勁巖
(1.神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陜西神木 719300;2.神木市農業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神木 719300)
我市地處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谷子作為本地的主要雜糧作物之一,種質資源豐富[1-3]。谷子脫殼后生產出的小米富含多種營養物質,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大[4-6]。近年來因膳食結構調整,人們對小米的產量及品質要求更高,而高科技的納米硒具有提質增產、高效環保易實施的特性,給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是精準扶貧,脫貧致富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本試驗旨在利用5%濃度納米硒營養液噴施,觀察其對谷子生長期指標、產量及納米硒材料的吸收利用的影響,發展富硒功能農業,打造優質農產品產地,符合神木市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需要。
試驗于2020年5—10月在神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趙家溝旱作農業示范園試驗地進行,土質為黃綿土,土層深厚,質地優良,前茬作物是大豆,參試谷子品種為晉谷21號,納米硒為深圳至高裝備技術研究院提供的5%濃度納米硒營養液。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占地30 m2(5 m×6 m),4次重復,條播。行距50 cm,四周留有保護行,搭設防鳥網,留苗密度為12 000株/667m2,5月8日種植,10月13日收獲,期間除草2次,追肥1次,管理水平參照當地種植習慣。
按照噴霧器一般畝噴液量計算,按每畝施5%藥液(折合純硒)劑量1(0.8 g)、劑量2(1.6 g)、劑量3(2.4 g)、劑量4(3.2 g)噴清水共5個不同梯度進行配置噴霧藥液,分噴藥時期1(抽穗期)、時期2(灌漿期)兩個施藥期進行噴霧。即:
處理1:劑量1(0.8 g+0.8 g)+施藥時期1+施藥時期2;
處理2:劑量2(1.6 g+1.6 g)+施藥時期1+施藥時期2;
處理3:劑量3(2.4 g+2.4 g)+施藥時期1+施藥時期2;
處理4:劑量4(3.2 g+3.2 g)+施藥時期1+施藥時期2;
CK:噴清水對照+施藥時期1+施藥時期2。
噴霧操作規程按照一般操作規程進行,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施藥2周后調查小區植株、根系情況。收獲前選擇噴霧區的中心位置,取5株進行考種,選中間四行測產。收獲后試驗產品由深圳市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對谷子進行品質測試。
用EXCEL 2007進行原始數據處理及圖表分析,用SPSS 17.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與顯著性測驗。
通過7月28日、9月18日對植株、根系鮮重、干重數據調查結果如下。
2.1.1 7月28日調查結果(圖1)。對7月28日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相互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說明第一次噴施對農作物的植株及根系無明顯影響,從總體走勢情況分析,處理3最有利于植物營養體及根系生長。

圖1 7月28日調查結果圖
2.1.2 9月18日調查結果(圖2),并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表1、2)。對9月18日采集數據進行圖表及方差分析,并結合7月28日采集樣品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可知:通過兩次納米硒噴施,到灌漿期,谷子生長量處理1、處理2與對照呈顯著性差異,說明當納米硒材料按照0.8~1.6 g/667m2濃度進行兩次噴施作業可對谷子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積累及根系生長有明顯的提升作用,當濃度超過1.6 g/667m2出現不利影響。

圖2 9月18日調查結果圖

表1 9月18日植株鮮樣調查數據方差分析

表2 9月18日植株干樣調查數據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納米硒對谷子具有矮壯素的作用效果。

表3 考種數據匯總
已顯示同類子集中的組均值。
使用調和均值樣本大小=4.000;b.Alpha=0.05。
谷子小區試驗結果顯示,噴施納米硒材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谷子產量,但增產作用不顯著,對比對照提前一周成熟,在本地區有效防止霜凍(表4)。

表4 不同處理方式對產量的影響
參照GB/T22499-2008有關規定,稻谷硒含量低于0.04 mg/kg判定為非富硒。由表5所示,谷子納米硒試驗中硒含量較高,說明谷子對納米硒的吸收利用高。

表5 谷子內納米硒含量
谷子納米硒噴施適宜濃度為0.8~1.6 g/667m2,噴施納米硒可有效增加谷子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根系生長,并對谷子有矮壯素作用,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但不顯著,谷子噴施納米硒后富硒且含量較高,可提前一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