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強,張雙雙,徐媛婧,李 帥,梁 浩
(1.棗莊市農業農村事業發展中心,山東棗莊 277800;2.棗莊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中心,山東棗莊 277800)
葡萄透翅蛾又稱之為葡萄透羽蛾,屬于昆蟲綱,鱗翅目,透翅蛾科,在山東、江蘇、河北、河南等葡萄產區均有分布。初孵幼蟲蛀入嫩梢后,一般先是向上然后向下蛀食髓部,新梢受害部位腫大,受害部位以上新梢逐漸枯死,葉片變黃脫落,對當年產量造成影響。若防治不及時,老熟幼蟲會繼續向下蛀食,進入多年生枝蔓,更嚴重的會蛀入主干,造成大量枝蔓枯死,嚴重影響葡萄第二年的產量甚至造成絕產。
自2007年來,項目組對山東棗莊地區葡萄透翅蛾的發生規律和生活習性進行了調查,并做了防治試驗,現總結如下。
成蟲:體長18~20 mm,翅展25~36 mm,體藍黑色至黑褐色,觸角紫黑色,櫛齒狀。頭頂、頸部、后胸兩側以及腹部各節連接處呈橙黃色。前翅紅褐色,翅脈黑色,后翅透明。腹部有3條黃色橫帶。成蟲靜止時,外形酷似胡蜂。雄蟲腹部末端有一束長毛,如圖1所示。雌蟲腹末左右兩側各有一束長毛叢,如圖2所示。

圖1 葡萄透翅蛾雄成蟲

圖2 葡萄透翅蛾雌成蟲
卵:長約1 mm左右,為略扁平的橢圓形,呈紅褐色,表面有網狀紋。
幼蟲:共5齡,初孵幼蟲體長約1.5 mm左右,5齡時體長30 mm左右。蟲體圓筒形,口器呈黑色,頭部和尾部呈紅褐色。胸腹部呈黃白色,老熟時稍帶紫紅色,如圖3所示。

圖3 葡萄透翅蛾幼蟲
蛹:體長約20 mm左右,呈圓筒形或紡錘形,呈紅褐色,如圖4所示。

圖4 葡萄透翅蛾的蛹
一年發生1代,在葡萄枝蔓內以老熟幼蟲越冬。春季萌芽后做繭化蛹,蛹期10天左右。在棗莊地區于5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以巨峰葡萄為參照,其開花盛期為成蟲羽化盛期,至5月底基本結束。成蟲白天潛伏,傍晚至夜間活動,刺吸葡萄葉片或嫩梢汁液以補充體能,但為害不大。具有趨光性,壽命6~7天。雌蟲羽化當天即可交配,第二天開始產卵。卵粒多產于新梢葉腋處,幼莖、葉片、果穗亦有分布;卵期10天左右,盛花期開始孵化,終花期為孵化盛期。幼蟲孵化后多從嫩梢的葉腋處蛀入,一般先是向上然后向下蛀食髓部,新梢受害部位腫大,蛀口明顯,常有大量蟲糞,如圖5所示。受害部位以上新梢逐漸枯死,葉片變黃;但大多數新梢癥狀發展較慢,待果實進入著色期方大量死亡,故前期需仔細觀察蛀口及蟲糞情況,以便及時防治。在7月上旬之前,幼蟲多為害新梢;7月中旬后,幼蟲開始蛀入二年生以上枝條為害。10月份后,老熟幼蟲繼續向葡萄老蔓和主干集中,之后便進入越冬階段。

圖5 葡萄透翅蛾為害狀
冬季修剪時,剪下帶蟲枝蔓并殺死幼蟲,以降低越冬蟲口密度,控制為害。
根據透翅蛾的發生規律,項目組分別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25%滅幼脲3號1 600倍、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及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倍于見花時噴施,結果表明,以高效氯氰菊酯效果最好,噴后無透翅蛾發生;滅幼脲及吡蟲啉效果稍差,有少量透翅蛾發生;敵敵畏效果最差,即使于花前和花后兩次噴施也達不到防治要求。如花前未能及時用藥,花后及時噴施高效氯氰菊酯,也能起到較好的效果,但個別新梢會出現透翅蛾為害。
花后經常檢查,可根據蟲糞等癥狀找到蛀孔,將細鐵絲彎成魚鉤狀,順蛀道刺入將蟲勾出,如勾不到害蟲,可用嫁接刀順蛀道縱劈枝條找到幼蟲,用鐵絲挑出殺死,為保留葉片不宜剪斷枝條,以減輕對葡萄生長和果實發育的不利影響,效果如圖6所示,證明該方法效果良好。而采用向蛀孔內注藥的方法費時費力,效果不理想。

圖6 用嫁接刀縱劈枝條殺蟲后枝條生長至落葉前情況
綜合來看,應根據果園透翅蛾發生的情況決定是否防治以及防治方法。在冬剪清園的基礎上,對發生較為嚴重的果園,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噴布,效果好,可迅速降低透翅蛾的發生密度;但高效氯氰菊酯屬中毒農藥,因此對于常年防治較好,蟲害不是很嚴重的果園,可選用低毒的滅幼脲噴布以降低農藥殘留;而對于發生較輕果園可隔年噴藥或不噴藥防治,如后期個別梢出現透翅蛾為害的,可結合人工刺殺。噴藥防治應全部新梢都要噴到,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