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輝
摘要: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增多,從而造成土壤肥力衰退,進而使農田病蟲害問題加劇,對種植業產生很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土肥水管理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探索如何提升我國種植業整體經濟效益。
關鍵詞:土肥水管理;種植業;效益
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有很多都是由于土肥水缺乏科學管理所導致的。我國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僅重視農作物優良品種的推廣,忽視了抓好土肥水管理,所以在實際農田管理中不能充分發揮出良種的經濟效益。而土壤地力的減退,將會對我國農業長期發展造成很大阻礙,同時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所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大力倡導、宣傳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工作。加強土肥水的科學管理,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加強土壤管理,避免地力減退,是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礎工作。農業相關機構一定要重視加強土壤管理,將其列入議事日程,對破壞、損害地力的行為要堅決制止。訂立切實可行的措施,倡導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工作。首先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基礎,要使土壤保持協調發展,構建完善有效的內循環,這是一件十分重要有意義的事,所以人們要對土壤進行科學管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土壤要實行深翻工作,一般在春季在秸稈粉碎之后再進行覆蓋,一般覆蓋厚度在18厘米左右,促進秸稈腐熟。由于土壤本身含有較多的有機物及營養物質,所以能為植物生長提供必要的養料。但實際經過多年種植后,會對土壤原本的營養物質造成影響,但是對土壤加強管理,可以使土壤處于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并且土壤地下環境不至于由于種植作業而被破壞。所以,只有加強土壤的科學管理才能使其內部環境得到更好地平衡,促進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提升種植業的經濟效益。
根外追肥一般也稱為葉面噴肥,主要的施肥方法是在植物葉片、果實表面等噴灑液體肥料進行追肥管理。該施肥方法具有操作簡便,藥物和植物結合發揮較強藥效,作物吸收率快的特點。一般情況下,噴施1天后,對農作物就可產生一定的作用,并能有效預防植物缺素癥等作物病害。同時,在作物葉面上噴施含多種元素的肥料,能夠防止土壤當中的有機元素出現分解和流失,不受養分中心的控制,對養分的就近吸收、分配和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
調控灌溉主要是在植物生長的特定階段控制作物的水分含量,通過少量水分灌溉,不但實現了節水目的,還對農作物的生長起到了有效調控,是一項科學的灌溉技術。調控灌溉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不斷補充土壤水分,更好地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促使作物光合產物的分配向人們需要的組織器官傾斜,以提高其經濟產量的節水灌溉技術。研究表明,傳統灌溉方式會引起水資源的大量浪費,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由于過度灌溉,還可能造成土壤中的有機元素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下水污染,引起更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農田灌溉中最主要的就是選擇一定的灌溉參考標準,通常不應該以土壤作為灌溉參考標準,而應當以作物為實際參考標準,灌溉水量應根據作物的生長發育情況而定,以滿足農作物的增長需求為最佳選擇。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于缺失的水分會有一個忍耐度,且對農作物產量不會產生重大影響,所以可以適當加強農作物水分的控制。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有效節約水資源,同時還可為農作物正常生長提供較適宜的環境,保證其發育良好,不斷促進農田經濟效益,進而提升種植農作物的整體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