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江
摘要:在新時期的農村建設當中,農民問題是根本問題、是農村的建設者,所以在對農村的建設改造過程中要尊重農民意愿,讓農民在建設家園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要培育出有知識、有技術、能經營的新型農民,激發農民在農村建設中的創造精神和能力,讓農村能在農民的不斷建設中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建設;農民;主體作用
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業現代化是新時期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必須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發揮廣大農民的作用,讓農民成為農村的建設者和農村發展的受益者。現代化農業追求建設起農業的一體化生產經營軌道,將農業的生產加工銷售都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促進農村的工業化、產業化,提升農戶在農業生產中的經營利潤,實現我國農業從大國轉向強國的發展目標。農民是現代化農業中一體化經營的重要支撐,是農業發展的主體和農業建設一體化經營的執行者。所以要重視農村建設中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運用龍頭企業或示范性企業帶動農村農業發展,引導農民發揮農業現代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農民的現代化水平,增加農民的知識、能力和農業發展渠道。
新時期的農村建設中最重要的問題是農民問題,從農民自身中根本性的解決農民問題,就是培育出有知識、懂技術、懂經營的新型農民。提升農民素質和知識化進程,利于提升農業農村從傳統向現代化發展的步伐,讓農民增收建設起新農村。在培育新型農民上要注重發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為農民進行思想建設,讓農民意識到自己是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主體。提升農民的發展動力和自我認可度,以培育人才帶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引領農村建設,讓農民作為鄉村建設的原動力。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開展農民培訓工程,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意識發揮農民能動性。以授人以漁的方法提升農民的農業技能和文化知識,鼓勵農民以大戶帶動小戶,形成地方特色的積極發展態度,培養農村的生產能手和帶頭人。政府出資出力讓農民掌握現代科技農業技術,提升農民素質的現代化水平,激發農民學習技術建設農村的動力,將發展農業現代化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將建設新農村與農民主體作用結合起來。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建設新時期的農村需要正視各地發展情況和地域文化不同的問題。建設新時期農村不能一蹴而就,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發展經驗和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愿、了解農民需求、解決農民問題。近年來的農村發展和改革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地方的成功經驗和創新方法都是源于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根據生產的需求,農民自發的創新形成經驗與方法,建設起適宜當地農業發展勞動模式和經營模式。這份力量和建設效果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在建設新時期的農村時,首先要尊重農民的發展意愿,了解當地的發展前景,結合當地情況、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進行發展規劃。政府在對新農村的建設中要進行引導而不是規定,引導農民積極建設自己的家園,不違背農民意愿,增加農民負擔。為農民增加交流學習的渠道平臺,科學的引導激勵農民的創新精神和發展家鄉的主體作用。讓農民能通過自身的智慧與經驗,結合政府的幫扶建設起更美好的鄉村家園。
在發展社會主義新時期的農村建設當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民作為農村的根本,是發展建設農村、營造鄉風文明、提高農村經濟、提升鄉民素質和管理水平的根本建設者。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新農村,最終都將落足在農民身上,所以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培育新型農民。要提升農村建設水平,必須讓農民在創造創新農業模式中發揮主體作用,讓農民素質不斷提高,農村建設更高效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