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我現在有一個非常困擾的問題:我家兩個女兒,大女兒初二,小女兒小學三年級。大女兒小時候十分乖巧,但是現在感覺像換了一個人,在家垃圾隨處丟,作業不做,在學校跟老師對著干,老師讓寫作業,她在課堂上跟老師說她就不寫,看老師怎么辦。老師氣得不行,找我談話,表示初二課程比較緊湊,孩子作業不寫,課堂也不配合老師,不跟著老師的節奏上課,成績退步就是必然。我回家后教育她,她一臉無所謂的樣子!現在妹妹也有些受她影響,作業隨便應付,我督促小女兒做作業的時候,她卻說姐姐都可以不寫,為什么我不可以呢?這真的讓我太無措了,兩個孩子一起叛逆了,真不知道該怎么做,希望老師幫幫我!
困惑的佳媛
非常感謝你的來信以及對我的信任!我很能理解你現在內心焦慮又無措的狀態!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在發生著重大改變!這一時期的孩子都會經歷一段十分敏感又激動的時期,其情緒就像隨時會爆發的活火山,很多家長都曾跟我傾訴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軟硬不吃”,說話難聽,還喜歡擺臭臉,情緒陰晴不定,上一秒有說有笑,下一秒就聲嘶力竭!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脾氣會越來越暴躁呢?
這一切的發生分別是青春期的孩子生理迅速發展和心理迅速變化造成的。從生理角度講,青春期的孩子腦中樞神經異常活躍,因此情緒轉換得非常快,但同時又由于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做到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從心理角度講,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高的增長、力量的增強,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其第二性征的變化,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成為成年人,更加強調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對的,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尊重,反感老師或家長干預自己所做的事情,即使是關心,也會讓孩子覺得是一種束縛!他們更渴望有人能夠理解,得到認可與支持。所以,青春期表現的感性、沖動、敏感等,父母應該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然后再思考下一步怎么做。
首先,父母需情緒穩定地以不變應萬變。面對孩子千變萬化的情緒,家長應氣定神閑,理智應對,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著走。家長穩定的情緒可以安撫孩子慢慢冷靜下來,也是與孩子心態平和地溝通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
父母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青春期的孩子害怕老師和家長指責嘲笑他們的幼稚和沖動,反感居高臨下的訓斥與批評,所以我們在溝通的時候要把他們放在平等的位置,避免以教育的口吻溝通。父母可以先傾聽他們訴說自己是如何看待所遇到的問題,該問題可能造成的結果以及其想到的解決辦法。然后確定孩子講完之后再講述自己對問題的態度和想法,做到有效溝通。
比如與老師頂嘴這件事,家長的切入點不是教育指正孩子不應該與老師頂嘴,而是先嘗試詢問孩子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導致師生兩個人發生沖突,然后問一下孩子當時的心情,她的看法,解決辦法,最后家長再進行總結,給出一些建議。
父母學會換位思考。我在做咨詢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家長說無法理解孩子突然冒出來的想法或者行為,所以,每次和孩子的溝通都是一場“辯論賽”。對于這一點,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孩子雖然長大了,但終究還是孩子,他的社會經驗,對社會的理解能力不及父母,所以在我們眼里芝麻大小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就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首先要尊重他的感受,鼓勵孩子去傾訴,認真對待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舉個例子,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覺得小學題目很難,但是當我們上了初中、高中之后再做小學題目就覺得很簡單,那我們可以說小學生很笨嗎?顯然不可以,只不過他們目前面臨的問題超出了其認知水平能力,需要大人積極引導,而不是否定他,使得孩子破罐破摔!因此,父母學會換位思考,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全面評價孩子,理解他的困惑,與孩子一同走過美麗又波折的青春期!
建立家庭規則,互相督促。家有二胎,老大一般會有榜樣作用,二孩會模仿老大的一些行為。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開家庭會議,共同建立家庭規則,并做到互相監督,賞罰分明,互相鼓勵,互相提建議,以促進家庭積極向上的和諧氛圍!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祝你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