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春晴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青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作為最富創新激情、創造活力的群體,是引領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邁進“后萬億時代”的南通,要在“奮進現代化、跑贏新賽程”的生動實踐中跑出“精彩一棒”,必須把培養引進青年人才作為決勝之要、關鍵之舉,以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青年人才培養集聚行動,引導青年人才深懷愛國之志、奮斗之心、奉獻之情,切實增強志氣、骨氣、底氣,為南通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貢獻積極力量。
弘揚愛國精神,激發青年人才志氣。愛國主義是廣大知識分子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勵青年人才的動力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新中國成立伊始,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老一輩科學家堅守“回國不需要理由”“我們中國要出頭”的信念,突破重重阻礙回到祖國,造就了立國之重器;進入新時代,黃大年、南仁東、李保國等優秀人才堅守“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追求,抒寫了“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的家國情懷。邁入新征程,我們要大力弘揚愛國精神,加強對青年人才的政治感召、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滿懷愛國熱忱,自覺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同命運、與人民同奮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鼎力扛旗、奮勇前進。一是要增進政治認同。強化思想引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定向、鑄魂育人,引導青年人才堅持黨的領導,在信仰、信念上正本清源,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把準政治方向。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組織開展優秀高層次創新創業青年人才集中輪訓,扎實開展國情市情研修,深入學習先輩先賢的愛國報國精神,推動各類青年人才“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心同向、同力同行。三是要深化政治吸納。大力實施發展黨員拓源提質行動,注重在青年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積極推薦優秀青年人才擔任“兩代表一委員”,不斷增強他們對黨的認同感、對組織的歸屬感,真正讓“一直跟黨走”“矢志報家國”成為南通青年人才的“共同心語”。
弘揚奮斗精神,厚植青年人才骨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新中國成立之初,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秉持著“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的不屈骨氣和執著追求,書寫了負重前行的奮斗華章,挺起了自主趕超的科技脊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時不我待,要有志氣和骨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堅持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引導青年人才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奮斗精神,增強自強不息、自主創新的骨氣。一是要以政策創新集聚干事創業力量。針對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發展指數的薄弱指標和突出短板,研究覆蓋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生產生活全過程的政策體系,吸引更多敢闖敢為、拼搏奮斗的青年人才齊聚江海大地。堅決破除“四唯”,在“江海英才計劃”“226”工程等人才項目評審中,放寬年齡、學歷、資歷、職稱等條件,更加突出創新能力、實績貢獻等評價標準,引領青年人才勇作為、敢擔當,匯聚更多干事創業力量。二是要以機制革新激發創新突破銳氣。改變以項目定資助的方式,大力推行“揭榜掛帥”機制,聚焦海工船舶、高端紡織、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領域,設立千萬元級的技術攻關獎金,通過“企業出題、政府立題、人才破題”的方式,引導青年人才昂揚斗志、揭榜攻關,大力突破“卡脖子”難題。三是要以包容態度培育開拓奮進精神。堅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導向,不刻意追求重大突破,不刻意要求短期出成果,對科研失誤或失敗給予更多理解、寬容、幫助,切實在困難時刻拉一把、關鍵時期扶一陣,讓青年人才卸下包袱輕裝上陣,重整旗鼓再奮斗。探索創新創業導師制,通過“全程護航”“及時校航”“精準導航”,幫助青年人才在創新創業道路上磨礪進取意識、錘煉不屈意志,開拓奮進、行穩致遠。
弘揚奉獻精神,提振青年人才底氣。青春在于奮斗,奉獻彰顯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數人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抗戰時期,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從四面八方奔向延安,赤誠奉獻革命事業,時任中組部副部長李富春強調“要使同志們來到這里就像回到家里一樣”。青年人才來到南通,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像對待家人一樣,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服務,讓他們充分感受“家”的溫暖,更加有信心、有意愿、有底氣逐夢江海大地、獻身南通發展。一是要打造能奉獻的最優生態。積極為青年人才搭建創業舞臺和奉獻平臺,以沿江科創帶建設為重點,建好紫瑯科技城、華創園、臨江小鎮等創新載體,高標準布局重大創新平臺,完善全生命周期創投體系,打造“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態,讓青年人才在南通“好家園”盡情展現聰明才智、奉獻創新力量。二是要創造敢奉獻的最佳保障。秉持為奉獻者奉獻的導向,努力為青年人才投身事業發展消除后顧之憂。針對青年人才安居的實際需求,健全政府統建類人才公寓保障體系,實現從“一張床”“一間房”到“一套房”的住房保障全覆蓋。全面升級“江海英才一卡通”功能,集成涵蓋行政服務、醫療保健、子女教育、旅游觀光、文化休閑等領域人才服務事項,讓青年人才享受快捷便利、全程無憂的服務,更好地保障和激勵他們專注創新、安心創業。三是要營造想奉獻的最好氛圍。奉獻是美德,理應得到更多禮贊。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積極推薦優秀青年人才參評“張謇杯”杰出企業家、杰出通商、江海杰出英才、最美科技工作者、杰出青年等,大力宣傳他們創新創業、敬業奉獻的典型事跡,著力營造關心關愛、支持鼓勵、尊重禮遇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圍,讓更多青年才俊感受江海溫度,發自內心地去融入南通、扎根南通、奉獻南通,共同繪就再一次高質量發展“滄桑巨變”的美麗畫卷。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劉景昌