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輝
摘要:本文總結分析了努魯兒虎山保護區自批準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取的得資源管理成效,并全方位的對保護區的制度建設、執法建設、保護管理等進行總結,并對保護區的管護發展方向、管理模式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希望可以為保護區的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資源管護;發展對策
保護區位于遼寧、內蒙古兩省區交界處的遼寧省朝陽縣境內,地處努魯兒虎山南麓,地理坐標是東經120°2′25″~120°21′5″,北緯41°39′11″~41°54′20″,保護區總面積16128.6公頃,國家級保護區批準于2006年,是朝陽市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多樣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在生態區位上具有重要的生態建議意義。
保護區成立以來,特別是在2006年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后,保護區管理局對保護管理工作非常重視,在制度建設、資源管護、社區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對保護區的有效管理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2.1 科學制定管理計劃,加強資源管護力度
保護區建設過程是長期性的,根據保護區實際發展情況,科學、合理布局發展管理計劃,通過有效的管護,來實現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規劃內容應具體明確,資源保護的方式、內容、措施等多面,對不同保護對象、不同區域實行不同的方式。
2.2 推進自然保護區法制建設,依法依規管理保護
為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和建設,必須依靠法律、法規、條例等具有約束力的措施科學規范保護區的管理。保護區管理機溝根據保護區分布特征、保護對象、區域特點制定了《執法規范制度》《科研監測制度》《巡護制度》等多項管理制度,2018年出臺了新的《遼寧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這些法規制度為依法管理、制度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重視社區工作,協調好與地方經濟和群眾關系
自然保護成立后,對當地經濟和群眾生產生活在一定時期有著不同程度上影響,限制了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人為活動的范圍,影響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保護區高度重視社區共建工作,積極爭取向上爭取資金支持,為保護區內4個鄉鎮共計修村村通水泥硬化路面86.7公里,修建防洪大壩14.6公里,太陽能路燈126盞等多項工作,雇傭社區內百姓為護林員參與到資源保護中來,通過多種途徑、措施密切了與當地政府、百姓的關系,做到了保護區與地方協同發展。
3.1 優化保護管理體系和保護措施
保護區管理局應統籌保護區的自然資源保護和管理,并根據資源保護情況建設管理體系。進一步明確管理局—管理站二級管理,管理站是實施管理局各項保護政策的基層單位,將保護措施落實到位,實施對資源的有效保護。
3.2 重視社區共管機制,激發群眾參與保護管理
保護區范圍內以及保護區周邊附近居民應承擔資源保護的義務和責任,保護管理局與當地政府協調,通過積極的引導、宣傳,讓群眾感受到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意義。保護區共聘任57名護林員、5名防護瞭望員,使得周邊百姓參與到資源管護、科研監測等工作中來,切實管理好保護區內的動植物資源,調動主管能動性,激發群眾踴躍參與到保護中來。
3.3 堅持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并舉,杜絕有污染和破壞資源的項目存在
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積極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利用好自然保護區生態宜人、環境優美等資源優勢,開展綠色、生態、低碳的生態旅游,可根據保護區資源特點和科學價值,以不破壞自然景觀,不影響資源保護為前提,有組織、有目的的開展科學實驗、教學實習、生態旅游和合理利用。堅決杜絕保護區范圍內,存在有污染、有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批建生產存在。
保護區的建立與發展,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的工作,需要保護人員幾代人的奮斗成果,管理機構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為之奮斗努力。自然保護區的存在,短時間內限制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老百姓的收入,從長遠的目標來看,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建設的必然。通過不斷建設保護區生態優勢,帶動遼西地區整體生態環境發展,促進該地區的生態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