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財務會計核算的國際化,生物資產的財務會計核算一方面是自身核算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農業國際化的要求。生物資產所具備的特殊屬性是自然增值屬性,與一般企業存貨、固定資產等具有很大的差異,也就導致生物資產在會計計量和確認、信息披露和報表公布等領域有了本質的不同。本文探討生物資產分類在財務會計核算的應用,區分農產品企業消耗性和生產性生物資產的財務會計核算方法,并進一步提出完善我國農產品企業生物資產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的措施和辦法。
關鍵詞:農業企業;生物資產;財務會計核算
目前我國農業領域平穩快速發展,對領域內生物資產的財務會計核算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目前我國農業企業按照2005年財政部頒布的核算辦法以及2014年制定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為標準,這些文件對于規范農業企業生物資產核算處置做出指導。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尤其是目前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等行動勢如破竹,農業會計計算與生物資產財務會計核算存在不銜接的地方,主要包括生物資產的會計確認以及由此衍生的會計計量、會計報告撰寫和會計信息化建設方面。同時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農業企業核算模式存在差異,這些都導致生物資產的財務會計核算具有不確定性。
1.1 生物資產劃分標準不一
按照現行標準,生物資產分為生產性生物資產和消耗性生物資產兩種。生產性生物資產是能夠體現經濟效益的資產,包括林業、畜禽業、養殖業上能夠反復運用且具有一定生產銷售功能。生物性資產往往參照固定資產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在資產形成的后期具備增值屬性,且這種增值效果是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屬于存貨類型,在使用后,其價值會產生一定的消耗甚至消失,且不同于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是需要在后期持續投入并產生費用支出。兩種生物資產的核算路徑完全不同,采取針對性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才能促進農業企業更好經營。
1.2 生物資產體現企業資產價值不夠公允
資產劃分按照生物的生長階段分為未成熟和已成熟兩類,涉及到明細核算內容,未成熟生物資產的核算包括人工成本、耕作成本、種苗費用、土地租賃費用、肥料農藥以及動植物生長的其他成本等。通常采用直線法進行折舊計算,并做好增值或者減值預算。用于外購的成本主要包括購買支出的資金、產生的運費和稅款等資金,這些是種養殖類生物資產銷售時所必然產生的消耗,且這些支出也必然會產生折舊損耗。一些畜禽資產進行處理以后會轉變為肥料或飼料變成生產性生物資產,這種轉化在實際農業生產中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其公允價值的計算具有不確定性,從而會導致財務報表數據不真實。
1.3 公允價值計量的國際化程度不足
目前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對生物資產范圍的確認、財務計量和其他計算方法做了一些規范性指導。但是目前農業生產越來越國際化,農業市場成為全球化的開放市場,而對于農業資產財務會計核算的相關評價體系還存在差異。目前國際會計準則認可通過買賣交易取得的資產和會流形式獲取公允價值的資產,這與我國目前的確認標準并不完全一致,對于我國農業生物資產的國際化產生一定障礙。
2.1 明確生物資產的成本核算對象和時間區間
中小型企業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只將產品生產造成的成本算做成本,而大型企業會把生產步驟中產生的損耗都做具體計算。一般情況下核算周期從每年的1月1日開始,到12月31日結束作為一個周期。而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則把每個月的成本都進行核算。針對消耗性生物資產,需要明確產生收益而造成的支出、營業場景以外產生的支出以及生產過程中損耗性支出等,并分別進行成本歸集處理。其中收益和損耗都會對企業效益產生直接影響。成本核算內容龐雜、涵蓋的對象種類多,因此對財務管理人員要求很好,需要具備一定核算經驗和理論儲備,才能更好厘清成本核算的對象以及明確核算的期間。
2.2 完善生物資產報告與信息披露
保障核算模式良好運行的基礎是需要建立完善的體制保障,制定法規條文,這樣才能確保財務報表有質量、會計信息真實準確。高質量的財務報告不僅可以幫助決策者避開不利環節,還能幫助企業經營管理者更好了解企業的會計數據與財務情況,對于更謹慎開展決策布局做數據保障。而財務信息的不準確則會增加農業企業管理層決策的盲目性,把企業推向風險。生物資產財務報告的高質量離不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與現代化的監測手段。
2.3 提升生物資產財務會計核算信息化的水平
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潮流中,信息化已成為必須采用的手段。政府層面,首先要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在農村農業領域搭建信息化資產財務會計核算平臺,成立項目和專項資金鼓勵農業企業完善財務信息化手段,其次,吸引社會資本和技術參與到地區農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發展中。對于農業企業自身,為促進生物資產更高效管理,加強財務管理隊伍建設,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技術,真正推動農業企業和農業產業走向世界。
作者簡介:任楠楠(2001-),女,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