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生態宜居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走農業綠色發展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選擇,解決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對資源環境的造成的突出污染問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農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
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始終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農業農村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突出矛盾之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環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結合保定市近年來農業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挑戰,明確了“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總體思路,為打造山青水美的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助力。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詳細論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意義、總體要求和實施內容。《意見》將“生態宜居”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鄉村振興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必然要求,其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表現在“三農”領域上的除了農村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業產業發展的不充分,還表現在原始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對農業農村資源環境的透支上。我國人均耕地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8%,但化肥、農藥施用量全球第一,化肥、農藥利用率只有35%左右,普遍低于發達國家50%的水平;每年農膜使用量大約260萬噸,約有50萬噸地膜殘留于土壤中,殘留率達40%;20%的農作物秸稈、40%的畜禽糞污沒得到資源化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革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印發了《2020年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工作要點》,指出要扎實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不斷強化綠色發展對鄉村振興的引領,積極推進農業綠色生產、加強農業突出環境問題治理、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因此,走農業綠色發展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選擇,解決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對資源環境的造成的突出污染問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中之重。
保定市自2015年起實施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按照原農業部印發的《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確保到2020年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要求,保定市強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實施季節性休耕、調整種植節水品種等農藝節水措施,農藝節水效果顯著。初步估計,年節水約3405萬立方。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攻堅行動,根據2016~2019年統計數據,保定市農藥化肥使用量連續4年實現了負增長,2019年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較上一年分別減少472噸、42013噸。實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行動,保定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100%,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7.39%;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年農膜回收率達到93.75%。
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農業環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打響了鄉村振興的第一仗。2018年起,保定市實施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截至目前已圓滿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農村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累計改造各類無害化和衛生廁所41.79萬座,建設農村公廁1448座;新建或擴建焚燒發電、填埋及其他垃圾處理設施8座,建設鄉鎮轉運站點1203個,實現“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模式的村莊5099個;完成污水治理村764個、管控村4391個。全市所有村基本完成“五清三建一改”任務,村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將是“十四五”時期的突出主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就要加速解決農業農村發展“短板”,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改善落后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進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改善農業農村環境。《建議》對農業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了更艱巨更明確的要求,“十四五”時期,要將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載體,以“生態宜居”為目標,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縣域村莊布局規劃為依據,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持續推進化肥農藥的減量增效,增加有機肥使用率,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提高秸稈、糞污、農膜和農藥獸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率,提升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的治理能力,打造山青水美的美麗鄉村,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實現鄉村振興助力。
作者簡介:霍捷(1986-),碩士研究生,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環保及園藝技術推廣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