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生態話語修辭批評看環境話語中的隱喻建構

2021-10-09 13:46:30趙奎英
鄱陽湖學刊 2021年4期

趙奎英

[摘 要]生態話語修辭批評從生態語言學角度把各種環境話語作為一種修辭現象進行批評分析。從生態話語修辭批評的角度看,環境話語中的隱喻建構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認知語言學研究,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格,而且是一種認知方式。作為認知現象的隱喻不僅影響我們的認知,還影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行為。環境話語中的隱喻因此可以鼓勵保護或摧毀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環境話語中的隱喻,既可能具有生態建構功能,也可能具有非生態建構功能。那些具有非生態建構功能的隱喻往往比較隱蔽,在暗中建構著人類中心主義的、人與自然分離的二元論的世界觀,因此尤其受到生態話語修辭批評的關注。在這類隱喻中,那些把自然、大地比作“女神”“母親”的女性隱喻尤其需要進行批評分析。

[關鍵詞]生態話語修辭批評;環境話語;隱喻建構

一、何謂“生態話語修辭批評”

“生態語言學”(Ecolinguistics)作為在語言學與生態學等學科之間形成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以語言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存在著“作為隱喻的生態學”(ecology as metaphor)和“批評的生態語言學”(critical ecolinguistics)兩大基本研究范式。前者主張從隱喻的角度理解生態學,并把生態學的概念、原則和方法移用到語言學研究中。他們把語言比喻為一種“生物種”,強調語言的興衰變化存在于它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之中。后者則主張在生物學的意義上理解生態學,研究語言在環境(和其他社會問題)的改善和惡化中所起的作用,倡導把語言學研究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可能途徑之一來探索。①無論是哪一種范式的生態語言學研究,都強調語言與環境、語言與世界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對生態文學、文化研究的語言理論基礎建構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批評的生態語言學”(或稱“生態語言學批評”)又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對由語法和詞匯組成的語言系統進行批評的“生態語言系統批評”,二是對作為語言運用結果的話語或文本進行批評的“生態話語批評”。

生態話語批評主要是從生態語言學角度對各種與生態環境問題有關的,包括生態與非生態、文學與非文學的話語或文本(這里簡稱“環境話語”)進行生態批評分析,指出其中的生態或非生態因素,促進環境話語的生態化,并最終達到促進生態環境問題改善或解決的目的。生態話語批評不僅包括對各種環境話語中的語法現象進行批評分析,也包括對環境文本運用到的各種修辭手段進行批評。實際上,在環境話語中,各種語法現象最終也是一種修辭手段,因此生態語言學的生態話語批評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態話語修辭批評。生態話語修辭批評是指從生態語言學角度把各種環境話語作為一種修辭現象進行批評分析。就像有學者指出的:“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環境話語及其知識體系的建構離不開特定的修辭方式。這是因為,話語一定是經由特定修辭技巧‘處理的話語。”①而成為環境話語修辭手段的不只是隱喻、委婉語等通常所說的修辭格,像名詞化、被動語態、無主句等語法手段也都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修辭功能。

西方傳統修辭學主要把修辭看作是一種“說服的藝術”。亞里士多德認為,“修辭術的定義可以這樣下:一種能在任何個別問題上找出可能的說服方式的功能”。②但近年來,西方學界對修辭學的理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當代話語修辭理論,修辭的目的不只是說服,“盡管修辭學傳統被看作是工具性或者實用性的行為——以勸服他人為目的,但很顯然它還有第二個功能:有目的的使用語言,塑造(或者建構)我們對世界的感知”。③根據這種理論,一切話語修辭都具有建構的功能。在中國古代語境中,修辭即修飾言辭或文辭,它是與儒家的建功立業和“慎言”觀念聯系在一起的,《周易·乾·文言》中有“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的說法。在中國現當代修辭學研究中,人們提出了“調整語詞說”“美化語言說”“選擇形式說”“最佳組合說”“藝術技巧說”“言語行為說”等許多不同看法。④其中胡范鑄、劉大為等人受西方言語行為理論影響提出的言語行為修辭說,也明顯超出傳統修辭學研究,把修辭看成具有建構功能的言語行為或語用行為。劉大為在《言語學、修辭學還是語用學》一文中提出: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是一次修辭的建構;效果是由整個言語行為來實現的,而不是由某些個別的修辭手段造成的;語義和語法只能夠在修辭中實現,任何一次語言的使用都是在實現一次修辭行為,任何一個文本都是修辭性文本等。⑤

根據這種新修辭觀,修辭不僅存在于文學、哲學或其他社會科學類的話語文本之中,而且存在于所有話語文本之中,當然也存在于環境話語文本之中。環境話語修辭不是局部的,而是存在于整個環境話語行為或語言運用之中。這里的修辭不僅是為增強表達效果或潤色詞語,而且具有建構我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感知和看法的功能。生態語言學的話語修辭批評也不是對一個個孤立的修辭手段進行批評分析,而是指向對環境文本中的整個語言運用行為的分析。當我們把生態話語批評轉換為生態話語修辭批評,對環境話語運用從整體上進行批評分析時,一些環境話語文本背后隱藏的那些非生態性的東西就會被看得更加清楚。我們會發現詞匯選擇、語法手段等在環境話語運用中都在發揮一種修辭功能。鑒于目前的生態批評主要集中在對生態文學文本的生態性進行研究上,我們這里主要對更具有包容性的環境話語的非生態修辭功能進行批評分析,以拓展生態批評領域并展現生態話語批評對于生態文學、文化研究的方法論意義和現實作用。根據我們對環境話語的批判考察,發現非生態性的環境話語修辭功能主要可以概括為“建構”“抹除”“粉飾”三大類型。關于“抹除”與“粉飾”,筆者已有專文進行探討,⑥本文主要從生態話語修辭批評的角度考察環境話語中隱喻的建構功能。隱喻的建構功能要比一般的非生態修辭的“抹除”與“粉飾”功能更為復雜,因為隱喻既可以進行非生態性建構,也可以進行生態性建構。

二、隱喻建構何以重要

根據當代話語修辭理論,修辭的目的不只是說服,它還具有建構的功能。但一切話語修辭都具有建構的功能,在眾多的環境話語修辭方式之中,我們為什么要專門選擇隱喻建構加以分析呢?根據拉考夫(George Lakoff)與喬納森(Mark Johnson)的認知語言學研究,隱喻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格,而且是一種認知方式。人類隱喻性地思維、隱喻性地認知,我們的概念和語言系統從根本上就是隱喻性的。人類利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并逐步了解周圍的物理空間、物理事物,獲得一些基礎的概念,再把這些屬于物理領域的具體的基礎性概念,投射或移用到更復雜、抽象的領域,進一步形成更為復雜的范疇、概念系統,并最終上升為語言。在概念、語言的形成中,總是存在著以一個更為具體、更為熟悉或更易理解的領域來映射、理解更為抽象、更為陌生或更難理解的領域的情形,這也就使得人類的概念、語言總是具有隱喻性。那個用于映射的更為具體、更為熟悉或更易理解的領域就叫“始源域”(source domain),那個被映射的更為抽象、更為陌生或更難理解的領域就叫“目標域”(target domain),隱喻的機制就是從始源域到目標域的投射?!半[喻的本質是用另一種事物的術語來理解和經歷此一種事情?!雹佼斘覀冇昧硪粋€領域(始源域)來談論、理解一個領域(目標域)時,被談論、被理解的領域就會受到所使用的始源域的影響和重構,所以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不僅僅是一個修辭格的問題,它主要是一種包含著“語義的轉移和借用”的范疇本身的創造活動。隱喻在這里的功能也不只是潤色詞語,它是真正地“進入到另一個起源之中”,是一種真正的創造活動。這種隱喻“本身就是一種認識力量,它能夠引導和誤導思想,甚至于從根本上組建它的結構”。②因此,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讓表達變得生動的修辭格,它也是組建我們概念系統的重要力量和部分。然而“隱喻常常被毫無疑問地作為一種常識性的表達方式來使用。人們往往會忘記它們是現實的部分概念化,因為正如格特力(Andrew Goatly)所指出的,強調和抑制經驗必然涉及忽略差異和突出所選擇的相似之處。因此,有必要對隱喻進行批判性的分析,以揭示它們所隱藏的東西,并發現在使用特定隱喻時所涉及的利益”。③

但隱喻需要進行批判性分析,不僅因為它是組建概念系統的重要力量和部分,而且因為隱喻作為“管理我們思想的概念不僅僅是個智力事件。它們也控制著我們的日常運作,直到最平凡的細節。我們的概念結構著我們所感知到的,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中活動,以及如何與他人聯系。因此概念系統在定義我們的日?,F實中起著核心作用”。④這就是說,隱喻作為概念系統的一部分,不僅影響我們的認知,也不僅在智力的層面上發揮作用,它還可以影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行為。如果隱喻作為概念系統影響我們在世界上的行為,那么環境話語中的隱喻就能鼓勵我們保護或摧毀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萊考夫和喬納森的另一個關鍵觀點是:在一種文化中隱喻是由許多人共同分享的,因此它對眾多的人的行為有重要的影響。這樣一來,隱喻影響的就不只是有限個人的保護或摧毀生態的行為,而是大多數人的生態摧毀或保護的行為,因此值得特別重視。根據斯提布(Arran Stibbe)的觀點,隱喻對人的影響不僅范圍大,而且比一般的認知框架影響更有力量。他說:“隱喻是框架的一種類型,它可以使框架更加有力和生動,因為它運用一個特別的具體的清晰的不同的框架去思考特定的生活領域……”①這就是說,隱喻不僅建構人們對世界、對自然和環境的認知,而且能夠大范圍、高強度地影響人們對自然和環境的態度和行為。以至于聶里希(B. Nerlich)與扎思帕(R. Jaspal)聲稱:“選擇錯誤的隱喻可能會導致我們物種的滅絕?!雹谔K珊娜·羅曼(S. Romaine)也說:“我們選擇生活在哪種隱喻中很重要。如果我們不明智地選擇或不理解它們的含義,我們就會死于它們?!雹垡搽y怪拉考夫與喬納森提出,隱喻需要學者和公眾公開討論,隱喻所包含的內容是理論討論的一個關鍵話題。也正因為如此,本文選擇對環境話語中的隱喻建構進行分析。根據韋拉讓(Frans C. Verhagen)的看法,我們在討論隱喻時需要記住:首先,每一個隱喻都只是現實的部分構建;其次,每一個隱喻都隱含地解釋和交流關于這種關系的思維模式和世界觀,它們影響著個人行為和社會安排。因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意識到隱喻是一種語言手段,它以一種片面、有偏見的方式解釋和傳達關系的復雜現實;二是理解使用隱喻等語言手段的話語的批判性方法;三是如何/何時在話語中使用它們的專注。④

三、環境話語中的一般隱喻

通過考察不難發現,隱喻在氣候語篇中無處不在:有“暖房和溫室,大氣毯子和洞,水槽和排水溝,翻轉和閃爍的開關,傳送帶,甚至還有附加在快速過山車上的蹦極跳”,有暴躁或憤怒的“野獸”,有安睡或劇烈搖晃的“酒鬼”,有滑溜溜的“斜坡”,有浮士德式的“交易”,有確定了引爆點的“定時炸彈”,這些隱喻都被用以傳達與突然的氣候變化相關的危險。⑤生態語言學批評關注較多的隱喻是那些構成自然概念的隱喻。正如韋拉讓所說的:“新的生態語言學科學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有助于揭示作為自然概念基礎的神話、假設和意識形態,尤其是在隱喻的語言手段中,這些假設被傳達。”⑥近些年來,“有許多研究考察了‘自然、‘這個星球或‘生態系統的目標域是如何由多種始源域框架構成的,這些框架包括:一個花園,一個島嶼,一艘宇宙飛船,一艘救生艇,一個時鐘,一個倉庫,一件藝術品,一個圖書館,一個網絡,一個社區,一個掛毯,一個有機體,一個人或一個女神”等。根據斯提布的看法,大多數始源框架可歸為五個主要類別,即“地點、機器、商品、有機體和網絡”。另外也有一種框架未歸入上面任何一種類別,如“競爭”。生態語言學對于隱喻的批評分析就是“通過考慮這些隱喻是否暗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或與自然分離的問題,是否鼓勵對其他物種的尊重,是否提高對環境局限性的認識,來檢驗這些隱喻的適用性”。⑦

根據認知語言學對隱喻的兩個構成域即目標域和始源域的區分,目標域就是“自然”、“生態系統”或我們居住的“星球”,它是我們要談論和理解的對象,或稱隱喻的本體;而始源域作為人們用于談論目標域的詞匯、結構或框架,也即被“比作”的那個東西,或稱隱喻的喻體,就是“花園”“島嶼”“宇宙飛船”“救生艇”“時鐘”“倉庫”“女神”等。當人們用這些詞匯、結構、框架或“喻體”來談論、理解地球、自然或生態系統時,人們對于“花園”“島嶼”“宇宙飛船”“救生艇”“時鐘”“倉庫”“女神”等的看法、體驗、理解都會投射到對自然、地球的理解和看法上;或者說,人們對自然、地球的感知和理解都是被這些來自始源域的詞匯、框架建構起來的。但這些來自始源域的用于理解自然的框架、詞匯,有些是合適的,有些則是不合適的。那些適合的隱喻具有“生態有益性”,會鼓勵、激發人們對自然的尊重和保護;那些不適合的隱喻則具有“生態破壞性”,會促發、鼓動人們破壞、摧毀生態系統。當然也有一種“生態中立性”的隱喻,對生態問題既無益也無害。生態語言學批評更加關注有益性或有害性的隱喻。但隱喻的生態有益性或生態破壞性不一定都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有時可能在用一種不合適的隱喻,但自己卻渾然不知。而生態語言學話語修辭批評的一個重要任務,正是要對有關自然、生態、環境的隱喻進行考察,看看哪些隱喻是生態有益性的、哪些隱喻是生態破壞性的,從而對生態有益性的隱喻進行發揮、對生態破壞性的隱喻進行批判或轉化。環境話語中的隱喻修辭本來既有生態破壞性也有生態有益性,但由于那些生態破壞性的隱喻往往比較隱蔽,所以本文要考察的主要是非文學性環境話語中的非生態性隱喻。

根據斯提布的分類,大多數始源框架可分為五個主要類別,即地點、機器、商品、有機體和網絡。可以看出,在這五個類別中,那種把大自然比作“一臺機器”的隱喻存在明顯的問題。就像斯提布所說的:“自然界或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機器,包括時鐘、工廠、計算機或宇宙飛船。這個比喻的第一個問題是,機器是由部件組裝而成的,它可以通過修復或更換缺陷部件搞定,而不必考慮整個系統。這讓人產生了一種錯誤的樂觀看法,即碳捕獲與儲存、核聚變、氫動力汽車或地球工程等技術手段可以解決孤立的環境問題,而不用去改變構成所有問題基礎的更大的社會和文化體系?!卑炎匀槐茸鳈C器的另一個問題是,它無法表達對生活在大自然中作為自然一部分的無數生靈的贊頌,而只是把它們作為一個沒有生命的“組件”,①并且“自然作為機器”及其變體“自然作為倉庫”的隱喻,“證明了西方文明的剝削性和管理性特征的正當性,使它看起來自然、明顯和正常”。②

在環境話語中,把自然比作“商品”“資產”的隱喻也值得特別注意。如斯托納姆(Stoneham)等人曾提出:“通過使用基于市場的工具產生的信息購買生態系統服務,將環境資產(environmental assets)的價值納入國民核算。”③這句話提示兩個重要信息:其一,生態系統是可以使用基于市場工具生成的信息進行購買的,這說明生態系統被視作“商品”;其二,這種可購買的作為商品的生態系統,是一種“環境資產”,可以納入國民核算?!碍h境資產”是環境經濟學的重要概念,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組成部分共同構成的、可為人類帶來利益的生物物理環境,④如水、礦產、能源資源、木材、魚類、土地和土壤等。根據認知語言學的隱喻理論,“環境資產”也是一個隱喻。在這里,環境被隱喻性地理解為資產,或者說是用理解資產的方式來隱喻性地理解環境?!碍h境”是目標域,“資產”是始源域。當用資產(始源域)來理解環境(目標域)的時候,有關資產的這些語義域都會投射到環境上,環境成為像商品一樣可以獲益和買賣的東西。盡管在現實生活中,環境確實經常被當作獲利的對象或交易的商品,“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央框架”(SEEA)就是專門對環境資產進行計量評價的框架體系,但把環境稱作資產實際上已經離開了環境的本義。環境本來是作為生態系統中動物或人的棲居地、家園或住所存在的,它本來的功能是為人或動物的生存提供場所和支撐,而不是讓人用來買賣獲取利益的。環境資產的隱喻,使人們對待環境的功利化、資本化態度不可避免。若人們總想從環境中榨取最大的利益和價值,就很難從根本上把環境當作環境、當作家園來保護。

另外,像把自然比作“一件藝術品”“一座圖書館”“女神”等,也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這些隱喻建構了人與自然分離的二元論的觀念。在這些隱喻中,把自然比作“女神”或“女性”的做法尤其具有蠱惑性,因此下文專門對環境話語中的女性隱喻作些分析。

四、環境話語中的女性隱喻

如前文所述,環境話語中的隱喻建構既可以建構人與自然分離的非生態的破壞性觀念,也可以建構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觀念。但在非文學性的環境話語中,隱喻建構的那種非生態的觀念往往具有隱蔽性,它會隨著人們對語言運用的內化被不自覺地接受,以至于人們意識不到這種觀念有什么不妥。而生態話語修辭批評,正是要揭示出這種話語修辭中潛藏的問題,從而使我們對這種非生態的話語修辭保持警惕,并有意識地加以改變,使之由非生態性向生態性轉換和發展。在這方面,澤伯拉·伯曼(Tzeporah Berman)《自然母親的強暴》一文對環境話語中女性隱喻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伯曼《自然母親的強暴》一文從建構主義的生態女性主義觀點出發,認為女性與自然的從屬和壓抑通過語言隱喻被結構化和永恒化了。她通過對環境話語中的幾個隱喻和習語,如“土地的強暴”“處女森林”“地球母親”“該亞”的批判考察發現,這些司空見慣的表達都加強了父權制的二元論和等級制的傳統,繼續把婦女和自然對象化,并且使人與人之間、人與非人類世界之間的分離永恒化,這與生態運動的目標是不一致的。伯曼因此主張,應對我們所使用的男性人類中心主義的語言進行持續的質疑,以創造一種進步的、富有想象力的、能讓包括平等的人類群體在內的自然世界的神奇性和多樣性都得到表達的環境話語。

伯曼對境話語中的女性隱喻所進行的批評分析非常富有啟發性,因為即使在今天的生態文學、生態文化研究中,仍有許多學者傾向于認為“自然”與“女性”更接近,并且傾向于使用“大地母親”“該亞”這樣的術語,以為把大地稱為“母親”、視作“該亞”即表達了我們對自然的尊重、提高了自然的地位,是有利于對大地自然的保護的。但伯曼的話語修辭批評則促使人們思考:真是這回事嗎?“大地母親”這樣的術語早就有了,我們為什么沒有保護好自然?通過“大地母親”這樣的隱喻究竟建構起了什么樣的觀念?作者通過對環境話語中的女性隱喻進行批判考察指出:即使把大地比喻為母親,自然仍然不能免遭人類的蹂躪,是因為女性在男權文化中處于一種從屬地位。在父權制社會中,對女性的壓制與對自然的控制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伯曼根據生態女性主義者伊麗莎白·道森·格雷(Elizabeth Dodson Gray)的觀點指出:這種對自然和女性的壓制以及對男性經驗的普遍化植根于西方文化中的觀念等級,這是猶太-基督教思想的結果。在這個等級體系中,上帝被視為最高的存在,男人緊隨其后,再后面的是女人、孩子、動物、植物和作為更低存在的自然。正是在這個支配性的金字塔中,進一步的哲學二元論分裂隨之而來,即心智/身體、靈魂/肉體、自然/文化的分離。通過這種概念化的二元論,女性傳統上與自然聯系在一起,男性與文化聯系在一起,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被構建為對立的,這種文化兩極化導致二元論一方的貶值和雙方的共同扭曲。“當女性被認為比男性更接近自然時,就不可避免地會被視為不如男性完整的人。”正是通過這種二分法,婦女與自然作為“他者”的概念才被創造出來。①

當女性與自然被父權制語言建構為他者時,再把大地、自然比作母親,是無法真正地提高大地、自然的地位的。因此伯曼指出:在環境話語中,“地球母親”和“自然母親”術語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并且被普遍地毫無疑問地接受了。因此,考慮到北美女權主義運動的力量,以及對女性主要作為“給予照管者角色”的廣泛質疑,地球作為女性尤其是作為母親的擬人化值得批判性研究。

伯曼引用考拉德(Andree Collard)和孔特魯奇(Joyce Contrucci)所言:“正是文化價值在外部世界的投射決定了人們處理世界的方式?!碑斘覀儼训厍蛎麨椤澳赣H”時,我們也命名我們與母性的關系,以及在男權社會中對母親養育活動、婦女工作地位和私人領域的貶低。因此,當我們用“地球母親”這個詞來看待大自然時,就會出現兩個重要的問題:其一,考慮到“母親”這個詞帶來的文化包袱,我們能否通過這個詞語與大自然建立一種新型的、進步的關系?其二,如果我們繼續以基本的、以人類為中心(并且是以男性為中心)的方式來表象自然,我們是否有可能認識到其他生物和生命系統的內在價值以及自然世界的多樣性?②

一般來說,我們對母親總有特定的依賴和很多的期望,但是一般都不太可能想到我們的母親也可能傷害我們。正是因為這一點,把地球比作母親使這樣一種觀念永恒化了:人類可以從自然中索取而不指望歸還;地球是無限的,它可以被人類無限地利用。這種觀念反映在經濟系統中就是:自然是一種自然資源或一種外部事物。與這種對自然的看法相類似,女性被視為“一種自然資源,是一種待擁有、利用、收獲和開采的資產,對她的枯竭沒有同情,對她的保護或補充沒有責任”。這樣一來,當我們把地球看作母親,并且是給予、仁慈、無論如何都“用之不竭”的母親時,我們也把女性看作是“母親大地”,她養育、照料并委托她承擔傳統的基本照看者的角色。③正因為大地被視作“母親”、視作“女性”,而女性、母親又被賦予不計回報的、永不枯竭的“照料-給予者”角色,被視作可以被無限開發、索取而不需要補充、保存的自然資源,因此這種大地母親的隱喻其實是潛藏著問題的。

在環境話語中,地球作為女性的另一個著名隱喻是把它比作古希臘女神“該亞”(Gaia),這一術語因為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著作中的“該亞假說”而流行開來。洛夫洛克在書中假設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活著的系統?!霸搧喖僬f”在今天的生態文學、文化研究中仍是使用得非常廣泛的。伯曼引用帕特里克·墨菲(Patrick Murphy)的觀點:在古希臘神話中,“該亞”變成她的“兒子-丈夫”烏拉諾斯(Uranus)的附庸。在那里,男人扮演了她母親或配偶的“智識者”-“保護者”,他確保了她的生存。這種把男性與自然和女性分離開的做法同樣加強了等級制的二元論,并把女性和自然的壓制與從屬永久化。當然,墨菲對“該亞”隱喻的這種批判是不完整的,因為他沒有考慮到女神隱喻為女性賦權的重要方面,也沒考慮到女神意象和宗教對于婦女解放和自然的承認與理解。但伯曼指出,女神崇拜的挑戰對主流的猶太-基督教來說是一項重要而徒勞的任務,用近似的等級制的母系社會取代父權制的宗教,無助于解決分離和二元論的問題?!霸搧啞焙汀按蟮啬赣H”的隱喻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給我們一種把地球作為人類和女性的意象,限制了我們所能創造的形象。對于人類來說,最根本的是重塑一種對于大地的新理解:將大地視作一種強大的神圣存在,而人類只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作為女性形象的性別化限制了這種可能性,加強了女性與自然的從屬和壓抑,使父權制的主導意識形態永垂不朽。①

在環境話語中,除了“該亞”和“大地母親”這兩個隱喻外,像“大地的強暴”“處女森林”“穿透荒野”“穿透地球母親”等與自然相關的“強暴”隱喻也值得特別注意。根據伯曼的批判分析,這些“強暴的隱喻”潛藏著人類控制自然的暴力邏輯:人類強暴自然與男人強暴女性一樣,是自然“愿意”或“等著”被強暴。就像生態女性主義者考拉德所指出的,這種“希望被強暴”的知覺方式通過隱喻投射到對自然的知覺上。而這種“大地的強暴”隱喻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它的廣泛流行性“代表著對人類對待自然世界的固有暴力和支配的承認和接受,以及人類在這種虐待中所扮演的角色”?!皬姳彪[喻的使用也假定了在某些情況下,自然就像女人一樣,或許愿意與男人合作。那么,這一隱喻就把男性對自然和女性的控制強化并合法化了。②

通過上面的批評分析可以看出,我們對自然世界的經驗是被社會地和文化地建構起來的。隱喻修辭在構建這些經驗、構建我們的現實以及我們的行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環境話語中的女性隱喻延續了父權制的傳統與控制,對自然的不加批判的性別化和強暴隱喻的使用,重塑了一種支配性的、壓制性的意識形態,延續了霸權主義的傳統。我們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改變我們構想和描畫自然的話語修辭方式。就像伯曼所說的:“很顯然,創造性地運用新的隱喻和習語去表達自然以及我們與自然世界的關系是十分必要的。還有一個極大的需要是,為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們、存在物和自然系統創造一個積極的語義空間。”伯曼又說:“語言是一種強有力的人類工具,我們必須檢查它在維系、持存現存社會結構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去持續地質疑我們所使用的語言,并發現一種創造性的方式去挑戰深深地扎根在社會中的男性中心的偏見是必要的。這種質疑將進而創造一種進步的對話,通過這種對話,富有想象力的表達方式將被孕育出來,包括平等的人類群體在內的自然世界的神奇性和多樣性,將在這種方式中得到表達。”③

責任編輯:胡穎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性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色偷偷一区| 国产精选自拍|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欧美a在线看| 欧美影院久久|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亚洲男女天堂|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欧美性色综合网|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亚洲视频一区|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色婷婷狠狠干|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欧美笫一页|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国产午夜看片|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欧美| 亚洲精品动漫| 久久久亚洲色|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1区2区| 亚洲一级色|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精品视频91|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久久九九热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91亚洲精选| 制服丝袜 91视频|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国产99视频在线| 爱做久久久久久| 成人国产小视频|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亚洲视频免| 国产毛片不卡|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7|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