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摘 要:中學物理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物理教學方式也不斷完善。本文介紹了2018PISA全球素養框架以及四大價值和基本評估方式—認知測試和背景問卷。通過將PISA2018全球素養測評框架與2011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有關內容進行對比,由此啟發提出改進以及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PISA; 物理課堂教學;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7?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020-002
PISA是目前受歡迎的國際教育評價項目之一,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它主要針對于測量處于中學階段學生的某方面的能力[1]。PISA從2000年起每三年進行一次,每次的測試考査重點都側重其中一個領域。PISA2000是閱讀素養,PISA2003是數學素養,PISA2006是科學素養。而2018PISA比2015PISA增加了全球素養。PISA測驗學生各方面領域的素養,目的在于了解學校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和適應生活變化做了哪些準備、又是怎樣準備的?并為教育提供相關可借鑒的信息。PISA評價理念與我國課程目標有著類似的具體實質,這對我們當前的教育教學活動有著很大的指導性和啟發性。
一、PISA2018全球素養框架
PISA2018全球素養框架的呈現為教師、學校等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素養提供依據和參考。其體現的價值主要以下四個方面:(1)在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社會時代下,各國文化有交流,有沖突。為避免沖突擴大,就需要文化再建,全球素養的提出,顯而易見有利于年輕人正確處理文化偏見,學會包容,和諧共處。(2)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同時為了保證勞動力市場的穩定發展,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引向全球素養的教育,能夠培養個人面向未來生活的各種能力。例如:就業能力,因為在各種團隊中,有效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保證工作的完成。(3)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技術使我們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便利。但也同樣使得有些年輕人脫離了現實社會,他們在碎片化信息中弱化了深度閱讀的能力。基于此,全球素養旨在幫助年輕人更好地利用有效信息表達自己,關注世界。(4)在迅速發展的社會浪潮下,追求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這是教育的遠景目標。全球素養的提出就是要培養新一代人關心全球問題,參與解決社會、政治、經濟和環境問題,敢于挑戰困難[2]。
2018PISA全球素養框架分為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四個維度,這四個維度構成了全球素養的框架,彼此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
2018PISA全球素養的評估分為兩部分:一是認知測試,它主要測試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理解與判斷能力,發表個人觀點以及分析他人看法的能力。認知測試采用的是單元評估的方式,每個單元都由真實的情境和從情境中選出的各種任務組成,學生可選擇研究員、辯手等不同角色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二是問卷調查,包括學生、學校校長、教師和家長的問卷調查。學生問卷以補充測驗知識與認知技能,對于全球性問題是否知道以及所持有的態度。學校和教師問卷的回答學校教育將提供哪些來培養學生,教育系統又如何在課程和課堂活動中整合全球、國際和跨文化視角。問卷調查的形式包括了自我報告和Likert五點量表[3]。
二、PISA2018全球素養測評與2011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比較
PISA2018比PISA2015增加了“全球素養”,全球素養測評從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四個維度進行,PISA2018全球素養測驗的目的不僅了解學生理解了多少學科知識,而且他們是否具備了適應未來生活的基本知識和能力,能否利用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靈活適應將來社會變化。2018PISA的目標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化教育,而且PISA的目的并不在于選拔某方面的優秀人才,而是通過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使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和義務教育課程目標有著類似之處,通過對兩者進行比較,對物理教學有所啟示。
全球素養的第一個維度是“知識”。它包括內容知識、程序知識、認知知識、跨文化知識。其中內容知識不僅包括生物,物理,化學等,還包括對知識論方面的理解。它認為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本學科知識,而且也要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獲取知識,同時鼓勵學生找到不同類信息所包含的意義及其之間的聯系。通過將知識應用到不同的,陌生的情境,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框架,從而達到真正理解的地步。這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其中的知識有相似之處,這里的知識不僅要求包括物理方面的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注重其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和發展歷史。
全球素養的第二個維度是“技能”。這里的技能指的是個體在分析各種不同的問題時應具有的基本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分析技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交流的技能,解決沖突點的技能,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和適應技能等。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不一樣的、具有創造性的觀點。而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就要求學生能在不同的物理問題情境中學會搜集信息,分析處理信息,而且能表述自己的觀點,與他人交流,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4]。
全球素養的第三個維度是“態度”。這要求個體需要具有開放、負責、尊重的態度,關心集體利益。關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集體發展而采取一定行動。課標中也強調學生要關注科學技術對社會的發展,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4]。PISA還通過學生問卷了解學生對科學的態度及興趣,還有參與度。課標中的態度也凸顯對科學的興趣及環境保護。
全球素養的第四個維度就是“價值觀”。它提出要尊重人和理解文化的多樣性,是全球素養的最重要的兩方面,它是一種個人生活信仰,從而激勵正確行為,培養正確態度。重視人類文化多樣性,與其他文化交流,敢于正視自己的見解。課標中的價值觀要求學生要實事求是,尊重文化差異性,勇于提出觀點,正視自己的不正確的見解[4]。
三、PISA全球素養對中學物理教學的啟示
1.提倡啟發探究式教學方式
2018PISA測試結果顯示:解題成績做得很好,但是他們合作解題的時候做得不好。對于學校來說,他們只是關注考試成績。在學校測試時,只是專注于考題測試的話,對于發展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并沒有多大幫助。對于學生將來走向社會,交流合作能力卻是非常重要的。而PISA啟示我們要開發這方面的能力,不僅包括個人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還要有交流合作能力。而要想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在物理教學中,積極開展啟發探究式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營造合作探究、敢于發表看法的良好氛圍。例如:在引入新課時,要在了解學生的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創設合理的物理情境。在課堂教學時,設置一些學生可以靠觀察或靠科學知識能夠解答的,在探究中用以解答的問題,使學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從而產生探究欲望。在物理教學中有許多需要建立假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入手探究,一步一步建立假設。在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同時也尊重學生的創新想法,學生在探究活動時,根據查閱書本、動手演示實驗、分析處理數據、得出結論,將實驗結論向全體同學分享,進行討論,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教師在做評價時,不能只是評價學生是否掌握了多少物理知識,還要評價學生是否了解了物理學研究方法以及思想[5]。
2.因材施教,提倡適應性教學
適應性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即我國教育理念中的“因材施教”,反映了教學機智[6]。PISA在論證適應性教學時指出:“教師根據學生個體知識、能力以及需求不同調整教學,是教學觸及所有類型學生的關鍵?!边@一觀點同樣適應于物理課堂教學,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有的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差,對于情況不同的學生進行采取不同的策略指導。例如:教師備課時應設置難易不同的問題、提問的順序和對象定位,每一節課,每類學生都有答對問題的機會。上課前的引入要做到提問簡單,引入的問題有興趣,這樣做會使各類學生樹立信心,感到有能力學會本節課。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層層遞進設置不同的問題,在課堂提問時,應根據問題的難易確定提問對象,注意觀察每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的快慢以及準確度。課堂練習注意學生做題的準確度,對知識是否掌握。小結階段,設置應全面,順序應是由簡到繁再到靈活,并按順序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使每類學生都能在本節課學到了知識。對學有余力的同學,教師應組織課外活動。
3.倡導認知激活策略,促進學生發展
認知激活策略,是指教師基于學生經驗的教學,即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經驗,積極尋求并建立新舊信息間的聯系[7]。認知激活能有效促進各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教師不應該忽視,應了解學生,在學生的經驗基礎進行教學。例如學生所理解的“力”與物理學中的有不同之處,學生可能認為男孩的力比女孩大,因為男孩看起來強壯,并不能和相關的物理知識聯系在一起。這就需要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改正學生的錯誤觀點。這當然就需要教師具備策略的開發意識,在自身平時的生活體驗中,用教育的眼光審視周圍浮現的現象、出現的問題、關注的話題,發現其中的物理教學價值,對其進行教育學的加工和轉化,使其以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教學需要的形態走進課堂和學生,成為激發學生認知活動的重要資源[7]。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幽默小品,熱播影視劇,新聞熱點話題以及其他學科都可以找到可以聯系學生,聯系物理知識的元素,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促進課堂教學。
4.以學生為主體,營造自由、開放的氛圍
課堂太刻板,學生就會像傀儡一樣跟著老師的步伐走,對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沒有任何幫助。如在進行壓強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進行實驗,用四角桌和砝碼一起放在海綿上與只放四角桌在海綿上發現海綿凹陷的程度不同。教師提出問題:從剛才的實驗發現,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關?學生很自然回答:壓力的大小。在這個片段中,學生并沒有親自參與到情境中,卻被動體驗,回答出教師預設的答案。在這樣課堂中看似學生什么都懂,卻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為避免出現上述情況,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情境中,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再給予指導,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中有充分地自主性。
參考文獻:
[1]黃薇,黃樹清.論新課標下的物理教學與學生學業評價——基于PISA2015的科學素養測試[J]湖南中學物理,2017,32(04):36-37+48
[2]孫重陽,陳波,許燕紅.PISA2018全球素養框架及其對化學教學的啟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03):1-4
[3]占小紅,溫培嫻.PISA2018全球素養測試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09):95-102
[4]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紀偉偉.啟發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優勢[J]神州,2014(08):184
[6]賈瑜,張佳慧.PISA2018解讀:中國四省市教師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基于中國四省市PISA2018數據的分析與國際比較[J]中小學管理,2020(01):16-20
[7]潘慶鋒.基于生活經驗的物理課堂認知激活策略研究[J]好家長,2020(6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