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要總結李小冬的成功之路,那大概只能說——MBA改變命運。
2021年8月31日,隨著新加坡冬海集團(Sea Ltd)的股價一舉沖到了338美元的歷史新高,冬海集團創始人李小冬正式以198億美元的身家登頂新加坡首富,超過了立邦集團創始人吳清亮、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以及Facebook聯合創始人愛德華·薩維爾林。
跟首富身份相反,李小冬本人是個低調得不能再低調的人。他講話輕聲細語,極少接受媒體采訪,也幾乎從不在公眾場合演講發聲。
他喜歡游戲,也喜歡足球。在大學英語課的時候,老師要求每個學生都為自己取一個英文名,生性內向的李小冬選擇了《阿甘正傳》男主人公的名字——Forrest。Forrest Li,他是這樣叫自己的。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低調、內向,甚至有些害羞的年輕人,心底里卻藏著常人難以匹敵的野心。
大學畢業四年之后,他毅然放棄國內的高薪職位,只身來到美國攻讀MBA。
而在美國期間,他將結識一同攜手奮斗卻又最終慘烈分家的創業伙伴——互聯網創業時代的紅人代表,陳歐。
李小冬與陳歐同為美國斯坦福大學的MBA校友,也同為對戰游戲平臺GGgame(冬海集團前身)的聯合創始人。
2008年,陳歐以70萬美元的價格賣掉了GGgame的35%創始股份,并在MBA畢業后拿著這筆資金回到中國,創立了聚美優品。兩位曾經的老搭檔自此分道揚鑣,各行各道。
聚美優品是輝煌過的,作為電商時代的寵兒,它曾經在化妝品團購領域創下過多項奇跡,成立僅僅4年就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
可就在6年之后,聚美優品在假貨、水軍、營收、利潤不斷縮水等一系列負面新聞的打擊下,市值從巔峰時期的57.8億美元一路縮水至2億美元,最終被迫在2020年慘淡退市。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小冬旗下的冬海集團如今市值高達1900億美元,作為東南亞電商及游戲平臺領頭羊,還將觸手不斷伸到支付、外賣領域,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后,亞洲市值第三的互聯網巨頭。
李小冬出生在1978年的天津。
這是高考制度重新恢復的第二年,這一年全國一共有610萬人報考,最終錄取40.2萬人。
李小冬成長的年歲,正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激蕩的歲月。高中畢業之后,李小冬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工程系畢業,來到了這片被稱之為“十里洋場”的花花世界。
畢業后的李小冬沒有從事技術相關工作,而是選擇了加入摩托羅拉這家當時紅得發紫的外企,成為了一名人力資源經理。
21世紀初的上海外企職位是讓無數外人艷羨不已的美差,但對于李小冬而言,無論是摩托羅拉還是后來的康寧,這些安逸職位并不能讓他滿意,反而讓他陷入無名的焦躁當中。
2005年,李小冬飛到美國舊金山,參加當時女友(也是未來的妻子)的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
在這場畢業典禮上,李小冬遇到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偶像。
2005年的夏天,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受邀來到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講——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這場演講是喬布斯生前最精彩的一次發言。坐在臺下,李小冬被喬布斯深深震撼。接下來兩個月里,李小冬在YouTube上翻來覆去地觀看這場演講,也堅定了自己干一番事業的決心。
隨后,李小冬毅然放棄了國內的大好前程,申請了斯坦福大學的MBA項目,來到美國,一切重新開始。
在李小冬來到斯坦福的第二年,通過同學的介紹,他認識了陳歐,一名同樣正在申請斯坦福MBA的新加坡留學生。
陳歐比李小冬年輕5歲,是個少年天才。他是個電競愛好者,曾經在留學的南洋理工大學組織了電競協會,規模十分可觀。
那是個《魔獸世界》游戲風靡全球的年代,國內的浩方對戰平臺剛剛崛起,新加坡市場還是一片空白。陳歐看準了這個機會,大學期間就創辦了在線游戲對戰平臺GGgame,讓橫跨歐亞大陸的玩家可以直接在線競爭。
GGgame在新加坡幾乎是一炮而紅,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蜂擁而至,公司以驚人的速度爆炸式增長。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如影隨形,新加坡涌現出了一大批與GGgame類似的游戲平臺。
由于陳歐與創始團隊幾乎全都是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學生,在融資屢次碰壁下,陳歐萌生了申請斯坦福大學MBA的計劃,原因非常單純——當時的他與團隊都認為,投資人之所以選擇支持競品,是因為對方創始人團隊的MBA背景。
GGgame的成功讓陳歐的MBA面試非常順利,在拿到錄取通知后,他很快結識了李小冬。
對游戲的共同愛好讓二人在聊到GGgame時幾乎一拍即合。很快,李小冬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了GGgame團隊,并最終擔任了公司CEO,負責商務與團隊搭建,持股30%;陳歐作為創始人,持股35%。
舉個例子,泰國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家,人口總數超過6900萬人;鄰邦新加坡卻是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人口尚不足600萬人;而單是印尼一國境內就有580種語言,數百個民族,總人口數高達2.62億人。
在經濟、種族、文化、信仰包羅萬象的東南亞,只有真正了解她的人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個人就是李小冬。
深耕東南亞市場多年的李小冬將東南亞11國的本地化運營運用得爐火純青。
比如,在印尼,Shopee為了迎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推出了專門的伊斯蘭產品和服務;
在網絡文化發達的泰國,Shopee不僅聘用當地網紅宣傳帶貨,還在4.13潑水節等重大節日靈活配合促銷活動;
在消費水平較低、注重性價比的馬來西亞,Shopee常年使用高價折扣、“全網最低”的促銷手段;
在2017年上市前夕,李小冬甚至把公司名字從Garena改為了“冬海集團”,英文是SEA,取自South East Asia的三個首字母,以致敬整個東南亞市場。
2019年,在其他東南亞電商競爭平臺反應過來之前,Shopee已經追平了具有超強先發優勢的Lazada,并在部分地區實現反超。
到了2020年,Shopee更是一騎絕塵。據APP Annie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Shopee在東南亞購物App總下載量、平均月活及安卓用戶使用總時長等指標中均排名第一,在全球購物類別僅次于亞馬遜。
受游戲與電商業務的多重利好刺激,2020年,李小冬控股的冬海集團股價從40美元左右一路飆升到了200美元區間,公司總市值正式踏入千億美元大關。
而到了2021年,在Q1、Q2財報的多番利好刺激之下,2021年冬海集團股價一路創下歷史新高,終于在8月31日突破338美元,將李小冬送上了新加坡首富的位置,冬海集團也超越京東、美團、拼多多,成為全亞洲市值第三的互聯網巨頭。
如今,在稱霸了整個東南亞市場之后,李小冬還是沒有停下腳步。
從2019年開始,冬海集團不斷將觸手伸到拉美地區,Shopee以閃電般的速度進入巴西等國家,力求在拉美這片同樣年輕、同樣復雜、同樣快速增長的新興熱土上,復制來自東南亞的傳奇。
而在新加坡,李小冬只是中國移民富翁的一個代表。從海底撈張勇夫婦、邁瑞醫療李西廷,再到李小冬,中國出身的企業家近幾年輪番霸榜新加坡首富。在這些頂級企業家之外,那些發跡后移民新加坡的不知名企業家,名單想必更長。
(來源:華商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