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子 文
On April 20,2021,the first operation analysis report related to driverless public transport in China -the Operation report of China’s first 5Gdriverless bus line was released.The report completely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Suzhou Robo-Bus Line Q1,the definition of China’s microcirculation bus,the user profile of QCRAFTdriverless bus program,and the operation of driverlessbuses all over the world.
2021 年4 月20 日,國內首份無人公交相關運營分析報告——《中國首條5G 無人公交線路運營報告》發布。據統計,由中國移動和輕舟智航聯合部署的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5G 無人公交線路——蘇州Q1 路已常態化運營超過5 個月,伴隨超過11 000 人次低碳出行。報告還指出,目前中國公開道路在運營的無人公交路線總長為54.6 km,位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美國的8.6 倍。

由中國移動和輕舟智航聯合部署的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5G 無人公交線路——蘇州Q1 路已常態化運營超過5 個月。圖為運營在該線路的輕舟智航無人小巴龍舟ONE
《中國首條5G 無人公交線路運營報告》由CB Insights 中國團隊、中國移動、輕舟智航聯合推出。CB Insights 是全球知名的市場數據研究平臺和權威智庫,中國移動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輕舟智航則是無人駕駛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多地部署有無人公交線路。
報告綜合分析了蘇州無人公交Q1 路的運營情況、中國微循環公交定義、輕舟智航無人公交早鳥計劃用戶畫像以及全球范圍內無人公交的運營情況。據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 于騫介紹,無人公交是一種新興的事物,提供初期運營數據、分析運營狀況,可為全國無人公交運營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提供借鑒,更快地讓無人駕駛走進人們的生活。
報告從每天每輛車提供的訂單服務數量角度比較了無人公交和無人出租的載客情況,在蘇州常態化運營的無人公交Q1 路平均每天每輛車提供58 次訂單服務,而在中國運行的無人出租車平均每天每輛車提供近10 次訂單服務,在美國這個數字為4.85 次。
無人出租一般采用轎車,載客量小。在現有高昂成本的壓力下,能支持的片區有限,不可能由乘客直接為車輛及運營成本買單。相比之下,無人公交車多以微循環公交車為主,以輕舟智航推出的龍舟ONE為例,采用不到6 m 的車型,可靈活設置行駛線路,適用于狹窄街區,具備更大的社會效益。
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中國的城市管理者逐漸認識到,滿足公共出行需求的無人公交車,才真正適合中國。正如國內發達的高鐵、地鐵和公交網絡,公共出行的高效和安全,都是在為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服務的。所以在落地模式上,美國更強調在無人出租的落地,中國則是強調在公共出行領域的落地,也更聚焦于“微循環”這一命題。

圖1 無人公交和無人出租的載客情況
2020 年12 月30 日,交通運輸部公開發布了《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鼓勵自動駕駛開展商業運營進行探索,客運出行方面“公交先行”。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大數據總監謝振東總結了公交的現狀及趨勢:公交客流的下降與公交投入成本上升是目前行業的一大痛點;公交司機的老齡化與公交事故的頻發是行業的一大難題。公交網聯的智能化運營、出行時間的可計算及可預測是“公交優先”變“公交優秀”的必由之路;智能網聯公交則是公交行業痛點和難點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解決之道。在他看來,微循環自動駕駛公交、BRT 車路協同公交等場景智能網聯公交的“降維”應用是目前推動智能網聯公交的明智之舉。
在城市中,車流從城市主干道的末端,流經支部的微循環道路系統,然后從微循環道路系統匯入到其他干道的過程,為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環。據2018 年第3 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北京大部分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使用率高達100%,平均擁堵率超過60%,而次干路或支路的平均擁堵率僅為30%左右,能起到很好地分流效果。

圖2 微循環公交定義
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環有兩大作用,第一是能夠充分利用現有道路資源,解決區域內部所產生的交通需求,促進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徑選擇的多樣化;第二是在解決區域內部交通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交通微循環組織,引導主干道交通流向微循環路網轉移,從而緩解區域周邊主干道上的交通壓力。
城市公交微循環則是交通微循環在公共交通上的應用,可以及時疏散交通流量也可以保證公共交通系統的快捷高效性。目前,國內的微循環公交應用正迎來爆發期,2021 年3 月1日,深圳巴士集團開通了8 條接駁巴士線路,每條線路都依托地鐵站進行接駁,服務大型社區、高新產業園區等短距離出行需求量較大的片區,設置招呼站,采取招手即停、按鈴即下的方式。這類線路高頻快速,線路短、周轉快,極大地滿足乘客便捷出行的需求。此外,地鐵接駁專線在深圳也開始配套使用,在地鐵6、10 號線開通之后,深圳配套新開了11 條公交接駁線路。
近期,東莞、廣州、福州、蘇州等城市也在大力發展微循環公交及地鐵接駁專線。在這個爆發期中,具備智能化、網聯化特點的龍舟ONE 無人小巴可承擔重要角色。一方面,支持區域內的固定行車路線,沿途根據需求設立站點,滿足日常短途出行剛需;另一方面,點對點聯結核心交通樞紐、商業辦公區、購物中心、居民小區等地,或應用于景區、會議中心、工業園區、高新園區等場所。
據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智慧交通產品一部副總經理蔣鑫介紹,伴隨著5G、北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城市交通逐步實現精細化運營和管理。微循環公交,是在城市交通領域傳統營運基礎上,與精細化運營相貼合的交通出行新模式新業態。針對市民多樣性化的出行需求,聚焦公交線網可達性,可以提供更高自由度的服務,同時有效平衡交通效率和運營成本,有望成為未來公交破局的主力方向。
報告發現,中國已有蘇州、重慶、深圳、鄭州、廣州、海口、天津7 座城市部署有在公開道路運營的無人公交路線。其中,蘇州的公開道路無人公交路線總長以15.3 km 位居第一,比排名第二的重慶市多出53%。

圖3 中國已有7 座城市部署公開道路無人公交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助理戴一凡表示,蘇州作為國家5G 車聯網示范城市,一直在探索5G與自動駕駛結合的最佳應用場景。除了蘇州無人公交Q1 路,蘇州目前已開通了無人公交Q2 路和Q4 路。2021 年將部署至少4 條5G 無人公交線路,覆蓋高鐵新城周邊9.8 km2區。
而從輕舟智航掌握到的早鳥計劃用戶畫像來看,蘇州市民單次體驗用戶占比最多,最樂于嘗試無人公交;深圳市民日常通勤用戶占比最多,且平均乘坐里程最遠,最易于接受無人公交車。
深圳交通中心研究院院長邵源認為,深圳正在起草的《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可為智能網聯汽車的上路運行提供合法依據,為技術成熟的應用場景商業經營提供合法空間,明晰安全風險監管機制,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該領域資本從單向投入向投入產出可良性循環轉變。
報告還預測了未來國內無人公交的發展速度,預計到2022 年,全國無人公交線路數量將超過60 條,上下車站點將達300 個,無人公交路線總長達300 km。

圖4 5G 車路協同助力無人公交運營
據報告統計,蘇州無人公交Q1 路路線上,部署有超過130 個智能網聯感知設備,覆蓋12 個路口。運營線路區域5G 網絡傳輸速率達500 Mbps,時延在15 ms 以內。
通過中國移動5G 網絡,無人公交可獲取連續直行路段各路口交通信號燈相位及時間信息,當無人公交行駛接近綠波通行路段首個路口時,輕舟智航的無人駕駛系統會結合自身路徑及交通燈信息,得出最佳車速,避免因臨時變燈而剎停,減少通過路口時的等待時間。
由于無人公交屬于公共出行,享有較高路權,未來還可以設置公交車專用紅綠燈。路端設備可通過實時感知專用公交車的車輛速度、位置、駕駛狀態,當設備感知到無人公交即將到達時,若此時為綠燈狀態,則綠燈時長延長一定時間,若此時為紅燈狀態,則紅燈時長縮短一定時間,使得無人公交到達路口時,紅綠燈基本都能統一保持在綠燈狀態。結合無人公交最佳車速的智能自動調節,可極大地提高公共出行的便捷性。
基于中國移動車路協同5G 云平臺,輕舟智航部署的龍舟ONE 無人公交可實時獲取道路上的施工路段、標志標牌信息,還能實現5G 超視距感知,獲得遠處的道路交通參與者情況,提前做好道路決策規劃,控制車輛遵守標志標牌規則,避免事故和違章發生,保障安全性。
報告指出,蘇州5G 無人公交通過多種5G 車路協同,節省了乘客約8%的出行時間,減少乘客約10%的負面乘車體驗,如急剎車、緊急避讓等。
南京萊斯網信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賁偉在報告中指出,5G、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技術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業界共識。大力發展無人駕駛微循環公交,既有助于解決智慧出行的“最后3 km”,也是C-V2X 自動駕駛從理想照進現實的“最初3 km”。通過網聯化感知、智能化管理和常態化運營,多方參與共同打造“科技感”、“參與感”與“溫度感”兼備的城市智慧公交出行場景,必將推動公眾出行效率、安全、舒適水平全面提升,助力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