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策劃:石家麗 版式設計:徐瀟雅

丁永為

成尚榮

朱秀玲

付小琳

沈杰

李瑞芳

葉柱

童遠康
主持人:
丁永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嘉賓:
成尚榮: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作者
朱秀玲: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文昌小學校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首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葉 柱: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上德校區執行校長(正校級)、正高級教師、浙江省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付小琳:四川省成都師范銀都紫藤小學副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四川省“十佳心育”教師、成都高新區優秀德育工作者
沈 杰: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學副校長、嵊州市優秀教師、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
李瑞芳:山西省長治市第八中學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山西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童遠康:北京市燕山向陽中學副校長、北京市燕山地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先進個人
丁永為:我在北京師范大學讀書時,就經常看到成尚榮先生在《人民教育》《課程·教材·教法》《中小學管理》等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今天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向成先生當面請教。我身邊的六位中小學校長也都是成先生的忠實讀者。今天,我們要介紹與討論的這本書,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本好書——由成先生撰寫的《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腦海里浮現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何為立德樹人,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第二個問題是“何為中國好教師?”或者說,“誰有資格稱得上是中國好教師?中國好教師是什么樣子?”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好教師應如何立德,如何樹人?”接下來,我想請幾位校長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討論。最后,再請本書作者成尚榮先生做總結。首先,我們請來自江蘇宿遷的朱秀玲校長談一談他對“立德樹人”的理解。
朱秀玲:黨的十八大以來,“立德樹人”已經成為教育熱點、教育關鍵詞。但是如何理解“立德樹人”?好像許多人都說不清楚。在《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這本書的封底上,有這么一句話:“立德樹人,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任務,要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三大根本問題。”我認為,我們首先要理解“立德”與“樹人”之間的關系。“立德樹人”是一個動賓結構的詞,就像這本書上所說,它們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系。德是人的根本。德是人之德,離開人,德就無寄住的場所;人是有德之人,離開德,人就不能稱之為人。“立德樹人”,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德為先,通過適合的教育引導人、塑造人、發展人的教育過程。簡單地說,就是“立育人之德,樹有德之人”。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立德樹人”。
我接著來回答第二個小問題——“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立什么德”,就是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明大德,就是把理想信念作為培養的核心;守公德,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作為關鍵;嚴私德,就是把中華傳統美德作為培養重點。“樹什么人”,就是要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丁永為:謝謝朱校長!朱校長全面深入地談了對“立德樹人”的認識。那么,葉柱校長,您對“立德樹人”有哪些獨特的理解?
葉柱:我們都認識到“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但在很多老師(包括很多好老師)的眼里,“立德樹人”依然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依然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依然只是一種模糊的愿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面對一個“熱詞”,很多人會想當然地憑借自己的經驗去揣摩、判定它的含義,卻不習慣于對它展開“正式學習”。很感恩成先生的這本著作,帶給我們一次“正式學習”的機會。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有一種強烈的感受,成先生的著作為我們揭示了“立德樹人”背后的精神,為我們展現了“立德樹人”概念深處的風景,還為我們梳理了“立德樹人”愿景達成的路徑,深受啟發。我提議,把熱烈的掌聲送給成先生!(全體鼓掌)
關于“立什么德”,我完全贊同朱校長所說的。在這里,我就談一談對“樹什么人”的理解。我想用成先生書中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培養和發展完整兒童”。成先生在談及“兒童”“兒童性”的時候,都會在前面加上“完整”這一定語。“完整兒童”就是我們“樹人”的一個階段性目標。什么是“完整兒童”?這本書上有非常豐富的解讀。時間關系,我就選一個視角與大家作分享。成先生認為,“完整兒童”應該是多種“基質”永遠存活的兒童!“基質”相當于“特性”,“完整兒童”應該是多種“特性”永遠存活的兒童。成先生重點列舉了三個特性:一是“自然性”,即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二是“天性”,即兒童永遠葆有獨特的認知和表達方式;三是“創造性”,“創造性”和“想象力”密不可分,而且更多地與孩子們“童年的秘密”有關。這就是兒童的“基質”。什么是“永遠存活”?就是說“自然性”“天性”“創造性”等原本就存在于兒童的身體里,教育就是要通過呵護、支持、引領,推動這些特性的始終存在及不斷發展。只有這樣,兒童才有可能成為“完整兒童”,進而成長為健全的人。
丁永為:朱秀玲、葉柱兩位校長對“立德樹人”的解讀非常精彩,請大家為他們鼓掌!我們的第一個問題關于目標,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關于主體,也就是“誰”來立德樹人的問題。我們先請來自成都的付小琳副校長談一談。
付小琳:一個多月前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隨著打卡讀書的不斷深入,我感覺自己仿佛是在和智者對話,越來越覺得這本書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本燈塔式的書,書中的一個個教育大家也是燈塔,指引著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讀書與對話”活動現場
現在回答丁教授的問題,中國好教師是什么樣子?這句話的定語是中國。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想說,知識是無國界的,教師是有國家的。中國好教師一定是帶有中國屬性的。中國好教師要為中國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中國好教師必須帶有中國屬性、中國文化、中國價值;中國好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是具有民族精神、能走向世界的現代人。《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這本書提到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說的一句話:“教師的雙肩,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教師雙肩的責任必須和學生息息相關,和民族的未來息息相關。”以上是我對“中國好教師是什么樣子”這個問題的理解。
第二個問題,什么樣的教師稱得上是中國好教師?其實這兩個問題是相輔相成的。從大格局、大處著眼來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如何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能夠用言行正面積極回答這個問題的教師,就稱得上是中國好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如果能夠踐行這三個要求,就稱得上是中國好教師。下面我將從小處著眼,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來回答。我校建校六年來,從10多名教師發展到200多名教師,教師平均年齡不足30歲,如何把這些新教師培養成中國好教師?我認為新教師要加強學習,大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黨中央、教育部發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小到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學校辦學文化,都是新教師需要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新教師要培養學習力、要向榜樣學習,具體分為三步:第一步,向校長學習,校長是老師的老師,我校每位校級干部都要上課,躬身示范,親自指導所在學科領域的新教師;第二步,隔空拜師,成先生這本書中提到的老師都是新教師的老師,學習于漪老師、斯霞老師……向身邊所有的教育大咖學習,向我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第三步,終身學習,體育老師動作不標準不規范、語文老師板書寫錯字……這些都是基本功不扎實的表現。新教師一定要保持終身學習,確保業務精湛。最后,我們要把剛才說的燈塔舉起,把這些大旗舉起,只要有旗幟的引領、有燈塔的引領,我們就不會走錯路,能做到這些的老師就能夠成為中國好教師。
丁永為:謝謝付小琳校長!她在詮釋中國好教師是什么樣子的時候,是在用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體會、用女性所特有的一種細膩而感性的認知,對一個非常抽象的問題進行了解釋。接下來,我們把時間交給來自浙江嵊州的沈杰副校長,我們聽聽沈校長是如何理解中國好教師的。
沈杰:成老師好,丁老師好,大家好!我來自浙江嵊州,中國越劇之鄉,任何一個嵊州人都會唱一兩句越劇。越劇有一個特別有名的劇目叫《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昨天,我們很榮幸和成老師碰了個面,他在我的書上寫了這么一句話:天上掉下來的,站立在中國大地上的好校長。
第一個問題,何為中國好教師?我就以成先生在我書上的題詞講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首先,中國好教師必須站立在中國的大地上;其次,中國好教師應該有中國教育的靈魂,成先生在這本書里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就是中國教育的靈魂之所在;最后,中國好教師要有中國教育的目的與方向,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夠報效祖國,讓他們的生命因中國發展而澎湃。
第二個問題,中國好教師是什么樣子?2014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指示,就是剛才付校長講到的“四有好老師”。第一,有理想信念。成為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由此,我想到了張桂梅老師,她就像一束希望的光芒,照亮孩子們的追夢人生。第二,有道德情操。成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我想到了浙江省學軍中學原校長陳立群,他退而不休,放棄百萬年薪,前往貴州省臺江縣一所民族中學擔任校長,把一所非常落后的學校建成了貴州省的一所名校。花甲之年,大山深處,他說,他要尋找詩一般的教育激情。第三,有扎實學識。要做到知識豐富、業務精湛、學生喜歡。我想到了北京師范大學良鄉附中的覃遵君老師,他38年堅守教學崗位一線,主編參編130多部教育教學著作,主持20余項省市級課題。第四,有仁愛之心。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想到了在嵊州市一所普通鄉鎮小學任教的黃美紅老師,她很普通,但她從2014年至今一直在照顧一名身患腦癱的學生,教他上課、走路、寫字,這位平凡的老師卻有著一顆值得我們尊敬的仁愛之心。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好教師,教師崗位是其堅守初心的搖籃,是奉獻愛心、保持匠心的平臺。因此,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立足崗位、立足基層,立好德、樹好人,這是我的理解,謝謝大家。
中國好教師要有中國教育的目的與方向,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夠報效祖國,讓他們的生命因中國發展而澎湃。
丁永為:沈杰副校長是六位校長中年紀最小的,他工作的地方是一所普通的鄉鎮中學,我們祝福像他這樣的老師都能成為中國好教師、成為中國好校長!我發現沈校長嘗試用成老師在書中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中國好教師的看法,他的閱讀真是下了功夫!
關于第二個問題,我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成先生在這本書里講了很多立德樹人的好教師的故事,只是在書的最后部分略微提及了他自己。其實,在我看來,成先生也是一位立德樹人的中國好教師。臺上、臺下在座的各位老師,您認為誰是中國好教師?我想,中國好教師的樣子就是我們每一位中國老師的樣子,這就是成先生在這本書里想要表達的思想。中國好教師并不都得像于漪先生那樣,像李吉林先生那樣,像顧明遠先生那樣,而是說他們做到了最好的自己,所以他們成為了中國最好的教師。如果我們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我們也就是中國好教師。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樣子?成先生在書中用一個詞來形容,即“精神燦爛”。前面發言的校長例舉的幾位好教師,他們身上具備的所有品質都可以用“精神燦爛”這個詞來概括。
我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關于目標,第二個問題關于主體,有了目標,有了主體,那么主體如何實現目標?這屬于方法問題。我們繼續討論第三個問題:中國好教師應如何立德,如何樹人?首先,請來自山西長治八中的李瑞芳校長分享她的觀點。
李瑞芳:成老師好,丁教授好,大家好!我來自山西長治,原來在長治九中任教學副校長,去年通過競聘開始任長治八中校長。由于崗位變動,我思考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一是什么是好學校?二是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拿到這本書時,我被書的封面深深吸引,封面立意高遠,“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10個字四個層次,書的左側與右側是兩個大寫的“人”字,一邊是“立德樹人”,一邊是“教書育人”。這本書可以回答我一直在思考的這兩個問題。什么是好學校?好學校應該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什么是好教師?好教師應該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當我走進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打動了,這本書對于我來說是一本燈塔式的書,書中提到的每一位名師、名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中國好教師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我想,落實立德樹人就是做好教師。當前,中國在校生2.82億,在崗教師1730多萬,這1730多萬教師要培養2.82億學生,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必須做到立德樹人,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做好教師。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我想可以用“學、思、悟、行”四個字來表達我的觀點。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就是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學、行過程中扣緊、扣好自己的扣子。成先生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他對于如何成為一名中國好教師的行動框架,我在這里結合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第一,做有道德的教師。用我們的靈魂去塑造孩子的靈魂,用我們的人格去塑造孩子的人格。第二,做有擔當的教師。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賦予“立德樹人”新的內容、新的挑戰,中國好教師就應該放眼世界、敞開胸懷、迎接挑戰、擔當使命。第三,要建構大的坐標體系。軸心是要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橫坐標是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縱坐標指各個層次,比如說知識層次需要不斷提升,既要指向理想天空,又要腳踏實地。第四,要有理性品質。在教學中去探尋自己的教學主張和教學風格,比如,“童心母愛育苗人”——斯霞老師,“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于漪老師等。第五,要把課程育人、學科育人、教學育人、活動育人和管理育人落到實處。德育要滲透到每一個環節。顧明遠先生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作為好教師就需要去落實。他還說過:“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位學生,就辦好了一所學校。”如果我們能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位學生,我想“立德樹人”也就落到了實處。這是我對于“學”榜樣的體會,但其實更重要的在于“行”。我們都是基礎教育工作者,每所學校的情況不同,我們都需要好好去學習。有句話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如果把成先生的這本書比喻成“弱水三千”,那么我需要一瓢一瓢飲,今天我就先把我飲下去的這一瓢和大家分享,以后我會繼續把這本書作為一本燈塔式的書深入學習。我已經給學校的每位班主任購買了這本書,也安排大家開展學習,組織召開班主任讀書會。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這么多,謝謝!

“讀書與對話”活動現場
丁永為:謝謝李校長!李校長主要講了兩點,一是燈塔隱喻,李校長用這個隱喻既是指本書的作者成先生,也是指成先生在本書中提出的思想觀點。之前付小琳副校長也在分享中用到了燈塔隱喻,這個隱喻給人以非常直觀的感受,用得特別妙。李校長講的第二點是立德樹人“五步育人法”。講得非常精彩!接下來,我們請來自北京燕山的童遠康副校長談談他對中國好教師應如何立德樹人的看法。
童遠康:成老師、丁老師、各位專家、同仁,上午好!燕山地處北京西南部,燕山的教育被稱為“16+1”,也被稱為北京教育的盆景。我先談談讀完這本書的感受——人在心在、心在情在、情在趣在、趣在文在,取每個短語的倒數第二個字——“心情趣文”,把這本書作為我們教育成長之路的一本心情趣文來讀,更能讀出書中意味之所在。
中國好教師如何立德?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以學立德,學教育學知識、學先人精神,把“學大德、明大德”作為如何成為一名好教師的首要任務;二是以行立德,善行實踐是好教師的必備品質,不同的社會階段對德的要求有所不同。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當代社會的德,我們應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行立德,行為世范;三是以律立德,這個“律”指什么?歸根結底就是“明大德、嚴公德、守私德”。關于如何立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做“四有好老師”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是我們“如何立德”的根本性要求。
中國好教師如何樹人?先回歸到“立德”與“樹人”的內涵與關系,立德樹人二者不可分開,先“立德”后“樹人”,樹人是立德的根本目的。我舉一個學校的例子,談談我們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做法。燕山教育比較特殊,實行“五四學制”,其育人標準、體系與其他地區有所不同。在制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德育體系時,我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和導向,以“五育并舉”作為育人理念,為學生全面發展鋪墊陽光之路,這是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圍繞辦學理念,我們提出了具有地區特色的“五育并舉”“四年一體”“生命、科技、審美”三維德育實踐體系,以“科技特色”“一校一品體育改革特色”雙特色引領育人目標。抓牢“五育并舉”,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育人目標體系,每個年級在立德樹人目標上各有側重,比如六年級是立德知行、七年級是明德善行、八年級是建德篤行、九年級是厚德踐行。這就要求所有老師在踐行立德樹人時要做到整體分級融合、實踐途徑契合、情感態度溫和、與學習實踐結合。結合地域特色和育人特色,我校提出了“生命、科技、審美”三維德育活動體系,提倡尊重生命、熱愛科技、崇尚審美,形成了自己的德育體系,但如果缺少“立德樹人”特色,這所學校也就沒有了靈魂。經過多方探討與學習,我校在辦學理念中提煉出兩大特色——科技特色和體育改革特色。在雙特色引領下,構建了“五育雙色、七彩向陽”的課程體系。立德樹人并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但是有根基之所在,這個根基就是成先生這本書中第一章提到的,要圍繞學生的發展,這是文眼,還有就是我們所說的底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國五千年精神之所在,把這些教給學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有了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道阻且長,但更重要的是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謝謝大家!
丁永為:謝謝童副校長的精彩發言!聽到現在,大家可能會疑惑:這六位校長真的是在分享同一本書的讀后感嗎?為什么讀的是同一本書,看法和體會卻又如此不同?我想,這倒也不奇怪。法國作家莫里斯·布朗肖曾說過,一本著作出版以后,作者就隨之退隱了,書本自己會通過讀者表達它的思想。這大概就是“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吧!不過,我想說的是,在作者心中只有一個哈姆雷特。所以,此刻大家可能跟我一樣好奇:六位校長是否真正理解了作者成尚榮先生想要通過本書表達的真正思想?是否存在誤讀、漏讀、偏讀、諱讀的現象呢?我們請成先生為大家揭曉答案吧!有請成先生。
成尚榮:非常感謝大家!今天的讀書沙龍有這樣幾個特點:
中國好教師如何樹人?先回歸到立德與樹人的內涵與關系,立德樹人二者不可分開,先“立德”后“樹人”,樹人是立德的根本目的。
主持人好。第一,主持人的姓名就很好,叫永為,永遠有作為。雖然他專門研究杜威,但他沒有加入西方教育理論,而是把讀書與中國教育實踐相結合;第二,主持人設置的話題好,主體、目標、方法形成一個能夠解釋“立德樹人”的框架,從理念、價值到方法論,這三個話題是不錯的;第三,主持人在主持中有些觀點非常重要,比如說,我們在書中介紹一些教育大家,他說絕不是讓我們大家成為教育家,而是要向教育家學習,學習他們的品質,學習他們的思想,做教育家那樣的人,每個人都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第四,他說書在場作者在場,書在場思想在場,所以我建議大家首先為年輕的、有為的、永遠有作為的丁教授的主持表示感謝!
六位老師的發言好,都能從實際出發。關于第一個問題,朱秀玲老師談到了對于“立德樹人”的理解,他概括的是“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德樹人”,他概括得非常準確。朱老師還有一個觀點,德是大德、公德、私德,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五育并舉,五育融合,因此,立德樹人的好校長、好教師離不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葉柱老師認為,立德樹人要在人上下功夫,立德樹人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一個階段性目標。這個階段性目標有一個前提,就是兒童,他非常關注完整的兒童,完整的兒童是全面發展的兒童,立德樹人不能忘掉兒童性,尤其他提到了我在書中所提到的兒童基質,“基質”是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在科學革命范式討論中提到的一個詞。立德樹人不要忘記兒童特點,這點我非常贊同。
關于第二個問題,付小琳老師的第一個觀點,核心素養是共同話題,但是不同國家有不同表達,因此核心素養具有民族性,不能忘記基于民族文化土壤所生長的核心素養。付老師還談到了一所新建六年的學校是如何發展的,培養教師,從小處著手,隔空拜師。讓一所年輕學校不斷生長,制定規章制度,用制度來規范人,但是制度核心問題是解放人。我以后去成都一定要去這所學校,看看學校的紫藤是怎樣生長的,紫藤下的教師是怎樣的一種樣態?沈杰老師解釋了什么是中國好教師,他說中國好教師應該站立在中華大地上,中國好教師應該具有中國靈魂、中國力量、中國文化,說得好!
關于第三個問題,李瑞芳老師從書的封面說起,立德樹人首先是人的問題,一撇一捺樹起一個人,因此人的樹立是立德樹人的前提,立德樹人關注人,關注人性,關注人怎樣成長。沒有人,無所謂“立德”和“樹人”。對于怎樣立德樹人,李老師說到了四個字——學思悟行,學習中、思考中、領悟中、行動中,而且她成長很快,從副校長發展到校長,好校長首先是立德樹人的好校長,為李老師的成長和發展表示祝賀!
怎樣立德樹人,童遠康老師說了一句話——人在心要在,心在情要在,情在趣要在,趣在文要在。這句說得特別好!燕山是北京的盆景,這個盆景離不開教育的培養。學校要在“五四制”德育上下功夫,形成一個目標體系,而且在德育過程中注重生命、科技、審美。德育要注意生命的狀態,但也要關注現代技術發展,這一切過程都應該是審美的過程。童老師對德育遞進性特征、對德育內涵的理解非常好!希望童老師與燕山教育同仁共同助力新燕山教育改革,共同建構新的燕山教育!
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我今天的感受,那就是“請黨放心,強國育人有我”。2021年7月1日,青少年們在天安門廣場上齊聲朗誦“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強國有我”的“我”是我們下一代,“強國有我”的“我”從哪里來,強國有了“我”怎樣成長,靠我們培育,靠我們立德樹人。那就是“請黨放心,強國育人有我”。首先,“請黨放心,強國育人有我”,需要有一座燈塔,我不能說我的書是燈塔,但我們一定有一座燈塔,在燈塔的照耀下,后浪要超越前浪,有我們在座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為我們的姐姐、哥哥們鼓掌!燈塔永遠照亮茫茫大海,不會讓我們迷失方向。第二,“請黨放心,強國育人有我”,因為我們有那束光,你看,你看到什么?看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今天在我們的讀書活動中,你聽,你聽到什么?聽到了六位老師的發言;你看,你看到什么?看到了我們全場的精氣神;你聽,你聽到什么?聽到大家的掌聲。那束光來自天安門,來自上海一大會址,來自嘉興紅船,來自長征,那束光也來自我們的內心,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束光,讓我們在這束光的照耀下,成為精神燦爛的人,成為強國育人的優秀者!
“請黨放心,強國育人有我”,我們要做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改變世界,這顆種子也改變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
“請黨放心,強國育人有我”,我們要做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改變世界,這顆種子也改變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袁隆平先生種下的一顆種子讓中國人端住了中國的飯碗,我們教育人也應該有一顆種子,讓我們中國每一個學生都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一旦有別國侵犯我們中華民族,14億中國人用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讓來犯者粉身碎骨,這就是中國人!我們要做一顆種子,這顆種子也可以寫成一本書,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我們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用一生寫成一本書,這是一本大書,這本大書的名字叫“立德樹人”,這本大書的名字叫“中國立德樹人教育學”,這本大書的名字叫“中國特色立德樹人的教學論課程論”。作者永遠不隱身,作者永遠在場,因為在中國的大地上,我們有中國的脊梁,我們有中國的志氣,我們的志氣來自我們的理想,來自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有自己的底氣,面對西方打壓,我們威武不能屈,毫不退讓、不屈不撓,我們的底氣來自我們的能力,來自我們的基本功。所以,今天的讀書會我想到的就是“請黨放心,強國育人有我”,我就是立德樹人的中國好教師!

《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
作者:成尚榮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推薦語:
一本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學著作,顯現著中國自信、中國氣象、中國底氣。它從歷史深處走來,載著未來的偉大期待,回應世界改革的潮流。
它扎根在中華文化傳統中,找到中國特色教育學的血統,從中華民族文化當中找到中國特色教育學的學術性標志概念——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的種子是中華民族的初心,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成為我們神圣的使命,成為我們堅定的理想與信念。新時代,好教師攜起手來共同書寫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