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晶
(公主嶺市水利勘測規劃服務中心,吉林公主嶺 136100)
吉林省中西部地區農業種植以玉米為主,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糧食深加工需求加強,對糧食的需求量逐步增多。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屬北方地區,水資源非常短缺,水資源供需矛盾非常尖銳,由于干旱造成糧食產量低,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及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通過參照成功地區的節水灌溉經驗,采用噴灌的灌溉方式,提高低產的農作物產量。
噴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統,把具有一定壓力的水噴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彌霧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的灌溉方式。
噴灌的特點:節省用水,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可達0.8~0.85,與地面灌溉比可省水30%~50%;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可增產10%~20%;適應性強;省工省地,可提高土地利用率7%~15%;不破壞土壤團粒結構;可實現自動化[1]。
噴灌系統由水源工程、首部裝置、輸配水管道系統和噴頭組成。
噴灌系統按照噴灌作業過程中可移動的程度分為下列三類。
移動式噴灌系統:除水源外,動力機、水泵、干管、支管和噴頭等都是可以移動的,因而可在一個灌溉季節里在不同地塊輪流使用,提高了設備利用率,可節省單位面積投資,但工作效率和自動化程度低,移動式噴灌系統適用于灌溉次數較少的大田作物和小塊地段。
半固定式噴灌系統:管網主支管可移動。干管埋地后增加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并減少了設備安裝,搬移的勞動強度,方便了運行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支管可移動,降低了工程造價,但工程投資略大于移動式噴灌系統。
固定式噴灌系統:除噴頭外,各組成部分在長年或灌溉季節均固定不動。干管和支管多埋設在地下,噴頭裝在由支管接出的豎管上,操作方便,效率高,占地少,也便于綜合利用和實現灌溉的自動控制,但需要大量管材,工程造價高。
公主嶺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公主嶺市總耕地面積27.66萬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積4.352萬hm2,農業種植結構以水稻和玉米等,其中玉米播種面積24.626萬hm2。灌溉方式包括:大水漫灌、管灌,水資源利用率和節水灌溉率較低。
根據吉林省農發辦《關于編報2015年農業綜合開發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計劃的通知》有關要求及省政府《研究節水增糧行動項目建設有關規定》,公主嶺市2015年農業綜合開發節水增糧行動建設任務為0.4萬hm2,全部利用地下水發展全移動式噴灌工程。通過吉林省農業綜合開發節水增糧行動的實施,發展節水灌溉工程,可大幅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依據項目區物探工作報告確定打井494眼,其中:42 m深水源井160眼;42 m深水源井80眼,54 m深水源井80眼;40 m深水源井174眼。配套潛水泵539臺(套),水源井工程采用球墨鑄鐵管井,設計出水量為20 m3/h。單個井房建筑面積6 m2。
管道系統:本次設計考慮到地方要求及農民意愿,采用移動噴灌方式,干管、支管采用消防軟管。管道系統干管與水源相連,垂直壟向布置,支管與作物種植方向一致。為了便于項目區耕作和交通運輸,在項目區內布設機耕路。水泥路面寬4.5 m,路基為白灰土,進行平整、夯實,混凝土路面厚20 cm,下設20 cm厚白灰土墊層。另一種為砂石路面,路面寬度為4.5 m。布設涵管橋95座。
根據基本情況和規劃設計參數,利用公式計算設計灌水定額。

式中,ms—最大灌水定額(mm);
H—計劃濕潤層厚度(cm);
β1—適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β2—適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β—土壤田間持水量(重量百分比);
γ—土壤容重g/cm3。
經計算分析,玉米各生育期設計灌水定額見表1、表2。

表1 玉米各生育期灌水定額

表2 單次最大灌水定額計算
經計算表2設計灌水定額取m=21.75 mm。單井控制灌溉面積按8.33 hm2進行規劃設計。灌水周期T=7天。系統設計流量為19.64 m3/h。設計采用雙噴嘴ZY-2H型噴頭。噴頭噴嘴直徑6.0 mm,其性能參數如下:工作壓力為200 kPa,射程R=16.3 m,全圓噴灑流量Q=2.43 m3/h。干管采用Φ80消防軟管;支管采用Φ80消防軟管。設計選用175QJ20-78/6潛水泵。
公主嶺市水資源總量為55 855萬m3,地表水資源量為23 354萬m3,地下水資源量為33 062萬m3,重復量為561萬m3。
項目片區現狀總用水量為613.3萬m3,開發利用率為67.2%,農業灌溉用水占總用水量的85.12%,是本區域的主要用水戶,應該采取農業節水措施,合理開采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資源。
2015年公主嶺市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4萬hm2,全部為旱田噴灌,工程建成后,灌溉用水量將得到有效控制,灌溉定額由137 m3/667m2減少到87 m3/667m2,年可節水量300萬m3,畝均節水量約50 m3,節水率達37%。
噴灌便于嚴格控制土壤水分,使土壤濕度維持在作物生長最適宜的范圍。而且在噴灌時能沖掉植物莖葉上塵土,有利于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另外噴灌對土壤不產生沖刷等破壞作用,從而保持土壤的團粒結構,使土壤疏松多孔,通氣性好,因而有利于增加農作物產量。
噴灌是節水灌溉的一種灌水方式,實踐證明極大提高了農作物產量,能按照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量適時澆水,灌溉的均勻度較高;在總水量及灌溉面積相同的情況下,縮短了灌溉周期;擴大了灌溉面積,提高了用水保證率。達到穩產,增產的效果。
根據公主嶺市近年來實際灌溉情況調查,正常種植方法,玉米產量在618 kg/667m2左右;不進行灌溉時,玉米產量在541 kg/667m2左右。按照平常年景采用噴灌方式后,玉米產量可達到825 kg/667m2左右,新增面積玉米增產大約284 kg/667m2左右。工程實施后,年增產糧食1 698萬kg。年增加產值3 345萬元,人均增加產值1 927元,如果遇到干旱或特大干旱年份增產效果更為明顯。玉米噴灌高效節水技術的實施,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實惠。
噴灌節水技術在玉米種植業的應用,改善了傳統農業種植的灌溉條件,減少農業灌溉水的浪費及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通過綜合農業節水措施的實施,一是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噴灌屬全管道輸水,使水分的滲漏和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到適時地供應作物根區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圍水的損失問題,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二是減少了水肥、農藥的施用量以及病蟲害的發生。三是提高作物產量,噴灌節水技術是采用合理的灌溉制度對作物進行按需灌溉,能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率及作物生長所需的灌水深度,保持土地表層土壤更加松軟,大氣環境濕度適宜,有利于作物生長,提高了作物產量、質量,產生了增產增收的效益,經過幾年的運行,為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起到了示范性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