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3~8月期間,興隆鄉農業服務中心陸續接到村民電話報告,農戶家養殖西門塔爾牛發病,興隆鄉農業服務中心組織人員到現場開展診斷及流行病學調查,并對發病牛只OP液進行了采樣。經治療幾起病例的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測,確診為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支原體肺炎疾病。幾次病例中牛只均為北方調運至南方的西門塔爾牛,本文可為“北牛南養”散發性牛支原體肺炎治療提供借鑒價值。
關鍵詞:支原體肺炎;診斷治療;西門塔爾牛
牛支原體肺炎是牛感染牛支原體后引發的以支氣管和間質性肺炎為特征性病理變化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該疾病對養牛行業危害比較大,患病牛只多出現精神倦怠,流濃鼻涕,呼吸急促,體溫升高等現象。該病多發生于牛只調運后,環境條件改變,自身適應能力不足。隨著“北牛南養”模式在興隆鄉順利實施,來自北方的西門塔爾牛養殖數量逐年增多。南方氣候濕冷,再經長途運輸,導致北方引進的西門塔爾牛發生支原體肺炎疾病。截止到2020年8月,興隆鄉已引進西門塔爾牛230頭,在農戶養殖過程中陸續出現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剛開始對于此病以常規感冒、肺炎治療,效果不佳。
2020年3月18日,大溝村村民2頭西門塔爾牛出現流涎、呼吸急促、體溫升高現象,飼養西門塔爾牛2個月,近期由于天氣降溫,出現此癥狀。
2020年4月23日,果木村村民1頭牛流涎、磨牙,體溫升高、站立不穩,咳嗽現象,購買西門塔爾牛6個月,近期在山上放牧,牛只發病,當作感冒病處理,2日內病情未見好轉。
2020年5月20日,石板村村民1頭牛出現精神沉郁、不食、呼吸困難、腹式、體溫升高現象,購買西門塔爾牛4個月,牛只圈舍潮濕、陰暗,當作感冒處理1日,病情未見好轉。
2020年8月12日,大溝村村民3頭出現咳嗽、鼻孔流出黏稠膿性鼻涕、體溫升高、呼吸急促、站立不穩現象。從市場購買西門塔爾牛3個月,白天放牧,天氣較熱,晚上牛只飲水,不食,未用藥,次日病情未見好轉。
結合2020年3~8月興隆鄉出現的幾例疾病,總結現場臨床診斷檢查發現,牛只出現的主要臨床特征為病牛精神倦怠,不食,站立不穩,提問升高,呼吸急促,鼻孔流出黏稠的膿性鼻涕,肺部聽診有干、濕啰音,機體明顯消瘦。治愈后身體恢復較慢。
幾起患牛采集OP液,送實驗室經熒光RT-PCR檢測,確診為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支原體肺炎。
采用支原體敏感的泰樂菌素、四環素、頭孢噻呋鈉、氟苯尼考、支原凈、銀柴注射液、復合維生素B混合用藥治療3天,患病牛只病愈。但恢復之后,機體消瘦,半個月左右機體完全健康。
5.1 患病牛購買途徑、飼養及放牧情況
對發病牛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幾起患病牛品種均為西門塔爾牛,來自北方調運至本地牛市場。在沒有隔離的條件下,被農戶購買到家里。北方西門塔爾牛個體較大,一直以開闊場地飼養為主,運輸到南方后,本地農戶封閉圈舍以及放牧飼養為主,導致牛只環境不適應,加之南方天氣濕冷,誘發支原體肺炎。
5.2 免疫情況
我鄉在春防期間,農戶養殖的牛只已免疫口蹄疫O型疫苗,病牛雖有類似口蹄疫流涎癥狀,依據免疫記錄和實驗室抽檢情況排除發生口蹄疫的可能。
隨著興隆鄉引進北方西門塔爾牛的數量逐年增多,發生支原體肺炎的風險逐漸增大,要引起養殖農戶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引起的牛只在經過長途運輸過程中,牛只機體不適應性增加,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自身攜帶有支原體的牛只發生疫病,同時也會傳染給同群健康牛只。南方天氣條件濕冷,農戶養殖圈舍封閉,對于引進的西門塔爾牛要建立隔離場,在隔離場內適應一段時間后在流入市場,可減少此病的發生。對于隔離期間發病的牛只采取淘汰方式,才能有效保證此病不在我鄉“扎根”。另外,本地農戶要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加強牛圈舍通風,地面保持清潔干凈,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嚴格執行2~3種消毒藥輪換使用,在日常飼喂的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增強牛只的抵抗力。在治療方面,要采取針對支原體敏感的藥物,如泰樂菌素。但在治療支原體的同時,也要注意相關并發癥的出現,有咳嗽、發燒、炎癥的出現,要及時采取對癥治療。
作者簡介:安進(1971-),男,中專,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